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為寶仁工作室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特別設立的連載系列。旨在利用學術化的分析方法,扣連現實生活,輔以真實事例,特別是筆者的求學經歷,將母校最美好、最燦爛、最真實一面,呈現給每一位讀者。以另類方法為母校進行宣傳,提升學校正面形象,並透過「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感謝母校教師一直為我們辛勤工作、堅守信念、不忘初心。
内容介紹:本篇將跟詳細提及甚麼是意志力、自控力及自主權,並透過成長型思維模式,探討如何以堅定持久的意志,達成理想。最後透過實際的例子,剖析堅定持久的意志之重要性。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經過工作室長時間的努力,所有學能測驗模擬試題分析,均已完成撰寫及校對工作,當中包括數字推理、文字推理。連同先前寫好之初中成績評核試1981年數學科模擬試卷試題分析,按照最新修改的連載進程,首篇將於2026年2月起發佈。連同其他已排定的專題篇章,足夠供應至2030年9月。工作室將加快推展《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之撰寫工作,也會着手撰寫《中學教學助理2024-2025學年工作報告》,確保相關篇章可以如期發佈。隨後,工作室將把重心放在12篇《深度分析》上,希望可以在2026年5月發佈首篇文章。至於其他專題篇章,也將陸續展開撰寫工作。 在「進修英文大行動」方面,為了應付2025年9月之CRE
Use of English,筆者已重新恢復「高烈度參與」模式,並且改用另一套針對IELTS之教材套。該教材套由四冊課本組成,即Foundation、Level 1、Level 2、Level 3,筆者決定由最基礎做起,因此會由Foundation唸起,並且已完成至少一個單元。筆者最低要求是完成Level 2,有足夠能力可以取得IELTS 6.5之水準,也是CRE Use of English Level 2之替代條件。希望每天至少完成一個單元,如果時間容許,希望一天完成兩個至三個單元,重心放在鞏固文法基礎以及增加詞彙量。完成教材套的學習後,會直接進入備試階段,期望在2025年9月之CRE Use of English有好表現。 另外,因應筆者再度發現合適劇情,工作室經仔細考慮,決定開展第四篇《深度分析》之撰寫工作。綜合目前收到的情報,這段劇情預料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完結。工作室極力爭取在9月上旬到9月中發佈,最終仍須視乎劇情發展及撰寫進度決定連載日期,並以正篇規格撰寫。筆者正全速推進,確保撰寫進度合乎預期。敬請讀者大力支持,讓工作室可以在8月如期完成撰寫工作。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年8月10日 |
*本篇由寶仁工作室 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 供稿
各位大家好,母校以「堅毅自強」作為校訓,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學生「憑著毅力,自強不息」,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要像天體那樣不斷運行,剛強奮進,我們要像地勢一樣厚重和順,修德容物,承擔重任。在《斐理伯書》(又稱《腓立比書》)3:13–14中:「我並不以為我已經奪得,我只顧一件事:即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為達到目標,為爭取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由此可見,我們要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絕對不可以只安於現狀。看來,堅定持久的意志是成就理想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此,本篇將跟大家詳細提及甚麼是意志力、自控力及自主權,並透過成長型思維模式,探討如何以堅定持久的意志,達成理想。最後透過實際的例子,剖析堅定持久的意志之重要性。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chinese-culture/Proverb-C3-01_sec.pdf)
(資料來源:https://sws.caritas.org.hk/CT/enewsletter/SWSD_Newsletter_Issue37_DCE.pdf)
課前熱身:譚克拉布寺「嘔吐式」戒毒法
最近,一種俗稱「太空油毒品」之依托咪酯,在本港大行其道,很快就成為新興毒品,在青少年群體中迅速流行。自2023年以來已有多人因涉及含依托咪酯的「太空油毒品」相關罪行被香港警務處及海關拘捕,反映現時有惡化趨勢。依托咪酯除了會令吸毒者身體抽搐、神志不清、皮膚潰爛、身體不受控等類似「喪屍」的狀態外,也會引致內分泌失調,出現脫髮、失憶、性器官變形、潰爛、少女生鬍鬚和聲線變粗等,更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光是2025年首季,在首季被呈報吸毒之285名21歲以下青少年中,有128人吸食「太空油毒品」,佔當中近45%,取代大麻成為被呈報吸毒青少年最常被吸食的毒品,其次為大麻和可卡因,情況令人關注。近期政府嚴格規管依托咪酯,除了把「太空油」正名為依托咪酯,還將依托咪酯及其三種類似物(即美托咪酯、丙帕酯和異丙帕酯)納入《危險藥物條例》(第134章),列為毒品管制,管有或販運依托咪酯均屬違法。
(資料來源:https://www.nd.gov.hk/tc/etomidate.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6/12/AP684ac3f8e4b073066048bbc5.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police.gov.hk/offbeat120/drug/01_space_oil_definition.html)
在本港,染上毒癮的在囚人士,法庭可判處他們接受戒毒治療,懲教署轄下的四間懲教院所,即喜靈洲戒毒所、羅湖懲教所、勵新懲教所及勵敬懲教所,會為這些在囚人士安排一個名為「強迫戒毒計劃」之戒毒治療,協助犯人徹底戒除毒癖,重新投入社會。以喜靈洲戒毒所為例,戒毒所為所有院友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亦會為有需要的院友,轉介到專科診所或醫院治理。戒毒所亦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透過「防止重染毒癖課程」,幫助院友下定決心遠離毒品,心理服務可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糾正他們的犯罪行為、加強抗拒毒品引誘的能力,並防止重染毒癖。加上工作治療及職業訓練、各項教育課程、體育課程,以及完善的院友進度評核、監管服務、釋前計劃、中途宿舍,處分希望他們能戒除毒癮、重獲新生。
(資料來源:https://www.nd.gov.hk/tc/1.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nd.gov.hk/pdf/fifth_three_year_plan_annex7_c.pdf)
在泰國,有一間名為譚克拉布寺(Wat Tham Krabok)的佛寺。自1959年起,為海洛因和鴉片成癮者提供戒毒服務,累計有超過10萬名癮君子接受治療。這間佛寺之所以吸引西方國家和地區吸毒者慕名而來,是因為該佛寺「嘔吐式」戒毒方法。不是說謊,是真的讓吸毒者嘔吐,所以譚克拉布寺有「嘔吐寺」的別稱。參加者可以免費入寺接受戒毒治療,學員必須同意參加最少14天(外國人則為7天)的治療,沒有僧侶的允許不能中途離開。在開始戒毒前,所有人均須發誓再也不會接觸毒品,並且過着極具規律的生活,例如起床打掃寺廟、草藥汗蒸,誦經和修禪等活動,從精神方面拒絕毒品的誘惑。發誓的目的旨在讓許多戒毒者意識到戒毒最終是為了自己,戒毒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堅持,為了在未來不會再次吸毒,需要憑藉意志力去克服任何再次吸毒的想法,通過不斷的精神修行,去守護自己許下的莊重誓言。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_Tham_Krabok)
(資料來源: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6/26/c_127954655_2.htm)
(資料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6481579)
在戒毒的前五天,每天下午三點學員都要去進行「嘔吐排毒」,對很多人而言,這是一天中最痛苦的時候。僧人用一百多種天然藥材熬制而成的草藥汁,倒入小杯,分發給每一位戒毒者,戒毒者喝下草藥汁後,再大量飲用清水。由於草藥水的味道十分可怕,在草藥和水的作用下,他們開始對著面前的排水溝嘔吐。在他們身後則有其他戒毒者敲鼓拍手唱歌給他們打氣。草藥水的配方嚴格保密,官方聲稱嘔吐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員加速排毒,減少毒癮,不過就沒有科學研究來證明「嘔吐療法」的有效性。有參加者表示,進行草藥催吐之後,自己感覺好像排出了所有的毒素,身體得到了治癒,彷彿重獲新生,可以做一個更好的人。因此,經過五天之嘔吐後,有參加者可以連站都站不太起來,身體也變得非常虛弱,但卻有助將身體污穢物排出。之後的十天,廟方會給癮君子們喝由藥草調製的藥水,用來調養身子。
(資料來源: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6/26/c_127954655_2.htm)
(資料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6481579)
(資料來源: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12241)
您可能會問,「嘔吐療法」至今沒有任何科學研究來證明其有效性,為甚麼吸引不少西方國家和地區吸毒者慕名而來?很簡單,就是破釜沉舟。畢竟前往泰國所費不菲,若果再不珍惜機會,到最後只會令自己永遠沉淪為毒癮之中。其次是譚克拉布寺的整體氣氛,令他們有更有意志力去戒除毒癮。正如上文提到,戒毒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堅持,戒毒最終是為了自己。他們之所以特意到譚克拉布寺,更多是因為該寺具規律的生活方式,當大家在佛寺努力戒除毒癮時,潛移默化之下,自己也會下定決心,戒除毒癮。而服用草藥汁「嘔吐排毒」、草藥汗蒸等,只是院方讓戒毒者的身體狀況,逐漸恢復正常,只可以治標,不可以治本。因此,參加者藉服用草藥汁「嘔吐排毒」,並不是只是恢復健康,而是要利用服用草藥汁之經歷,令自己痛心思痛,以後不再接觸毒品,否則就要再到譚克拉布寺服用那麼難喝之草藥汁了。
看來,戒毒成功的關鍵,意志力扮演重角色,也是我們堅定持久的意志之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我們得須對意志力有深入了解,才可以探討如此建立堅定持久的意志。
甚麼是意志力?
所謂意志力,即是英文之Willpower,在美國心理學學會APA之解釋如下:
(英文原文) Ø The ability to delay gratification, resisting short-term
temptations in order to meet long-term goals. Ø The capacity to override an unwanted thought, feeling or impulse. Ø The ability to employ a “cool” cognitive system of behavior rather
than a “hot” emotional system. Conscious, effortful regulation of the self by
the self. Ø A limited resource capable of being depleted. (中文參考譯文,由AI豆包生成) Ø 延遲滿足的能力,即抵抗短期誘惑以實現長期目標。 Ø 克服不必要的想法、感受或衝動的能力。 Ø 運用「冷靜」的認知行為系統而非「熱烈」的情感系統的能力。 Ø 由自我對自我進行有意識、費力的調控。 Ø 一種可能會被耗盡的有限資源。 |
(資料來源:https://winnie-chung.medium.com/%E6%84%8F%E5%BF%97%E5%8A%9B%E8%88%87%E8%87%AA%E6%8E%A7%E5%8A%9B-%E4%B8%8A-ce5f25f6897c)
Winnie Chung認為,意志力是一個追求持續、穩定的過程。意志力強的人,很快從錯誤中學習,重新制定目標,表現一種堅持,直到實現目標的決心。另外,一個人的意志力包含以下元素,即為達到既定目的、自覺努力、意志品質、穩定、不是與生俱來,他又以減肥為例,來解釋意志力的四大元素:
(資料來源:https://winnie-chung.medium.com/%E6%84%8F%E5%BF%97%E5%8A%9B%E8%88%87%E8%87%AA%E6%8E%A7%E5%8A%9B-%E4%B8%8A-ce5f25f6897c)
達到既定目的 |
減肥 |
自覺努力 |
就算很累仍然要提醒自己運動 |
意志品質 |
意志力是個性的一部分 |
穩定 |
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有規律的活動 |
不是與生俱來 |
意志力並不是天賦 |
(資料來源:https://winnie-chung.medium.com/%E6%84%8F%E5%BF%97%E5%8A%9B%E8%88%87%E8%87%AA%E6%8E%A7%E5%8A%9B-%E4%B8%8A-ce5f25f6897c)
至於趙宏瑜,他將意志力定義為「每個人在追求夢想和目標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質」,它是內心的力量和動力,能夠驅使人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就好像著名思想家尼采所言:「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
(資料來源:http://www.cr8gc.com/ztbjxdwl/qywh/wytd/2023090617293266465/index.html)
堅定的意志可以使人擁有以下東西:
奮鬥的動力 |
Ø 當我們心中燃起追求夢想的火焰時,即使道路崎嶇不平,我們也能夠奮勇向前。 Ø 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阻礙,我們都能充滿勇氣地面對,因為我們堅信自己能夠戰勝一切。 |
持久的毅力 |
Ø 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沒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Ø 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經歷一次次的嘗試和失敗。 Ø 但是,有了堅定的意志,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直到成功。 |
清晰的方向 |
Ø 當我們對自己的目標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我們就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明確前進的方向。 Ø 即使在茫然和困惑之時,意志力能夠成為我們的指南針,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 |
無盡的可能性 |
Ø 當我們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我們就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Ø 無論我們面對什麼樣的挑戰和困境,只要我們心懷堅定的意志,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
(資料來源:http://www.cr8gc.com/ztbjxdwl/qywh/wytd/2023090617293266465/index.html)
除此以外,意志力是也可泛指明知道困難、明明不想做,卻仍能堅持完成的那股自我控制力。被稱為意志力研究的第一人之心理學家Roy Baumeister,將意志力定義為「一種可以消耗的心理資源,用來控制自我、抵抗誘惑、推動自律行為」。網上有人將意志力跟動機作出比較,將「動機」比喻為油門,而「意志力」則為方向盤。再打個比方,動機就像火箭的燃料,沒有燃料,就無法啟動,而意志力則是導航系統,在飛行過程中遇到風阻、重力、偏離軌道時,它能協助修正方向,不讓你偏離目標。簡而言之,沒有動機則無法出發,但沒有意志力則去不到想到的目的。有關二者的分別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7ef4b41fd89780001a169a2)
概念 |
動機(Motivation) |
意志力(Willpower) |
是什麼? |
想要做某件事的「原因」和「渴望」 |
明知道困難但仍堅持去做的「自我控制力」 |
像什麼? |
油門 — 讓你前進的驅動力 |
剎車 — 幫助你停下誘惑、不偏離軌道的力量 |
甚麼時候發揮? |
事情剛開始、設定目標時 |
執行過程中遇到阻力或誘惑時 |
持久性 |
容易受情緒影響,起伏大 |
較穩定,但會因疲勞或壓力而耗盡 |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7ef4b41fd89780001a169a2)
根據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之研究,「意志力」(Grit)比「智商」更有效預測人未來的成就。而意志力就是無論目標有多遙遠、前境有多迷糊,但對未來仍存盼望,帶着熱情和毅力不斷向着目標奮鬥努力。在這個研究可以看到,就算一個人多麼聰明,具有獲得博士學位的資質,但如果不夠堅定、欠缺意志力,再宏大的理想,最終也只存在紙面上,無法實行;相反,資質平庸的人,卻因此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在事業上取得極大的成功,甚至美夢成真。就好像浸大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會考只有6分、中文僅取得E級的他,但卻可以由毅進課程重新出發,寒窗苦讀十年,由毅進課程到副學士,再一步步完成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現在更在浸大任教,還出版不少以飲食文化作主題的書本。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yxfamily/posts/%E6%88%90%E6%95%97%E7%9A%84%E9%97%9C%E9%8D%B5%E9%9D%A2%E5%88%B0%E9%9B%A3%E9%97%9C%E9%80%86%E5%A2%83%E6%9C%89%E4%BA%9B%E4%BA%BA%E8%83%BD%E8%B7%A8%E9%81%8E%E6%9C%89%E4%BA%9B%E4%BA%BA%E5%89%87%E5%8D%BB%E6%AD%A5%E7%95%B6%E4%B8%AD%E7%9A%84%E5%88%86%E5%88%A5%E6%98%AF%E4%BB%80%E9%BA%BC%E5%BF%83%E7%90%86%E5%AD%B8%E5%AE%B6angela-duckworth-%E7%9A%84%E7%A0%94%E7%A9%B6%E7%99%BC%E7%8F%BE%E7%84%A1%E8%AB%96%E5%9C%A8%E8%BB%8D%E6%A0%A1%E9%AB%98%E4%B8%AD%E9%82%84%E6%98%AF%E5%95%86%E7%95%8C%E6%84%8F%E5%BF%97%E5%8A%9B-grit-%E6%AF%94%E6%99%BA%E5%95%86/3149143945124015/)
(資料來源:https://www.hkej.com/features/article?q=%E8%A8%AA%E8%AB%87%E9%8C%84&suid=897442998)
(資料來源: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423375/%E3%80%90%E5%BB%9A%E5%B8%AB%E8%AE%8A%E8%AC%9B%E5%B8%AB%E3%80%91%E3%80%8A%E5%AD%B8%E6%98%AF%E5%AD%B8%E9%9D%9E%E3%80%8B%E8%95%AD%E6%AC%A3%E6%B5%A9%E6%9C%83%E8%80%836%E5%88%86%E3%80%80%E8%8B%A6%E8%AE%8010%E5%B9%B4%E6%88%90%E5%8D%9A%E5%A3%AB%EF%BC%9A%E7%9F%A5%E8%AD%98%E8%88%87%E7%B6%93%E6%AD%B7%E5%90%8C%E6%A8%A3%E9%87%8D%E8%A6%81)
自控力
所謂自控力,是一種跟本能(Instinct)互相抗衡的力量,是一種對自己的言行、情緒進行有效自我約束的重要能力,被認為是一種幫助成功的力量。它來自一塊在腦袋前端的肌肉,又名前額皮質(Prefrontal Cortex),也是意志力的來源。前額皮質受考驗時會自我消耗,需要大量葡萄糖補給。和其他身體肌肉一樣,前額皮質可以通過鍛煉加強和改善。同時,自控力是一個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整個「前額葉皮質區」分成三個部分,即「我要去做」、「我不去做」、「我真正想做」,負責引領人們做出「相對困難的抉擇」,與之相對的是「衝動區」,它只想立刻滿足原始衝動,而不願忍耐來獲取長期的報酬。「前額葉皮質區」和「衝動區」是並存的、缺一不可,沒了「衝動區」,就變得憂鬱、無法感受恐懼,因此,我們不應和「衝動區」對抗,而是要妥善利用自制和衝動這兩種思維方式,避免它們起衝突,以提升自制力。
(資料來源:https://winnie-chung.medium.com/%E6%84%8F%E5%BF%97%E5%8A%9B%E8%88%87%E8%87%AA%E6%8E%A7%E5%8A%9B-%E4%B8%8B-7a927a93e14)
(資料來源: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
(資料來源: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578303?lang=b5)
自制力相當重要,與我們的生理機能密切相關。當我們受到外在威脅的時候,腎上腺素會分泌壓力賀爾蒙來啟動「戰逃反應」。此時交感神經開始作用、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氧氣跟能量來對抗外界危險。但是,它產生的副作用,就是抑制到掌管意志力的「前額葉皮質區」,讓我們變的衝動。因此,壓力是自制力的「大敵」,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睡眠不足、飲食不當、從不運動等,會減低我們的自制力。事實上,意志力是有限的,越是努力發揮自制力,反而更容易喪失自制力。例如,為了令自己不要吸煙,於是會在晚上吃雪糕,但也令自己控制不到要吃多少雪糕,因而令體重增加。
(資料來源: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
雖然人的意志力有限,但也可通過訓練,在任何小事上持續使用自制力,加強意志力,如下所示:
加強方向 |
示例 |
強化「我不去做」的意志力 |
生氣的時候不抱怨。 |
強化「我要去做」的意志力 |
每天爬樓梯上班、睡前做30下仰臥起坐 |
強化「自我監測」的能力 |
確實記錄小細節,譬如每天記帳、記錄飲食、紀錄時間用到哪裏去。 |
(資料來源:https://melodyliao.cc/308/%E8%BC%95%E9%AC%86%E9%A7%95%E9%A6%AD%E6%84%8F%E5%BF%97%E5%8A%9B-%E8%87%AA%E6%8E%A7%E5%8A%9B)
自主權
有研究發現,「自主權」會影響一個人能否長期維持自律,對一個人的意志力,有一定影響。越有自主權,意志力資源消耗越少,也就越容易養成行為。例如,咖啡店容許店員決定收銀機、咖啡機的擺放位置,以及問候顧客的方式,毋須強制要求「照表操課」,既可增加了工作參與感,也可激發了責任感。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7ef4b41fd89780001a169a2)
要深入了解「自主權」,我們可以從Ego一詞說起,原來,這個世界大約有1.2%的人認為Ego,即是自我的中心是在心臟,認為心臟是為他們做決策的內在自主權,也是意志的中心。它擁有一種強大的意志力,旨在確保自己的物質生存,並看到自己的遺產在家庭、社區和部落中得到保存。因此,決策是基於內心(即是心臟)所承諾的,而不是Mind,即頭腦思維。有了心臟之「自主權」,這些人需要發現他們的意志是甚麼,因為正確的決定來自於掌控和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這對他們來說就不正確。如果他們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得到,那就不是正確的。因此,Mind並不控制著生命,決策是源自人們體現出來的意志力。
(資料來源:https://vocus.cc/article/628e4929fd89780001ea79a3)
從以上分析可見,就算是良好頭腦思維、「轉數」比平常人快,都不代表擁有「自主權」,因為就算自己擁有的細密的思考技巧,但卻為自己建立一大堆規則、作息時間表,去迫使自己執行的話,很快就會沒有執行的動力。就猶如上文的描述,「自主權」越少,意志力資源消耗越多,更難讓自己養成行為。因此,我們在執行目標的時候,不應該一開始訂立一大堆規則,而是保留相當程度的彈性。例如學習英文,不一定迫使自己要每天下午四時才學習,只要每天找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時間學習即可。如此一來,在學習英文時間一事上便會有「自主權」,避免意志力資源消耗,有助增加學習英文之意志力,對堅持學習英文的目標有一定幫助。
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是指相信自己能提升自身的能力。Carol Dweck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學習而提升。他們抱持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心態,視錯誤為寶貴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並尋找下次做得更好的方法。與之相對的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則認為能力是天生固定且無法改變的,面對挫敗的態度亦傾向較消極,容易感到氣餒並傾向放棄。研究顯示,擁有成長型思維特質的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甚至未來職業發展上,往往表現得更出色,他們不怕失敗,勇於接受新挑戰,並從錯誤中學習。二者的分別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https://www.bigbangacademyhk.com/blog-zh/growth-mindset)
(資料來源:https://characterlab.positiveeducation.org.hk/playbooks/will/growth-mindset/)
|
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
固定型思維 (Fixed
Mindset) |
挑戰 |
願意接受挑戰,因為渴望學習。 |
避免挑戰,以維持聰明的表象。 |
困難 |
面對困難和挫折會展現毅力。 |
面對困難和挫折便放棄。 |
努力 |
勤奮和努力是達到目標的必經之路。 |
如果你需要很努力去做,就代表你不聰明或沒天分。 |
批評 |
批評和意見是有助於學習的。 |
無論批評多具建設性也一概忽略。 |
別人的成功 |
別人的成功能激勵和啟發自己。 |
視別人的成功為威脅,引發不安及脆弱的感覺。 |
結果 |
有意想不到或更高的成就。 |
維持原狀且未能發揮潛能。 |
(資料來源: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uploads/mh/content/20241017_growth%20mindset.pdf)
不論是成長型思維,還是固定型思維,都是在一個人的童年期和成年期逐步顯現出來,並在我們確立人生目標、處理工作和人際關係、培養孩子及發揮自己的潛能等諸多方面,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在實際運作上,沒有人只擁有「單一」的成長型或固定型思維,更多的是兩者的混合,我們可以學習去辨識甚麼東西會誘發固定或成長型思維的出現。因為研究發現科學家實證大腦神經是可塑的,即大腦可以鍛鍊強化,人類的腦部發展取決於成長之經歷和成長環境,且不會因年老而停止,就像鍛煉肌肉一般。
(資料來源:https://www.holap-p.edu.hk/schoolFile/doc/15.pdf)
(資料來源:https://characterlab.positiveeducation.org.hk/playbooks/will/growth-mindset/)
(資料來源: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uploads/mh/content/20241017_growth%20mindset.pdf)
建立成長型思維非常重要,因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特質的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甚至未來職業發展上,往往表現得更出色。他們不怕失敗,勇於接受新挑戰,並從錯誤中學習,這些特質不僅是學術成功的基石,更是面對未來快速變化社會和職場時,不可或缺的競爭優勢。若果他們在課業上遇到困難,經常因此選擇放棄學習,遇到人生的挫敗時,容易自認為是個失敗者,常常選擇退縮或持有報復心態,不願意嘗試面對挑戰。對比他更優秀的人,抱持忌妒的心態,而非學習他人的優點,甚至在聽到別人的負面回饋或建議時,採取抗拒的態度,就更加需要成長型思維。
(資料來源:https://www.bigbangacademyhk.com/blog-zh/growth-mindset)
(資料來源:https://www.holap-p.edu.hk/schoolFile/doc/15.pdf)
由於成長型思維可以建立的,要促進他人的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以身作則,分享我們那些未達到期望、但仍因此上了寶貴一課的故事,其次是多加頌揚,例如避免稱讚年輕人「具天賦」、「有才華」或「天生能手」,反而是稱讚他們學習的過程有多努力,第三是致力實踐,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機會,為他們帶來有意義的挑戰、持續的支持,並及時給予具建設性的回饋。另外,家人也可協助子女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例如和子女日常互動的過程中,透過身教和言語,潛言默化地幫助他們,多用「過程導向」的回應,例如「我欣賞你在…的努力」。
(資料來源:https://characterlab.positiveeducation.org.hk/playbooks/will/growth-mindset/)
例如,當子女表現理想時,讚賞子女的努力,令他們明白成功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正面態度以及運用合宜的方法。但是,當子女表現未如理想時,應該換個說法,改變思維,鼓勵孩子明白他可能暫時沒有找到較好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和挑戰,雖然沒有達到目標,但可以繼續努力和改進,讓他們明白透過努力及運用適當的方法,便會有進步。又或者從錯誤中學習,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讓子女明白挫敗和挑戰是學習過程中會經歷的階段,視失敗的經驗為學習過程。也可以將重心放在改善自己,從別人的成功經驗學習。我們應鼓勵子女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可能會養成不健康的競爭心態,結果忽略了如何自我改善及提升解決問題的技巧。
(資料來源:https://mentalhealth.edb.gov.hk/uploads/mh/content/20241017_growth%20mindset.pdf)
實例分析:赤航的紀律教育
有「赤航」之稱的香港航海學校,以嚴格的紀律訓練聞名,所有學生必須留宿,按照學校安排的作息時間生活。他們需要上午6時45分起床,完成早餐後,7時45分到8時15分是步操訓練、早操,之後才正式上課,到了下午10月30日,必須關燈休息。對違犯校規的學生,學校也會要求學生於星期六提早返回學校履行「服務令」。回顧上世紀九年代關於「赤航」的記錄片,可見學校對紀律的重視,特別在區劍雄擔任校長之三十九年間,每天早上都會來到學生宿舍巡視,學生也需保持宿舍的整潔,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該校輔導老師在片中表示,學生在「赤航」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亦需要學習如何過群體生活,如何在有秩序的社會遵守規則,以及明白做錯事是有後果的。
(資料來源:https://www.hkss.edu.hk/article/11?m=9790023054775&s=)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4076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EJP3sndPI)
由於「赤航」嚴格的紀律訓練模式,有些家長會將兒子送往需要寄宿的「赤航」就讀,希望他們可以在「赤航」改善行為問題。就算學生是資優生、擁有入讀「Band 1中學」的資質也不例外,晉匡就是最好的例子。晉匡是典型的資優生,擁有很強的記憶力、語言天份和理解能力,在小學之學業成績不錯。不過,他同時也是一位特殊需要(SEN)學生,患上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不足(ADHD)、高功能自閉症和社交障礙。在學校不但不認真上課,還經常騷擾同學,經常被校方投訴,幾乎每星期都要到學校見訓導主任,即使轉校也無助解決他的行為問題。為了改善他的品行,加上晉匡的家長發現他在內地的黃埔軍校受訓後,看到行為有明顯改善,若能持之而恆,在規範、紀律性模式訓練下,會有很大的改善機會,決定安排他入讀「赤航」。因為如果單是成績好,卻品行差劣,將來踏出社會都可能是個負累。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article/34244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晉匡在接受訪問表示,在「赤航」的生活「整體來說都是愉快的」,只是最初不太適應很硬的睡床,以及不合喜好的食物。經過半年時間,家長表示晉匡成長不少,學習比以往變得積極,自信心也有所提升,教師也表現他上課很乖、學習積極自律,而且很勤力和有心機做功課。對於晉匡的進步,家長表示並非因為學校在SEN方面有較多資源,而是整體氣氛讓他自省自律。入讀寄宿學校後雖然親子相處時間減少,但同時亦降低磨擦,他跟家長的衝突也有所減少,相處方面也較以往和諧。最重要的是,藉由學校的整體氣氛,提升他的自信心,減少他的衝動言語和行為,改善跟家人的關係,懂得關心家人,會幫助做家務,遇到困難也會自解處理,不會再經常找他人協助。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article/34244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晉匡的改變,跟意志力、自控力提升有關,而且是晉匡在學校的整體氣氛下,透過自己的力量,令自己的行為問題有所改善。並非全是因為嚴格校規,從而令他有所改善。在「赤航」,所有學生需要遵守校方的嚴格規範,例如校服要保持整潔、企理,不可標奇立異,宿舍必然整潔妥當。對於新加入「赤航」的學生,最初可能未完全達到校方的要求,日子一久,當他們跟其他同學特別是不同年級的同學一同生活,在他們的影響下,潛移默化,漸漸明白紀律的重要性,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動自覺做到最好。將學校的規範,內化到自己的內心,要求自己自律守規。在這個過程中,也提升了他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在小學有行為問題、甚至在學校霸道橫行的學生,在進入「赤航」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赤航」的紀律訓練模式,只是解決行為問題學生的其中一個方法,香港仔工業學校的宿舍生活,也是其中一個值得可取的方法,但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還是但得我們借鑑。
透過「學行獎勵計劃」提升學生之意志力
要提升學生之意志力,就要從階段性獎勵計劃做起,而「學行獎勵計劃」正是其中之一,這個計劃早於2005-06學年實行,學生必須先收集小證書,分別是課業、行為、勤學、服務,集齊五張同類小證書,就可以換一張中證書。在筆者求學時期,拿小證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勤學、服務,所以在換算成中證書時,往往有一大堆課業、行為之中證書,但勤學、服務卻很少,前者一般在測驗考試後才派給符合表現之同學,後者就要參加一些服務活動才有。那麼,這些中證書究竟有何作用?正是用來換「大獎」,從而令自己的成績表更加亮麗。在過去,學生必須有五張中證書且包括三個範疇,即學業、行為、服務,才可以獲得紅章(舊稱銀章)。再累積五張中證書且包括二個範疇者,可獲紫章(舊稱金章)。若果再累積五張中證書且包括二個範疇,加上操行達B級或以上,就可以拿到傑出學行獎。只要有紅章,就可獲推薦取得優點之機會。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03190724fw_/http://www.cpc.edu.hk/awardscheme/news.htm)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20225330fw_/http://www.cpc.edu.hk/awardscheme/news/0506-8.pdf)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wardscheme.html)
到了現在,「學行獎勵計劃」的要求收緊,確保得獎者實至名歸。在筆者求學時期,只要有三款不同種類之中證書,就可以獲得綠寶石(中一)、黃水晶(中二)、銀鑽(中三),另加家長信一封及優點一個。再有三款不同種類之中證書,就可以獲得紅寶石(中一)、紫水晶(中二)、金鑽(中三),另加家長信一封及優點一個。最後,只要再集齊四款不同種類之中證書,就是獲得傑出學行獎,除了獎狀一張,還有優點一個,在結業禮時頒授。換言之,凡是有傑出學行獎的同學,在一般情況下,至少有三個優點,在「功過相抵」政策下,會自動換算成一個優點,並在年末的成績表中列明。在2013-14學年或以前,得獎者還會獲贈校章一個。不過自2014-15學年開始就取消此安排,所以筆者只有一個校章,是在中一的時候取得,也是最後一批獲贈校章之傑出學行獎得獎者。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wardscheme.html)
「學行獎勵計劃」對提升學生之意志力而言,有很大幫助,因為傑出學行獎並非容易獲得。學生為了可以在結業禮從校長手中接過證書,會想方設法達到獲得小證書的要求。例如認真完成教師派發的課業,可能會收到一張名為課業的獎卡,而獎卡是小證書的俗稱。在行為方面,一些學校活動可能有機會派發。勤學是筆者認為頗難取得的獎卡,因為不是經常派發,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小測、測驗和考試爭取好成績,才有機會獲得。至於服務,就要依靠平時參加的服務,例如制服團隊的儀仗,到年終的時候通常會按服務程度及重要性,收到數張服務小證書,還可以獲得服務獎分。正因為獲獎要求嚴格,且獲獎者的操行也不可以太差,能夠獲得傑出學行獎者,並不只是代表學生品學兼優,而是同時反映學生意志堅定,身體力行實踐母校「堅毅自強」的校訓。以循序漸進、按步就班的方法,一步接一步達到目標,實行「小步子學習」。「學行獎勵計劃」令學生學會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只要持之以恆,不要輕言放棄,成功就近在咫尺,近在眼前。
意志力與筆者的升學鬥爭
升學鬥爭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由PGDE到博士學位,至少耗花本人七年時間。隨着筆者多次升學失利,恐怕至少要十年或以上時間才可以達成目標,甚至要人到中年才可以美夢成真,當上教育學家。所以,筆者必須有足夠的意志力,去應付升學危機,無論目標有多遙遠、前境有多迷糊。筆者對未來仍心存盼望,選擇帶着熱情和毅力,不斷向着目標奮鬥努力。然而,光憑自己的自控力、自主權是不足夠的,而上天的恩典,正是支撐本人一直追尋理想的主要動力來源。在筆者面對重大危機、作出重要決策之時,總是伴隨本人身邊,多次向本人降下啟示、「諭令」,又賜予本人一切得救要道,讓我繼續以堅定的意志,面對一切誘惑。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助本人消滅一切黑暗勢力,讓妨礙筆者推動升學鬥爭的人,得到應有的教訓。在一次又一次之升學危機中,試探本人,並且透過試探之過程,堅定本人的決心。可以說,上天是筆者得以走到現在的重要「力量」。
意志力跟成長型思維有密切關係。正如上文提到,擁有成長型思維特質的人,既不怕失敗,也勇於接受新挑戰,並從錯誤中學習,在學業、人際關係甚至未來職業發展上,往往表現得更出色。筆者清楚知道,如果要美夢成真,就要勇於面對挑戰及困難,勤奮和努力是達到目標的必經之路,所以花了不少時間用心經營,做好本分。同時也會虛心接受批評和意見,每年的考勤報告,筆者也會認真分析,然後才制訂下年度的工作計劃。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除了反省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以此激勵和啟發自己,相信自己有朝一天達成理想。成長型思維是筆者順利升讀浸大數學系的一大因素,筆者堅信天道酬勤,因為上天偏愛勤奮者,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秉持「我信我行」(I Know I Can)、「主動積極」(Be Proactive)、「同心共行」(Together, We Achieve)的信念,貫徹始終(THOROUGH)、堅毅自強,宏大理想有朝一天終將實現。
(資料來源:https://www.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3871970/%25E5%25A4%25A9%25E9%2581%2593%25E9%2585%25AC%25E5%258B%25A4)
今天,筆者在升學鬥爭上獲得的階段性成就,全賴母校的教誨。因為筆者並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在母校中六畢業,更加沒想到可以在副學士畢業後,在浸大繼續學習。自從筆者於2023年本科畢業後,如今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到底。其賞,當筆者知道自己被派往母校後,內心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可否捱過六年中學生活,深怕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而自暴自棄。所以,在首次前往母校辦理入學註冊時,我是帶着不安的心情,接受這一切。而母校為了讓我們有充實的學校生活,希望我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完成中學課程、應付DSE,花了不少心機去協助我們。首先是導師計劃的「破冰計劃」,幫助我們適應中學生活,又安排了不少有趣活動,例如製作月餅、包粽子等。另外,中一制服團隊計劃讓我們透過艱苦訓練,鍛鍊我們的意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中四時期那個三日兩夜的抗逆力訓練營,是為全級參與的活動,除了步操訓練,也包括不少訓練團隊合作精神的訓練。這個訓練營對筆者而言,是最辛苦的一次,但最適合用來磨練本人的意志,特別是面對逆境的能力。而我也在此活動中,留下極為深刻的經歷。因此,能夠在母校的協助下,可以中六畢業,成為家中第一位可以完成高中、應考公開考試的成員,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
其實,在筆者工作的學校,於近年之退學率頗高,撇除一部分同學是為了轉校,或者到VTC唸職專文憑以升讀高級文憑外,更多是因為意志力不足,覺得自己「捱不住」,於是在年屆15歲或至少完成中三後,就選擇退學、提前就業。有些同學只差一年就完成高中,筆者感到相當可惜,若果他們可以多撐一年,他們在畢業後,或許有更多的選擇。但由於這是同學的決定,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此只可予以尊重。因此,在每年120多個中一新生中,能夠完成中六的可能只有當中的四分之三,即是約90人。加上有部分同學高中畢業後,就選擇直接就業,所以中六畢業典禮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後的畢業典禮。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肯定他們在這六年的努力,知道他們為了升級、應付公開考試而疲於奔命。因此,校方特別為他們提供別具意義的畢業典禮,令他們一生難忘。在畢業典禮當天,我們會準備畢業袍和四方帽,畢業典禮的影片就由教學助理親自「操刀」。典禮過後是高桌晚宴,由於得到校友會的贊助,參加者費用全免,還有一件既漂亮又帥氣的西裝外套。透過畢業典禮及高桌晚宴,肯定他們的努力,同時也傳達只要意志堅定,勇於面對困難和挑戰,本來不可能的任務也會變成可能。在此特別祝願所有順利完成中六的同學,前程錦繡、鵬程萬里。
結語
字典裡最重要的三個詞,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將要在這三塊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
——
巴斯德
(資料來源:https://www.jjvs.ntpc.edu.tw/data.php?navi_id=4&news_id=1076&tpl_name=&tpl=&id=1076)
這句出自巴斯德的名言,正好反映筆者升學鬥爭的現狀。不滅的意志,讓筆者永不放棄,無論旅途多麼崎嶇,仍然可以克服一切難關和挑戰。在學校努力不懈工作,是為了守住本人的理想,因為我需要透過教學助理的身分,踏上成為教育學家的康莊道路。最後就是漫無止境的等待。所謂「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一旦操之過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我們要達成理想,必須意志堅定,抵擋來自四方八面的引誘。在一百年前,教宗良十三世撰寫了一段名為《聖彌額爾總領天使》之禱文,讓教會在每天的彌撒後去誦唸,去對此魔鬼的攻擊。這段禱文的出現,正好反映黑暗勢力的強大,我們必須保持危機意識,提高警覺,以強大的意志力,抵禦來自黑暗勢力的誘惑,以自己的力量,親手把自己的理想具現化。本篇的最後,容許本人引用《聖彌額爾總領天使》之禱文,作為本篇的總結: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TQZE4RmBk)
聖彌額爾總領天使,在戰爭的日子裡保衛我們,免我們陷入魔鬼邪惡的陰謀,和奸詐的陷阱中。我們謙卑地祈求,但願上主遣責牠。上天萬軍的統帥,求你因上主的威能,把徘徊人間,引誘人靈,使其喪亡的撒殫及其他邪靈,拋下地獄裡去。亞孟。
《聖彌額爾總領天使》禱文
(資料來源:https://dpcmf.catholic.org.hk/2025/05/22/shengmieerzonglingtianshidaoci/)
本篇重點
1.
意志力是一個追求持續、穩定的過程。意志力強的人,很快從錯誤中學習,重新制定目標,表現一種堅持,直到實現目標的決心。
2.
一個人的意志力包含以下元素,即為達到既定目的、自覺努力、意志品質、穩定、不是與生俱來。
3.
意志力是每個人在追求夢想和目標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質」,它是內心的力量和動力,能夠驅使人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4.
堅定的意志可以使人擁有奮鬥的動力、持久的毅力、清晰的方向及無盡的可能性。
5.
意志力跟動機互有關係,沒有動機則無法出發,但沒有意志力則去不到想到的目的。
6.
「意志力」比「智商」更有效預測人未來的成就。無論目標有多遙遠、前境有多迷糊,只要對未來仍存盼望,帶着熱情和毅力不斷向着目標奮鬥努力,理想終會實現。
7.
自控力是一種跟本能互相抗衡的力量,是一種對自己的言行、情緒進行有效自我約束的重要能力,被認為是一種幫助成功的力量。
8.
自控力來自「前額葉皮質區」,是意志力的來源。「前額葉皮質區」和「衝動區」是並存的、缺一不可,我們不應和「衝動區」對抗,而是要妥善利用自制和衝動這兩種思維方式,避免它們起衝突,以提升自制力。
9.
雖然人的意志力有限,但也可通過訓練,在任何小事上持續使用自制力,加強意志力。
10. 「自主權」會影響一個人能否長期維持自律,對一個人的意志力,有一定影響。越有自主權,意志力資源消耗越少,也就越容易養成行為。
11.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透過持續的努力和學習而提升。他們抱持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心態,視錯誤為寶貴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並尋找下次做得更好的方法。
12. 大腦神經是可塑的,即大腦可以鍛鍊強化,人類的腦部發展取決於成長之經歷和成長環境,且不會因年老而停止。
13. 建立成長型思維非常重要,因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特質的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甚至未來職業發展上,往往表現得更出色。
14. 要促進他人的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以身作則,分享我們那些未達到期望、但仍因此上了寶貴一課的故事,其次是多加頌揚,第三是致力實踐,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機會。
15. 家人也可協助子女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例如和子女日常互動的過程中,透過身教和言語,潛言默化地幫助他們。
下星期我們將探討另一個基本要素-「努力上進」。願本人與母校之「共融」及「合一」關係,堅如磐石,直到永遠。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