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5年第9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五試題分析(上)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五卷,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寶仁工作室

最新行政管理安排

 

為了配合工作室的未來發展,工作室將於2025316日起,成立五個工作組,由版主親自「督導」。設立工作組,不只是為了提升工作室的管理效率,而是確保每項工作都做到均衡之發展。不論工作性質如何,每項工作都扮演重要角色。也代表工作室正式跳脱原有的運作模式,除了營運網誌、Facebook社交平台,也會透過在學校之工作、持續進修等,實踐工作室「保護仁愛」的使命,以成為教育學家為目標。五個工作組之的成立背景、工作使命、工作方向,如下所示:

 

1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

在過去,基督宗教分裂成多個宗派,例如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聖公宗等,為使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早在1910年於英國愛丁堡正式開展,希望終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內的對立。除此以外,基督宗教中也有共融一詞,有相通、團契之義,其中天主教特別用來指在基督內聯合在一起的行為與活動。為了追求共融合一,部分教會承認其他宗派之洗禮是有效的,甚至承認聖職人員之聖秩地位,例如主教、司鐸。合一運動提倡之主張,也令筆者思考在母校推動共融合一的可能性,希望讓離開母校多年的我,可以透過行動,增加本人與母校的互動,最終重回母校「懷抱」,以另一個身分,繼續守護本人心愛的母校。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4%B8%96%E6%95%99%E6%9C%83%E5%90%88%E4%B8%80%E9%81%8B%E5%8B%95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B1%E8%9E%8D

(資料來源:https://www.bshk.edu.hk/2021-04-08/

 

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為工作室「排名第一」的工作組,主要職責是積極推動與母校的「共融」及「合一」。透過平日於學校的工作、撰寫網誌文章、前往母校參加開放日等,加強工作室與母校的聯繫,並為重回母校服務、效力,創造更有利條件,最終以「光榮母校」為終極目標。筆者相信,重回母校「懷抱」之方法繁多,可以是擔任該教職員,也可以是擔任校董,只要能夠為母校爭光,距離「光榮母校」之目標,便會更進一步,與母校的「共融」及「合一」,也會逐步達致圓滿境界。

 

因此,工作組負責制訂與母校「共融」及「合一」策略,研究如何加強與母校的關係,以及合作方法。透過網誌,讓筆者保持與母校的聯繫,讓工作室成為筆者與母校的橋樑,也是推動共融及合一之第一戰線。同時透過一年一度之母校開放日,爭取與母校教師相見、相聚的機會。目前由於時間、資源所限,「共融」及「合一」工作暫時只集中在中學,深信在不久的將來,「共融」及「合一」工作將擴展至小學和大學。期望増加「共融」及「合一」之對象,更好地建立充滿「愛」的氛圍,使「愛」傾注在每一個人身上,締造更美好、更和諧的社會。

 

2教研事業關注組

筆者以成為教育學家為目標,期望通過工作、努力學習,早日修成正果。筆者為教研事業之重視,成為工作室成立教研事業關注組之契機。教研事業關注組全力支持筆者發展教研事業,並配合筆者的事業發展,並提供一切可行支援。教研事業關注組的初期目標,是把筆者送進研究院,於完成PGDE後,可以在大學攻讀碩士。終極目標是協助筆者取得大學教席,成為教育學家,在教育研究界「出道」,並持續支持筆者的教研工作,直到永遠。

 

教研事業關注組持續關注筆者升學工程之發展,在升學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制訂升學戰略,並全面貫徹、準確落實一切升學戰略。工作室也會密切瞬息萬變的升學形勢,持續檢討升學戰略。此外,工作組也善用工作室之資源,增加筆者成功升學的機會,例如202312月下旬實施的「進修英文大行動」、「接觸日文大行動」。在事業發展方面,也協助筆者在事業上力爭上游,以掃清一切升學障礙,加快達成升學目標為依歸。目前,工作室不定期透過「工作剪影」,不定期向朋友發送在學校工作之照片,照片經筆者悉心挑選,連載期以一個星期為限。

 

3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組

工作室自20219月起,已嘗試在《升U奇遇記》個別篇章,加入人生觀分享,得到讀者之正面迴響和關注,及後之《浸大數學札記》,也沿襲這條寫作路線,成為工作室之特色,是工作室成功的關鍵。近年,社會各界對精神健康之關注不斷提高,因精神健康引致之不幸事件,持續增加,甚至遍及不同年齡層。此外,精神健康與個人成長,也有一定關係。對於青少年而言,他們在成長中面對不少的轉變和壓力,對精神健康有不少影響。這令工作室計劃要恢復這個維持多年之寫作特色,將人生觀再次成工作室的重心,譜寫出一個接一個感動人心之勵志篇章,為香港社會注入正能量,為推動正向思維教育,出一分力。

(資料來源: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E5%B9%B3%E8%A1%A1%E7%94%9F%E6%B4%BB%E8%88%87%E9%9D%92%E5%B0%91%E5%B9%B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7%9A%84%E9%97%9C%E4%BF%82

 

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組旨在促進讀者的個人成長,建立積極、正面的人生。工作室之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是以「保護仁愛」為根本,透過「仁厚慈愛、勤勉謹慎、忠誠信實、促進和平、勿忘初心、載譽歸來」為主要信條,除了向母校致敬外,也反映筆者對個人成長有看一套核心信念。工作室對生命教育之重視,是因為生命是無價且唯一的。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但是,我們有權以合適之方法,善度人生的每時每刻。我們珍惜生命,珍惜上天賜予我們的天賦,並將之好好發揮,因為珍惜是善度人生的途徑。相信上天的恩典下,可以有豐盛而美滿之人生,而上天也會善待那些重視「短暫人生」的人,使他們獲得最大裨益。

 

為此,工作組計劃在未來設立之《師範教育扎記》中,重設人生觀分享環節,也不排除成立一個新專欄,專門撰寫與人生觀有關的篇章。有别於過往取材自外間資源,是次人生觀分享將主打「個人自由發揮」,不再受制於既有網上資源。另外,《深度分析系列》因涉及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元素,亦屬該組的管轄範圍。工作室會選取合適的影視作品,再進行內容分析,就適合分享人生觀之情節,作深入討論。

 

4知識發展及推廣組

工作室早於20199月,透過網誌發表課後感,初期集中在課程分析,後來更加入學科知識分享,豐富讀者之閲讀體驗。在20207月,工作室之前身「寶仁論壇」,更將自身定位於「知識型網誌」,透過深化、聚焦、延續,確立「知識為本」之理念。為了回應知識轉型帶來的種種機遇,工作室成立知識發展及推廣組,透過網誌、社交平台等途徑,進行知識推廣,增加讀者的學術素養,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知識發展及推廣組也肩負起知識發展的重任,透過知識開發,發展嶄新之學術理論,務求讓讀者大開眼界,對増加工作室之獨特性,有極大幫助。

 

知識發展及推廣組除了透過《知識百寶箱》系列,撰寫各式各樣之專題篇章,例如試題分析、特定專題分享、課程分析等,在未來設立之《師範教育扎記》,也會在正篇保留課程分析、學科知識分享,以及在長假期設有專題分享。工作室也會跟進《力量研究系列》之撰寫工作,這個項目早在20212月開展,目前正緩慢推進,並且明確寫作方向。此外,工作室亦負責教學筆記的撰寫工作,自20218月已開始資料搜集及分析工作。直至截稿當天,《高等數學》部分已完成基本撰寫工作,光是撰寫時間將近五個月,目前正展開《基本數學》部分之基本撰寫工作,預計本年7月完成。

 

5應急管理組

在筆者於20232月遭遇PGDE升學失利,揭露工作室之應急管理機制,出現問題,幾乎危及工作室的正常運作,並差點斷送工作室之未來。為使工作室有力應付下一次的連載危機,以及筆者因突發事件而引致的危機,遂決定成立應急管理組。應急管理組的唯一使命,便是確保工作室保持正常運作,推動可持續發展。使工作室可以在未來十年穩定發展,保障讀者之權益,防止核心讀者群流失為依歸。

 

應急管理組根據於202515日「筆者快訊」發佈之措施,設立之三級應急管理機制,即戒備狀態、應急響應機制、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使工作室有完整應對方案。對實施前、實施期間、結束應急響應機制方面,也有明確程序。另外,為了應付連載危機,工作室需準備足夠應急篇章。而監察文章儲備之存量,是應急管理組之重要職責,特別是用於應急用途之篇章。應急管理組也負責在實施「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後,密切留意事態最新發展,並協助工作室設法尋找可行一切替代方案,以確保工作室持續並正常運作。

 

因此,工作室將在之後的年度工作報告,分開列出五個工作組之工作成果,也會同時制定來年的工作計劃。至於每月發放的工作報告,則維持原有之做法,同一個月份「未必」同時跟進五個工作組之工作。而是視乎情況,針對數個工作組之工作進行跟進。但仍會秉持均衡發展之原則,即五個工作組之工作比重,應該大致相同。

 

另外,工作室現正就是否制訂《寶仁工作室約章》,展開可行性研究。由於工作室於201951日成立以來,已有將近六年歷史,工作室在過去六年,制訂了多項措施,有必要透過一個約章,羅列工作室的原則,以及一切行政、運作程序,同時將一些過時之陋習,全數取締。並在《寶仁工作室約章》中,特別重申工作室不是一個法人團體,更加不是一間有限公司,而是本人的「分身」,也是一個政治中立、不牟利的工作室。筆者也會在約章中,列明工作室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採用之行動。有意可行性研究,預計需時兩個月,將於51日之年度工作報告中,就制訂約章一事,作進一步說明。

 

各位讀者,是次成立工作組之安排,是工作室繼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這個行政管理安排,也只不過把工作室多年來之工作,分門别類。五個工作組都是工作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工作室的「肢體」,五個工作組不可以獨善其身,必須彼此互動、相互配合,才能切實履行創立工作室時所立下的神聖使命。要完全實踐工作室「保護仁愛」這個大使命,除了成立工作組,更需要一眾讀者的支持。這樣工作室才得以茁壯成長,在不久的將來堪當大任,成為大家的一盏「明燈」,更是一盏散發耀眼光芒之「好明燈」。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316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五,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五,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題目詳解,以及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模擬試卷名稱:

總測驗二

全卷總題數(題):

60

選擇題總題數(題):

30

非選擇題總題數(題):

30

規定作答時間(分鐘):

45

小編建議作答時間(分鐘):

90

試卷難度(1分最易、5分最難):

3

超越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之題數(題):

10

佔全卷比重(%):

16.7

涉及課題:

整數四則運算

代數與方程式

分數四則運算

小數四則運算

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平均數

質數與合成數

倍數與因數

涉及時間間隔的計算

正方形面積

非十進制單位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長方形面積

三角形面積

速率

反比例

圖形拼砌與分割

百分數及其應用

多邊形面積

統計圖

 

資料來源已在模擬試卷中列明,模擬試卷試題取自《華僑日報》,特此鳴謝。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題解之下半部分,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