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3年第27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4年算術科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4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為了未來前途發展,Sam Wong經審慎評估後,決定削減網誌的經營時間,轉而投放時間在提升英文水平上。目標是使之達到IELTS 6.5或以上(相當於CEFR B2)之水平,並可以在綜合招聘考試CRE英文運用卷考獲二級,以免影響本人日後在中學可以使用的教學語言,以及日後從事教研工作時產生溝通障礙。本人已找到可以用的學習資源,並且當自己是一張「白紙」,由最基礎的A1級開始,重新學好英文,首要任務是糾正讀音、增加詞彙量、鞏固文法、增強會話能力。並且以循序漸進之形式,每天晚上花一到兩小時研習,積少成多,希望在未來半年時間,能有所得着。網誌將透過「筆者快訊」,不定期匯報最新進展。目前,本人正研習A1程度之教材,順着教材的「脈絡」「小步子」學習,漸漸改善本人的英文水平。雖然是一筆長期投資,但為未來着想,這筆投資是必須的。

 

「寶仁工作室」在這段時間,仍然會維持正常連載。由於目前正等待大學發出PGDE取錄通知,加上每天定期花時間進修英文,目前撰寫文章的工作,包括撰寫升中試模擬試卷題解,以及專題篇章,只能爭取在週六日二天緩慢進行。以目前手上的「存貨」計算,最多只可連載至20234月中。工作室會全力趕工,在不影響工作及進修英文的情況,追趕進度,並計劃由1977年模擬試卷開始連載,直到1969年。除了1974年到1977年資料比較齊全,不用前往圖書館進行校對工作外,也想給大家先行體驗全多項選擇題之滋味。有關連載安排,會於20244月中再跟大家詳細交代,現階段不作進一步回應。

 

PGDE升學進程方面,本人已在學校的指示下,主動匯報已順利提交入學申請,同時向科主任匯報大學之主修科目,以便日後合作順利。校方向本人表示只要取得取錄資格,便可以找科主任商討實習方案,也需將來年實習安排通知校方,以便學校及早部署。本人初步推測有兩個方案:方案一是下學年轉任合約教師,獲得教擔並以「准用教員」身分,在中學任教,職銜為臨時學位教師,有先例可循;方案二是留任教學助理,以「借堂」方式,在特定課堂實習數星期。本人將持續審視事態最新發展,現階段會以教學助理之身分,執行輔助及支援職務,如有最新資訊,將盡速向外界發放,感謝大家對本人未來發展之關注。

 

各位讀者,「寶仁工作室」在符合堅守法治、誠實可信、廉潔公正、行事客觀、不偏不倚、政治中立之原則下,仍會繼續運作下去。只要不影響本人的事業及學業,在工餘時間參與「寶仁工作室」之運作的話,本人仍能通過「寶仁工作室」,帶給讀者無限的可能性。唯不排除會出現無法逢星期日定期連載的情況,敬請讀者諒解。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31215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4年算術科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4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及題目詳解,也會有個人回饋: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個人回饋

該年度的試題,整體難度中等。當中有19題因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以致難以甚至不足以回答此等題目,被視為具挑戰性題目,佔全卷20.7%,比率較1963有明顯下降的情況。而本年度「Out-syllabus」題目多為1956年至1959年的「翻炒」,估計同學只要熟知1956年至1959年試題之做法,要作答本卷應該沒太大問題。箇中例子眾多,小編在此不多花筆墨詳加探討。

 

由於小學課程多次修改,有個別題目小六同學未必知道如何作答。例如百分率中賺率的計算、單利息,以往的課程是涵蓋的,但現在皆需要有初中基礎才可以作答。也有些涉及正比例及反比例,現行小學課程隱晦地要求同學處理正比例及反比例問題,例如通過分數處理比例問題,甚至有教科書提及歸一法。唯本人實做一遍後,覺得儘管不知道正比例及反比例,仍然可以作答的。綜觀而言,該年度的試題亮點不太多,大多是中規中矩的,真真正正的剔手題目不多,問得挺直接。基本上只要「熟書」,八成甚至九成得分也是可以的。

 

本年度的總題數跟上年一樣,全卷有92題,是改制為升中試以來最多的,但程度比上年淺易。不過,需要在四十五分鐘内完成全卷,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特別需要同學提高運算速度,並且以「快而準」的方法,短時間内完成大量題目,這令考試難度大大提高,考生不可能做完全份試卷。雖然如此,小編仍值得大家試做1964年香港中學入學考試試題,大家可以參考小編提供的作答時間建議,作答該年度之試題,再看看自己答對多少。希望大家能從本試卷中有所得着。

 

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4年算術科試題取自下列報章,特此鳴謝:

《香港工商日報, 1964-05-07

《華僑日報, 1964-05-07

 

下星期將改為連載專題分析,有關主題暫且「賣關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