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5年第8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主動積極   與母校「共融」   與母校「合一」

 

38日為筆者任職學校之中六畢業典禮,也是筆者參與程度最高的一次畢業典禮。由典禮前準備,以致典禮進行期間,都扮演重要角色。務求以最高的規格,慶祝中六畢業、順利完成高中課程,並迎戰接下來之DSE,爭取佳績!由於自二月中起罕見的人手不足問題,仍然持續,令此次畢業禮在準備工作方面,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挑戰。以本人為例,今年繼續跟進回顧影片之製作,作為畢業禮其中一個「節目」,本來需要兩位TA負責影片製作,後製工作可以找另一位技術人員負責。但目前TA人手緊張,變成由本人全權負責。所幸筆者有製片經驗,知道如何製作一條既能取悦校方、又可以「炒熱」場内氣氛之影片,才得以在短時間內「趕工」完成。

 

同樣,人手緊張也令筆者額外接手禮堂的支援工作,負責簡報換頁工作。這令本人首次參與畢業典禮的整個流程,可以在禮堂見證中六畢業生獲發離校證書之過程,正式從學校畢業,以考生的身分,迎戰公開考試。尚有更多需要本人「硬食」的額外工作,由於過於瑣碎,筆者便不在此深思考究了。

 

本次畢業典禮雖然因人手不足,所有人需要承擔更多工作,但總算圓滿完成,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特別是當本人製作的影片,順利在禮堂上映時,心情可以說是相當興奮。因為在禮堂上映此片段時,隱約聽到觀眾「嘩嘩聲」,也充滿不少笑聲,給人一種歡樂且難以忘懷的良好氣氛。雖然筆者因為後台工作,只能從聲音分析觀眾反應,對於本人而言,這樣的反應已算「合格」有餘了。

 

距離母校開放日尚有一個星期,但在重回母校之前,還有另外一個挑戰,就是在314日及315日「上演」之開放日,它是比畢業典禮更剔手的任務。根據往年經驗,本年度之開放日絕對是一場「硬仗」,令本人感到異常吃力,擔心做到「喘氣」、元氣大傷。但為了母校,一定要捱過這兩天,之後便可以懐着興奮的心情,返回母校參加316日之開放日,跟母校教師團聚了。

 

正如上文提到,316日為母校開放日。為了保持與母校的「共融」及「合一」,將親自出席。是次重點是重新思考未來的鬥爭方向,筆者意識到自己在升學工程上,已漸漸迷失方向,彷彿目前的工作太注重如何解決學校的人力資源危機,為做而做,不全是為了升學而做。儘管有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升學計劃,但仍然未做好心理準備,應對更可怕的失敗。就連工作室也陷入迷茫,不斷思考工作室是不是應該返回基本步,停止發佈專題分享篇章,重新撰寫以人生觀為藍本之篇章。

 

故此,筆者希望重回母校,認真思考自己的將來,以及過去一年半來在學校工作之得失。在這個熟悉的地方,承載着本人理想的地方,透過一系列的體驗,回顧過去在母校時期努力奮鬥的旅程,找回當初之所以那麼努力的原因。也希望母校教師可以再次為本人的迷茫,指點迷津,並且摸索未來的道路要如何走下去,才能做到不枉此行。相比起匯報升學及事業進程,了解將來要走的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者不會再像往年一樣,只是純粹向教師分享工作成果,而且透過一系列之活動,報本反始、找回初心,為這場長達兩年升學鬥爭,帶來轉變。

 

在升學進展方面,雖然筆者尚未收到PGDE Conditional Offer,但仍馬不停蹄進行升學工程,為取得PGDE Conditional Offer之日子,做好萬全準備,有關準備工作不方便向外發佈,但會持續至316日,即母校開放日當天。如果到了316日仍未收到PGDE Conditional Offer,筆者將重新啟動非本地PGCE的升學工程。筆者準備好所需文件後,便會向校方正式表明遇到升學困難,希望簽發一封同意書,允許本人在校實習及安排導師,以滿足入讀非本地PGCE的要求,盡早結束長達兩年升學鬥爭。

 

最後,本人特别向2024-25學年之中六畢業生,送上真摯祝福:

 

我信,我行I Know I Can

主動積極Be Proactive

信任彩虹Trusting the Rainbow

貫徹始終THOROUGH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39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