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5年第7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試題分析(上)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20252月工作報告

 

20252月工作回顧

20252月,工作室繼續進行《高等數學》統計學部分的撰寫工作。雖然學校工作繁重,但在保守的工作目標下,進度符合預期,餘下的統計推論、圓錐曲線,期望可以在3月完成。至於本年度需發佈所有專題篇章,扣除必須取得考勤報告才可以撰寫之工作報告,以及一篇需根據最新升學形勢而撰寫的篇章,大多已完成撰寫,目前剩下一篇,希望在3月完成。至於未來的升學計劃,由於筆者成功獲得PGDE之面試邀請,以及有非本地PGCE之替代方案,經全盤考慮,決定不會入紙申請MEd,改為全力搶攻PGDE,以回應校方對本人升讀PGDE的正面期待。

 

誠然,本月之工作目標是未完全達標的。在於2月份有多個重要活動的準備工作,需要本人參與。加上近期學校罕有出現持續一週或以上的人手不足的狀況,不是有人長期請假、就是辭職,導致本人不得不接手更多工作,且經常帶回家中處理,力追進度,導致工作室之工作進度進一步受阻。有關情況直到現在仍未見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因此,工作室不得不調整3月工作目標,以更保守的工作目標,應對3月份的挑戰。

 

20253月工作目標及展望

因應1月及2月之工作進展,20253月工作目標如下:

 

Ø  完成《高等數學》筆記之餘下部分,即統計推論、圓錐曲線

Ø  所有本年度需發佈所有專題篇章必須完成

Ø  爭取在3月中起,把「進修英文大行動」再度提升為「高烈度參與」,包括增加進修英文的時數

Ø  繼續跟進升學工程,期望3月再在突破性進展

Ø  加強與母校的「共融」,為316日重回母校參加開放日做好準備

 

工作室爭取在本月完成以上工作,以便在4月正式啟動《基本數學》的撰寫工作。另外,鑑於筆者預計3月份之學校工作更加繁重,而且是多個重要活動舉行的日子,且正值人手不足之困難時期,筆者有責任保持學校正常運作,以穩定軍心,避免人才流失。因此,3月份之工作目標,已訂得更加保守,故需要先行暫緩增加進修英文的時數之計劃,日後要視乎學校工作情況及升學進展,再作決定。

 

另外,母校將於316日舉行開放日。如無意外,筆者將會親自出席這場「盛典」,以展現筆者與母校的「共融」。為了以最好的姿態和心境面對此次開放日,筆者必須努力在學校工作,正面迎戰人手不足的問題,要確保中一入學面試日、中六畢業禮、開放日、統一測驗都要圓滿並順利完成。以上之重大活動,每個都是大工程,筆者對此自然備感壓力;但為了母校,一定要奮戰到底,絕不認輸。

 

最新升學形勢分析

工作室於2月最大的突破,就是獲得香港教育大學PGDE之面試邀請。這封面試信,為過去兩年來遭遇一次又一次升學失利的我,帶來一絲希望。而筆者經已完成219日舉行的面試,將自己對教育之工作之熱誠、決心,全都投入在在這次線上面試,就是為了終有一天為母校創造「喜訊」,最終「光榮母校」。是次面試邀請,也令本人工作的學校,更加關注本人的升學進程,面試之前已有多位教師表示支持,並提供不少具建設性的建議。這為本人在迎戰面試前,打下強心針。而校方也全力配合本人的升學工程,包括同意本人在面試期間放取特別假期、暫時離開工作崗位,以及同意本人借用會議室作面試用途。加上有校長、副校長、資深教師的全力支持,深信可以把長達兩年的升學危機,正式劃下句號。

 

不過,筆者在3月份仍有不少升學工程需要本人處理,並作出重要決定。筆者有意報讀TESPGCE,該院校將於422日開始新一期課程,而第二期則在915日開始。筆者認為,提前入讀可以盡快為未來履任教職作準備,故決定報讀4月開課之PGCE,該期的截止日期為48日。由於需時等候教大PGDE之錄取結果,所以會以316日(即母校開放日)作「分水嶺」。如果到了316日仍未有錄取通知,就會重啟TES PGCE之升學工程,正式向學校道明升學困境,爭取學校為本人發出同意書及委派導師,以滿足每週至少任教45小時、累計至少150小時之要求。筆者希望在首半年先完成理論課,下半年便全力衝刺教學工作,這樣就可以有系統地完成PGCE了。

(資料來源:https://www.tes.com/institute/courses/ipgce

 

後記:人手不足的啟示

今次學校罕有出現持續一週或以上的人手不足一事,令本人有感而發,因為人手不足是不少學校會遇到的問題,不是個別例子。特別是教學助理,大多工作時期並不長久,能撐兩年或以上,最後升任教職,只佔少數,所以特別容易出現流失。加上學校由刊登職位空缺,到正式填補空缺,需要至少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或以上之時間,容易出現教學助理「易走難請」之情況。對於弱勢學校,「易走難請」更是常態,屢見不鮮。對於教學任務日益繁重的本港學校,人手不足容易令教學工作顧此失彼,受害的始終是學生。筆者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學校人手不足,根本無能為力,只能硬着頭皮做下去。如果最後連正常的教學工作也受影響,那個要對此負上責任?是政府?是辦學團體?是學校?還是那位離職同事?在這裏,我也不想在此追究「戰犯」誰屬了。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崎嶇的道路繼續前進,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其實,筆者自2月中起,已經察覺在校工作之教學助理,經常只有全員之一半,甚至不足一半。加上有部分非教學員工放取長期病假,以及自11月起,接連有多個教學助理陸續離職,尋找更好的出路,甚至「轉行」。加上教學助理素來「易走難請」,一旦遇到多人請假,足以令「TA小隊」運作癱瘓,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已令部分教學助理士氣低落,甚至去到「鬧情緒」的局面,他們也很容易有離職的念頭。作為「同僚中的第一人」,已經因此接手不少離職同事的工作,甚至多到連本人的「正職」也受影響,心情自然一點也不好受。雖然筆者倚靠強大的意志力,以及強烈的升學決心,繼續留效學校,沒有離職念頭,但筆者區區只是人類,是有「血肉之軀」的,終有一天會生病倒下。若果連「同僚中的第一人」也病倒了,那學校的運作又怎麼辦,這是筆者最為擔心的原因。而學校對本人的高度重視、依靠,也是本人大感擔心的一大原因。

 

最近,一位副校長向包括本人在内一眾同事發出的勉勵,令本人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他在某次會議中表示,每一位教學助理在學校都有其「正職」,但教學助理「易走難請」,希望同事要好好珍惜,讓他們在學校發揮應有的角色。尤其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其他教學助理分擔的工作量也會隨之增加。當教學助理要經常處理繁重的工作,容易令他們容易生病,以及令他們更容易有辭職念頭。此外,教學助理之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也令他們更容易「鬧情緒」。聽到這裏,令我心同感受,因為這是引致惡性循環的徴兆,在目前各行各業都致力「搶人才」時,如果留不住對教育界有貢獻、有心工作的人才,最壞情況是一個接一個離職。一旦出現全校之教學助理「清零」,學校運作定必大受影響,最後影響教學工作,受害的也是莘莘學子。

 

更甚的是,已有部分同事明言「沒有本人不行」,希望病人不要病倒,也令本人極為擔心一旦本人不在校,甚至離任,學校會發生甚麼不想預見的事件,甚至是危機。筆者只能夠說,學校必須做好沒有本人效力的心理準備,而本人也會為這天的到來,作好準備。因為筆者的目標是成為教育學家、「光榮母校」,當本人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就是本人從學校離任的日子。所以,本人在學校服務的時間不多,筆者也格外珍惜上天賜予為學校服務的機會,不想辜負母校以致上天對本人的期待。對於跟本人共事的同事,筆者明白沒有本人的擔憂,我也不想離開,因為我為此投入不少感情,但終有一天筆者要離開這裏,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母校校歌最後一句是「面對未來暴風雨,無限生機志更強」。沒有本人為該校效力,對學校而言,猶如一場「暴風雨」。但是,本人深信一眾教職員可以克服這個挑戰,就算沒有我,一樣可以維持學校各方各面的工作。我也相信將來繼承本人TA席位之「新世代TA」,可以承繼本人的工作原則和鬥爭原則,代替本人為學校發光發亮,帶來無限生機。

 

面對人手不足,希望一眾教育工作者咬緊牙關,齊心協力,面對這場暴風雨。當暴風雨結束的時候,就是教育界再現生機的時候了!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32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1年模擬試卷四,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題目詳解,以及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模擬試卷名稱:

總測驗一

全卷總題數(題):

60

選擇題總題數(題):

30

非選擇題總題數(題):

30

規定作答時間(分鐘):

45

小編建議作答時間(分鐘):

90

試卷難度(1分最易、5分最難):

3

超越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之題數(題):

6

佔全卷比重(%):

10

涉及課題:

多位數

小數四則運算

百分數及其應用

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倍數與因數

質數與合成數

整數四則運算

分數四則運算

代數與方程式

平均數

非十進制單位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數型

圖形拼砌與分割

反比例

速率

長方形面積

長方體表面面積

長方體體積

時間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資料來源已在模擬試卷中列明,模擬試卷試題取自《華僑日報》,特此鳴謝。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題解之下半部分,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