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為寶仁工作室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特別設立的連載系列。旨在利用學術化的分析方法,扣連現實生活,輔以真實事例,特別是筆者的求學經歷,將母校最美好、最燦爛、最真實一面,呈現給每一位讀者。以另類方法為母校進行宣傳,提升學校正面形象,並透過「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感謝母校教師一直為我們辛勤工作、堅守信念、不忘初心。
内容介紹:本篇會先跟讀者分享為何要開展「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以及「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的內容編排,以及對母校的校訓、由來、起源,進行專題探討。最後會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要如何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工作室已於7月11日、7月12日及7月19日發佈第三篇「深度分析」,連結如下: 【深度分析】從Cure Zukyoon及Cure
Kiss論代價與犧牲(上) 主題:為甚麼人類為了理想、信念、社會利益,選擇付出代價並作出犧牲? 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5/07/cure-zukyooncure-kiss.html 【深度分析】從Cure Zukyoon及Cure
Kiss論代價與犧牲(中) 主題:人類為了理想、信念、社會利益,付出代價並作出犧牲,真是明智之舉? 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5/07/cure-zukyooncure-kiss_12.html 【深度分析】從Cure Zukyoon及Cure
Kiss論代價與犧牲(下) 主題:面對分崩離析的世界,我們要如何推動「共融」及「合一」? 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5/07/cure-zukyooncure-kiss_19.html 是次《深度分析》是工作室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項目,投入將近1.5個月的時間,對《光之美少女偶像與你》(You and Idol Precure)第17話至第22話的內容進行分析,連同用來鋪墊的第15話至第16話,合計有8集,是《深度分析》設立以來需深入分析集數最多之故事線。劇情內容繁多且複雜,加上在撰寫期間,筆者需應對繁重之學校工作,加上母校於6月30日發生的不如意事件,大大增加撰寫難度,造成進度一度嚴重落後。更讓筆者一度無法在7月13日準時連載下篇,要改在7月19日發佈。為反映是次《深度分析》的重要性,除了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組,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及教研事業關注組也有參與是次撰寫工作,為升學鬥爭工程進行立場宣導,並藉此匯報筆者在學校的近況。 是次《深度分析》分成三篇,其中上篇及中篇旨在分析普莉露跟美樂露為了成為Precure,達成守護羽音的願望,成為羽音的助力,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和犧牲。而下篇則觸及普莉露、美樂露、羽音的「合一」關係,從「Zukyoon Kiss」跟「Idol
Precure」之間的內鬥,了解三人是如何推進「共融」及「合一」,特別是由「完全共融」走向「徹底破裂」,再由「徹底破裂」走向再次「合一」,藉此「修和」重建雙方的關係。由於筆者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在第三篇《深度分析》,誠摯希望全力支持筆者在工作室的營運,並抽空觀看第三篇《深度分析》的內容,跟大家一起「保護仁愛,追求真理」。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年7月20日 |
*本篇由寶仁工作室 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 供稿
各位大家好,「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於今天正式設立,我們會透過這個系列,向外界清晰闡明母校的辦學理念,提升學校正面形象,並藉此感謝母校教師一直為我們辛勤工作、堅守信念、不忘初心。本星期的主題為「確立目標」,是母校的校訓-「堅毅自強」其中一個基本要素。我們會先跟大家分享為何要開展「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以及「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的內容編排,以及對母校的校訓、由來、起源,進行專題探討。最後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我們要如何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
為何要開展「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
2025年6月30日,某電視台對筆者的母校-張沛松紀念中學CPCMS之報導,令「考察團學生遭遇滋擾事件」成為公眾關注事件,也讓心繫母校情懷的我,大感震驚。雖然母校就此行動迅速派出副校長接受傳媒的訪問,並當場向傳媒發出一封書面聲明,但已令部分人對母校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對母校二十多年來辛苦建立的校譽,無疑是一記重拳。所幸數學科科主任彭可兒老師為母校爭光,憑藉自身的教學熱誠及付出,於7月4日榮獲2024-25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令母校再創高峰,成功扭轉外界對母校的負面觀感。
然而,光靠一個獎項是不足夠的,我們要以實際行動,進一步提升母校的正面形象。作為2018-2019年度中六畢業生,我決定利用工作室這個平台,以校友的身分,幫助母校。為此,工作室旗下的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決定設立一個名為「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的連載系列,由7月20日起逢星期日上午8時30分連載,8月31日、9月7日除外,將改為連載其他攸關教研事業的篇章,直到11月30日。
是次「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將連載18篇篇章。整個系列以母校的校訓-「堅毅自強」、母校的教育目標、四社理念為主題,嘗試利用學術化的分析方法,扣連現實生活,輔以真實事例,特別是筆者的求學經歷,將母校最美好、最燦爛、最真實一面,呈現給每一位讀者。以另類方法為母校進行宣傳,提升學校正面形象,並透過「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感謝母校教師一直為我們辛勤工作、堅守信念、不忘初心。
筆者希望新設立「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跟大家一起摸索母校的理念。筆者也想藉這個好機會,好好了解母校,找出筆者之所以心繫母校,以及願意在中六畢業後,跟母校推動「共融」及「合一」的原因。對筆者日後制訂下年度「共融」及「合一」策略,有莫大幫助。最重要的是,我要藉此知道如何將母校的辦學精神,透過我的不懈、努力,傳達給這間甚具「工業色彩」的原校,將「母校的陽光」,在這間前工業中學發光發亮。筆者要將「母校的陽光」,照亮全校,讓「母校的陽光」散發強烈的光芒,照亮全校,驅除一切黑暗,成就我的教研理想。也是為日後重回母校,以及邀請母校教師到筆者探訪筆者工作的學校一事,創造有利條件。
其實,「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是工作室為了應付連載危機所衍生出來的系列,計劃在2026年10月中到2027年8月發佈。目的是想藉此深度探討母校的校訓、教育目標、四社理念三個主要元素,增加讀者對母校辦學理念的了解,讓讀者了解本人究竟是帶着甚麼信念,以推動本人的升學鬥爭,以及工作室的營運。筆者構思此系列時,工作室也沒有與母校「共融」及「合一」的概念,完全是一個「為寫而寫」的系列。隨着母校之「考察團學生遭遇滋擾事件」,於6月30日被電視台廣泛報導後,筆者急需設立一個新系列,透過筆者的「筆墨」,提升學校正面形象,向外界清晰闡明母校的辦學理念。於是把「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提前至今日連載,除了8月31日、9月7日,每週連載一篇。希望這個安排讓讀者可以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充分了解母校的特色。最重要的是,讓「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承擔與母校「共融」及「合一」的重要使命,除了協助提升學校正面形象外,也想向外界反映筆者在理念上,一直緊貼母校辦學理念,並沒因為從母校畢業,而有所變化。
「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的內容編排
在內容編排上,「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先是探討母校的校訓,然後是母校的教育目標,最後才是四社理念,這個安排是筆者經過重重爭扎才作出的。筆者最初的構想是先探討四社理念,然後才是母校的校訓及教育目標,因為學社是學生了解母校辦學理念最直接的途徑,每個學社承載一部分辦學理念,可以從微觀的角度探討母校辦學理念,而母校的校訓、教育目標則從宏觀角度探討母校辦學理念。筆者基於「先微觀,後宏觀」的原則,才有先是四社理念,然後才是母校的校訓、教育目標的安排。
不過,一間學校的成立,是先有校訓及教育目標,然後才按照教育目標,設立四社制度。既然四社制度的基礎是校訓及教育目標,在缺乏對校訓及教育目標深度探討的情況下,討論四社制度,非常不合理。因此,筆者決定放棄「先微觀,後宏觀」之原則,以探討母校的校訓,作為「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的開端。以下是「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三個階段探討的主題,以及預計連載的篇數: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母校的校訓- 「堅毅自強」 |
母校的教育目標 |
四社理念 |
連載7篇 |
連載3篇 |
連載8篇 |
根據目前計劃,在這18篇篇章中,有7篇探討母校的校訓、3篇探討母校的教育目標,最後8篇則為四社理念。然而,筆者會因應與母校「共融」及「合一」的實際情況,增加討論話題,這些話題必須跟母校的辦學理念有關,其中可能納入的主題如下:
l 從校歌了解校友從母校獲得的「權柄」(母校陽光論)
l 母校辦學理念的實踐:「學行獎勵計劃」
l 母校辦學理念的實踐:「功過相抵」計劃及「服務獎分」
l 甚麼是「張沛松精神」?
由於工作室已經因為提前發佈「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重新排定2025-26年度的連載安排,筆者不想再把連載安排一改再改,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因此,如果要發佈新增篇章,將會採用「特別連載安排」,將原定發佈的篇章改在星期六上午8時30分連載,而新增篇章則在星期日上午8時30分連載。而筆者也會按照工作室一貫做法,提前一週發出特別連載安排,敬請讀者留意。
母校的校訓
講起母校,不得不提校訓,因為這是一間學校的「靈魂」。作為校友,應該知道母校的校訓是「堅毅自強」,英文翻譯則為「Perseverance and Self-empowerment」。其中,Perseverance有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之意,而Empowerment有賦權、使有能力之意,援引Google AI之解釋,Self-empowerment就是指「自我賦能」,意指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力量和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對於校訓「堅毅自強」,母校是這樣解釋的: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im.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chsc.hk/ssp2024/sch_detail.php?lang_id=1&sch_id=348&return_page=sch_list.php%3Flang_id%3D2%26chg_district_id%3D1%26search_mode%3D%26frmMode%3Dpagebreak%26sort_id%3D-1%26district_id%3D7)
(資料來源: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t/%E8%A9%9E%E5%85%B8/%E8%8B%B1%E8%AA%9E-%E6%BC%A2%E8%AA%9E-%E7%B9%81%E9%AB%94/perseverance)
(資料來源: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t/%E8%A9%9E%E5%85%B8/%E8%8B%B1%E8%AA%9E-%E6%BC%A2%E8%AA%9E-%E7%B9%81%E9%AB%94/empowerment)
堅毅自強 Perseverance and Self-empowerment 鼓勵同學為自己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 並且不怕艱苦、失敗,憑著毅力,自強不息, 竭力完成目標,以實踐「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im.html)
從母校對校訓的解釋,我們發現7個基本要素,如下所示:
基本要素 |
相關解釋 |
1確立目標 |
為自己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 |
2不怕艱苦 |
並且不怕艱苦、失敗 |
3勇於面對失敗與挫折 |
|
4堅定持久的意志 |
憑著毅力 |
5努力上進 |
自強不息 |
6目標達成 |
竭力完成目標 |
7終身學習的實踐 |
實踐「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
然而,要一次過論及這7個基本要素,非一言半語可以形容,因此,「母校辦學理念專題系列」將會每個星期探討其中一個基本要素,深入了解該基本要素的內容,以及我們要如何實踐。而本次我們會以「確立目標」這個基本要素,作為本星期的主題。在我們正式深究這個基本要素前,必先前對校訓的由來、校訓的起源說起。
校訓的由來
母校的校訓-「堅毅自強」,取自《周易‧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根據教育局《中華經典名句選輯》,意思是指「天體運行,周而復始,剛健有力,君子應效法於天,以剛毅圖強,永不停息。大地厚實而勢順,君子應效法於地,以積厚其德,容載萬物。」張達全校監在25週年校刊中指出,「周而復始,剛健有力」代表母校育人工作,從未間斷,在每個上課天,老師克盡己任,傳授業;同學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職工同心同德,配搭合宜。放學後雖然大家或許帶點疲倦,但都是成果滿滿的一天。休息過後,明天又是新的開始。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ttached/file/20230912/20230912022206_56072.pdf)
「積厚其德,容載萬物」代表母校以服務社區為己任。母校立足將軍澳這個新市鎮,在這裏交通、房屋、生活配套,方興未艾之時,就已經能夠參與當中的教育工作,與坊眾共同建設、一同見證她的成長,成為一個成熟的社區。校監深信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在成為參天巨樹之前,都是需要灌溉的小樹苗。學校須致力培育學生的德、智、體、群、美、靈,不但裝備他們修身、齊家的能耐,更期望他們有治國、平天下的胸懷。至於「君子留芳流芳」,是校監對該校師生職工的盼望,希望他們在該校的日子,為他們的人生留下芬芳的回憶。也祝願該校的教育事業,邁向更多的廿五年,流芳久遠。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ttached/file/20230912/20230912022206_56072.pdf)
校訓的起源
張沛松紀念中學是由威靈頓教育機構(Wellington Education Organization,WEO)創立,當中的「威靈頓」,正是張沛松紀念中學的前身-威靈頓英文中學,在25週年校刊又稱為威靈頓中學,早於1947年成立,而張沛松(1915-1972)就是該校的創辦人。全盛時期,威靈頓中學設有多間分校,包括香港必列啫士街、堅道卑利街柯威士頓台、灣仔大道東乾亨台、西環高街、北角名園西街、九龍尖沙咀諾士佛台等地,學生多達二萬多名。作為一間私立中學,能夠擁有多所分校,令威靈頓中學在香港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席位。直至1988年,該校只剩下九龍灣校舍,並在上世紀90年代,威靈頓中學藉由買位制度,將之改制為全日制學校,直至2001年停辦。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9%9D%88%E9%A0%93%E8%8B%B1%E6%96%87%E4%B8%AD%E5%AD%B8)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ttached/file/20230912/20230912022206_56072.pdf)
(資料來源:https://ubeat.com.cuhk.edu.hk/ubeat_past/960204/follow00.htm)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8%81%E9%9D%88%E9%A0%93%E8%8B%B1%E6%96%87%E4%B8%AD%E5%AD%B8)
張沛松以管教嚴謹著稱,常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策勵自己,更致力遵行「淬礪奮發,學以致用,敬慎勤誠,以軌於正」之訓校精神。其中,「淬礪」是指刻苦鍛鍊、進修,「奮發」是指激勵振作,是發憤、發奮、努力的近義詞,「敬慎」是指恭敬而戒慎小心,「以軌於正」按豆包AI的意思,就是「以正確的準則為軌道,引導學生走向正途」。尤其每於學生應試之前夕,激勵其志曰:「永不言敗,寸土必爭!」這份永不言敗的精神,讓畢業生在能各行各業都努力耕耘,為社會作出貢獻。除了辦學,他曾任東華三院總理,對社會公益,亦不遺餘力。而張沛松這份「自強不息」之教學信念,就成為母校校訓「堅毅自強」的由來,成為張沛松紀念中學學子念茲在茲之座右銘,熏陶每個年代之青少年。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attached/file/20230912/20230912022206_56072.pdf)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42526&la=0&powerMode=0)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36011&la=0&powerMode=0)
甚麼是目標?
講完校訓的由來、校訓的起源,我們終於可以討論「確立目標」這個基本要素,它是人實現理想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根據母校對校訓的解釋,我們要為自己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那麼,甚麼是目標?目標有很多含義,在日常生活中,目標泛指工作或計畫中擬定要達到的標準,也可以指計畫中預定要達到的地步。由於以上定義,一個恰當的目標,必先以「明確」為原則。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必須清晰指出您想達到甚麼的地步、標準。如果目標不明確,甚至是含糊不清,不但難以執行,要達成目標也會成問題。
(資料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7%9B%AE%E6%A8%99&search=%E8%9D%B9)
要訂立目標,我們可以使用「S.M.A.R.T.準則」,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量度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的及Time Based有時限的,如下所示:
(資料來源:https://elesson.lifeplanning.edb.gov.hk/uploads/curriculum/files/elesson/topic8/%E5%96%AE%E5%85%83%E5%85%AB_%E8%A8%82%E7%AB%8B%E6%88%91%E7%9A%84%E7%94%9F%E6%B6%AF%E7%9B%AE%E6%A8%99_%E6%95%99%E6%A1%88.pdf)
具體 (Specific) |
有特定任務,讓自己知道要做甚麼。 |
可量度 (Measurable) |
為完成目標設定指標,讓自己知道怎樣才算完成任務。 |
可達到 (Attainable) |
任務是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事,讓自己有信心。 |
實際 (Realistic) |
現實中的客觀條件能配合,確定任務的可行性。 |
有時間性 (Time-bond) |
為完成目標設定時限,讓自己知道何時才能完成任務。 |
(資料來源:https://student.hk/commonDetial?rid=WS619c4cce9ab4c87acb7e3bea&columnId=2508ac18-3674-4fb1-810a-b404082d3fee)
目標可以分成不同層次,根據考澳洲悉尼大學教授Anthony Grant在2012年的文章中,在目標訂立上,目標有大有小,可分為不同層次及不同階段達成。其中的一個策略是按執行的時間,把目標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並為其計劃不同的行動方案。而每個階段的目標,應互相呼應,循序漸進,以逐步地邁向終極的生涯目標或願景。人較高層次的目的應等同其生涯價值觀。因此,訂立目標亦有助我們彰顯生命的價值。即是說,我們可以目標分成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 |
短期目標 |
數個月內完成 |
第二層次 |
中期目標 |
一至三年內完成 |
第三層次 |
長期目標 |
三至八年內完成 |
第四層次 |
生涯目標 |
夢想 |
由此可見,要達成長遠的生涯目標,應先從踏出第一步(即短期目標)開始。
為甚麼目標必須堅定踏實?
所謂「堅定」,有強毅不動搖之意。即是說,當我們建立目標以後,就要以「貫徹始終」(THOROUGH)的精神,把目標實現,做事不可以輕言放棄,即使目標不易達成,仍然需要咬緊牙關,努力做到最好。上天會將一切恩典,毫不保留地給予這些有着真心想把目標達成的人,賜予他們一切得救要道,又會從上天降下啟示,令他們透過「神視」,看透這個世界,助他們美夢成真。一個成功的人,不要輕易把「放棄」二字掛在嘴邊,他們會想盡辦法將自己的理想實現,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想盡辦法將之解決,必要時尋求外界的力量,協助自己把目標實現。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92815&la=0&powerMode=0)
至於「踏實」則有切實認真之意。換句話說,目標必須確切實在、符合實際,不可不馬虎隨便、敷衍了事。有些人訂立的目標,可謂「天馬行空」。然而,這些目標大多數都不切實際,根本不可能做到。堅持執行這些目標,只會令自己步向失敗。例如要在一天內完成一本有200頁的英文文法練習,完成一本英文文法練習,本來是一件好事,但要在一天內完成,就顯得不切實際。如果可以將目標改為兩個星期、一個月內完成的話,或許比較合理,而且從目標執行的角度,也是可行的。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9306&la=0&powerMode=0)
(資料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8%87%E5%AF%A6&search=%E6%AE%98)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36163&la=0&powerMode=0)
就算目標切實,也必須認真實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打個比方,您想未來一個星期內不再遲到,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避免自己遲到的壞習慣,一切也只不過的徒然。因此,當我們決定了要達成的目標後,務必付諸實行,以實際行動去作出回應。就以上一個星期內不再遲到這一例子,要避免自己遲到的方法很多,例如建立早睡早起的習慣、準備鬧鐘等。如果明知自己不可以在指定時間內起床,就應多準備一個鬧鐘,確保自己在指定時間內起床。在出行的時候,應選擇可以讓自己準時回校的公共交通工具,以及要預留足夠的通勤時間。如果能夠執行目標的時候,多思考如何把目標實現的話,成功的機會就可以大大提高。
因此,我們空有目標是不足夠的,如果目標不夠堅定、不夠踏實,想要達成目標,可謂難過登天。
實例分析:梁小梅
由於筆者以劍指研究院為目標,所以想找一個跟學習有關的例子,而梁小梅是眾多勵志例子中最為特別的。因為未完成小學的她,先以自考方式拿到日語本科專業。然而,她大學畢業後卻選擇重新開始,於某間民辦學校由中一開始唸到中六,再以全國高考的成績,考入雲南的一所中醫學院。希望先成為一名好醫生,然後辦個中醫進修班,專教外國學生中醫知識。當時的她,已經34歲了,至於也沒有對此感到後悔。我們嘗試從自考本科、應付全國高考兩部分,一起看看她的勵志故事: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155854/https://www.zikao365.com/html/5_36/2008_5_16_li77382254411615800217524_0.htm)
自考本科
梁小梅生於江西省鉛山縣天柱山鄉,父親早於她3歲時去世,自小家境經濟拮据,未完成小學三年級就輟學。後來,梁小梅出外做保姆賺錢,此時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大學讀書,於是努力儲錢,以應付學習相關的開支,經過數年努力,她成功存下了1萬多元。最終於1994年以自考生的身分,走進了北京一所大學,成為日語系的一名旁聽生。當時的她已經19歲,跟其他大學生的年紀相近。由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基本上不設入學要求,除了醫學類專業外,學員可以不受限制的根據自身的工作、興趣等以及專業課程設置等參加,對於沒有高中學歷的她,是最適合的進修方式。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155854/https://www.zikao365.com/html/5_36/2008_5_16_li77382254411615800217524_0.htm)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7%AD%89%E6%95%99%E8%82%B2%E8%87%AA%E5%AD%A6%E8%80%83%E8%AF%95)
由於未完成小學三年級就輟學,梁小梅的知識基礎不並紥實。在數學方面,她就不清楚2究竟是雙數還是單數。在學校,老師說的她幾乎一句都聽不懂,說到語法時更是雲裡霧裡。後來,有人得知她未完成小學三年級後,在老師的指示下,所有的同學開始幫她補習。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她在1999年7月,通過了日語會話、聽力、精讀等6門課的全部考試,順利地拿到了大學日語系的自考畢業證,並達到了日語二級(N2)水準,之後更獲得了導遊資格證,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做日語導遊。當時的她,用了五年時間完成,時年24歲。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155854/https://www.zikao365.com/html/5_36/2008_5_16_li77382254411615800217524_0.htm)
應付全國高考
大學畢業後,梁小梅留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做日語導遊,然而,梁小梅發現自己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紮實,因為她連一個簡單的漢字都會難住她。26歲的她,決定由初中開始重新唸頭,她的決定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強烈反對,而且沒一間北京中學願意收留她,為了取回高中學歷,她在一片反對聲中回到老家,在鉛山縣的一所民辦高中裏,從中一讀起,直到中六畢業。在學期間,除了克服年齡、心理的壓力,還要面臨生活上的壓力,故需要在學習的同時,做一些雜工來賺取生活費。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155854/https://www.zikao365.com/html/5_36/2008_5_16_li77382254411615800217524_0.htm)
要由初中重新讀起,一點也不容易,雖然她的日語達本科程度,但其他科目的表現卻不太好,特別是數學,是她讀初中時感到最困難的科目,試過考過幾次零分。她需要通過不懈努力,才可以在數學取得及格成績。經過六年的堅持,她於2005年參加全國高考,雖然無法入讀同校最心儀的德語主修,但她選擇了雲南的一所中醫學院,深造中醫知識,希望先成為一名好醫生,然後辦個中醫進修班,專教外國學生中醫知識。最終於2008年畢業,此時的她已經34歲了。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11155854/https://www.zikao365.com/html/5_36/2008_5_16_li77382254411615800217524_0.htm)
梁小梅的成功,源於明確、清晰的目標,而且堅定踏實。她清楚知道要自考本科,所以她先訂立存下1萬多元的目標,有了資金,才以自考生的身分,成為旁聽生。她選擇自考本科是符合現實的決定,因為她的學歷根本不可以報讀日間制高等院校,這些高等院校一般需要高中學歷,甚至經全國高考錄取,所以就選擇不設入學要求之自考本科。加上她堅持不懈地學習,將勤補拙,以及其他同學的協助,她才可以大學畢業。
在重新入讀中學一事,她的決定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強烈反對,但她堅持返鄉修讀。是因為打好知識基礎是必須的,而事實上她只有比較流利的日語水平,其他文化科例如國語、數學,卻不甚理想。在就業的角度,沒有高中畢業證可能會令人懷疑她的學歷,為何她沒有高中畢業證,但卻以大學本科畢業證,令她的學歷認受性成疑。此外,如果有高中水平,她就可以藉由全國高考的成績,入讀自考本科沒有涵蓋的學科。所以她才獨排眾議,堅持返鄉修讀,一唸就唸了6年。並且克服自己最感困難的科目,特別是數學,令自己在數學取得及格成績,提升自己的信心。最終她於2005年參加全國高考,並且在雲南的一所中醫學院,深造中醫知識。
從母校角度看「確立目標」
母校之所以提出「鼓勵同學為自己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首先是設定目標有有其正面的作用及影響,參考心理學家Edwin Locke和Gary Latham在2002年發表的文章,設定目標有以下正面的作用及影響:
(資料來源:https://elesson.lifeplanning.edb.gov.hk/uploads/curriculum/files/elesson/topic8/%E5%96%AE%E5%85%83%E5%85%AB_%E8%A8%82%E7%AB%8B%E6%88%91%E7%9A%84%E7%94%9F%E6%B6%AF%E7%9B%AE%E6%A8%99_%E6%95%99%E6%A1%88.pdf)
1.
使人更有方向;
2.
能夠提升表現、增強生產力;
3.
增加動力與毅力;
4.
能運用個人已有的知識與技能;
5.
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
6.
獲得滿足感。
(資料來源:https://elesson.lifeplanning.edb.gov.hk/uploads/curriculum/files/elesson/topic8/%E5%96%AE%E5%85%83%E5%85%AB_%E8%A8%82%E7%AB%8B%E6%88%91%E7%9A%84%E7%94%9F%E6%B6%AF%E7%9B%AE%E6%A8%99_%E6%95%99%E6%A1%88.pdf)
此外,目標是個人對未來的期許,人會為此而計劃,並且設法達成。我們可以按照對自我特質的認識及環境上的優勢與限制,去訂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從而給予個人努力的方向,讓生涯歷程變得有意義。而根據Edwin Locke的目標設定理論(Theory of Goal Setting),設定目標可以令人將精神和資源專注在自己認為應優先處理的項目中,人亦會因為希望達成目標而設計出更多方法去提升自己的表現,目標的存在提升了成長的動力。
(資料來源:https://elesson.lifeplanning.edb.gov.hk/uploads/curriculum/files/elesson/topic8/%E5%96%AE%E5%85%83%E5%85%AB_%E8%A8%82%E7%AB%8B%E6%88%91%E7%9A%84%E7%94%9F%E6%B6%AF%E7%9B%AE%E6%A8%99_%E6%95%99%E6%A1%88.pdf)
(資料來源:https://treehole.hk/self-development/%E7%9B%AE%E6%A8%99-smart/)
在今天這個社會,訂立目標變得非常「奢侈」。,有些人只想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不談任何人生理想,只要可以在世上生存,就已經非常足夠。但是,就真是我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這個社會之所以先進、之所以進步、之所以繁榮,全賴上一代為了自身理想而努力奮鬥。如果不是上一代的拼搏,我們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十五年免費教育;如果不是上一代的拼搏,我們根本不可能沒有港鐵這種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不是上一代的拼搏,我們根本不可能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就算有訂立目標,但這些目標卻不切實際,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能力以及可行性。有些人則空有理想,但卻沒有執行目標的動力,只是流於「紙上談兵」,甚至因為自身原因,選擇半途而廢,不計其數。
因此,母校希望每一位學生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訂立一些目標,可大可小,並且學習實現目標的方法,以及訓練堅毅不屈的精神。為此,母校提供廣泛而全面的初中課程,又提供十三個選修科目,包括數學M2,供高中學生選修,照顧學生需要,讓他們藉着學科研習,找到自身的人生目標。為了他們訓練堅毅不屈的精神,讓他們明白「辛苦但是值得」的重要性,設有「中一團隊計劃」,學生可以在紅十字會青年團、女童軍、男童軍、約翰救傷隊、少年警訊中,任選其中一隊參與。筆者有幸加入紅十字會青年團,在這裏渡過六年的寒暑。透過步操訓練,磨練本人的永不言敗意志;透過儀仗服務,令我有服務社會的機會;透過急救及健康教育訓練、紅十字人道知識研習,讓我了解紅十字會的工作。在此特別感謝母校,讓本人在這場升學鬥爭,得以撑至現在,至今仍努力奮鬥。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file/upload/menu_hk_76_gb0.pdf)
(資料來源:https://www.cpc.edu.hk/form1-cadet.html)
筆者如何確立「堅定踏實的目標」?
筆者目標明確,以成為教育學家為夢想。為了成為教育學家,筆者擁有一整套行動計劃,就是先取得PGDE,有了PGDE,筆者就有資格報讀中大教育政策及行政學系之深造課程,拿到博士學位後。筆者就可以在教育研究界「出道」,由助理教授做起,以教育學家的身分,參與各式各樣的研究工作。而筆者因應近期未盡人意的升學形勢,已經制定一套後備方案,就是退而求其次,成為一位教育社會學家,先在中大取得社會學文學碩士,再依次完成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全程以「半工讀」的方式進行。如果還是拿不到PGDE,筆者就會以教育社會學家的身分,在中大教育政策及行政學系從事研究工作,不介意由講師做起。甚至為了獲得認可中學教師資格,遠赴英國、加拿大深造,再回港投身教研工作。
有了明確的目標,筆者開始將之付諸實行,除了報讀PGDE,自2023年9月起,筆者更在一所前工業中學擔任教學助理。過去兩年,一直堅守升學鬥爭原則,以「堅毅自強,貫徹始終」的精神,在中學拼命工作、虛心學習,工作表現得校方高度肯定,更在2023-24學年、2024-25學年考勤報告中,力保「A級」這個亮麗佳績。因應近期未盡人意的升學形勢,筆者自2025年4月開始應微中學教席,包括母校教席,令自己獲得全年期「教擔」,增加自身獲取錄PGDE的機會。以積極尋求外界協助,幫助本人應付升學危機。筆者一直謹遵母校教誨,透過「堅定踏實的目標」,讓本人在中六畢業後,克服重重難關,透過副學士升讀浸大數學系,兩年後以乙等一級榮譽畢業。若非母校教誨,筆者根本不可能獲得如此成績,更加不可能確立要成為教育學家這個生涯目標。
結語
「確立目標」是達成理想的第一步。人生在世,必然有一些崇高理想,這些理想,有些非常現實,有些只可停留在幻想之中。人類透過訂立目標,令自己找到努力生存的理由,並且願意投時間、心力,把自己訂立的目標,付諸實行。可以說,人類藉由訂立目標,獲得進步的動力。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思考自己在這個社會的「存在意義」,告訴自己為何會誕生在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在上天的指引下,賦予特別的使命,這些使命是獨一無二的。人們藉由「確立目標」,告訴自己這些自己「這是我在世上的使命」。只有將人生目標跟使命相配合,我們才可以有更大動力去實踐當初訂立的目標,並在不久的將來,將這個目標「具現化」、美夢成真。
本篇重點
1.
目標泛指工作或計畫中擬定要達到的標準,也可以指計畫中預定要達到的地步。
2.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必須清晰指出您想達到甚麼的地步、標準,並且可以使用「S.M.A.R.T.準則」,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量度的、Attainable可實現的、Relevant相關的及Time
Based有時限的。
3.
目標可以分成不同層次,即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生涯目標。
4.
我們要達成長遠的生涯目標,應先從踏出第一步(即短期目標)開始。
5.
目標必須堅定踏實。當我們建立目標以後,就要以「貫徹始終」(THOROUGH)的精神,把目標實現,做事不可以輕言放棄,即使目標不易達成,仍然需要咬緊牙關,努力做到最好。
6.
標必須確切實在、符合實際,不可不馬虎隨便、敷衍了事。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令自己步向失敗。
7.
就算目標切實,也必須認真實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8.
我們空有目標是不足夠的,如果目標不夠堅定、不夠踏實,想要達成目標,可謂難過登天。
下星期我們將探討另一個基本要素-「不怕艱苦」。願本人與母校之「共融」及「合一」關係,堅如磐石,直到永遠。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