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特刊】2025年第4篇:Sam Wong在教育界的工作原則

題記:本篇精選八個筆者在教育界的工作原則,作深度分析和討論。期望讀者從中了解工作原則在事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原則對事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讓有志投身教育工作之讀者,思考應該以甚麼方式和心態,應對繁重的教育工作。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20253月工作報告

 

20253月工作回顧

20253月,工作室完成《高等數學》筆記之餘下部分之撰寫,即統計推論、圓錐曲線。代表工作室可以為此筆記進行校對及内容補充工作,並且正式啟動《基本數學》的撰寫工作。部分課題正加緊推進,包括基礎數學、數列、百分法、率、比及比例,而筆者也成功於316日重回母校參加開放日,與母校的「共融」、與母校的「合一」。專題篇章方面,除了中學教學助理工作報告要待6月收到考勤報告才可以正式撰寫外,其餘均告完成。此外,工作室在本月還成功讓「深度分析」系列復活,就Kokoro成為Cure Kyunkyun的過程,進行有系統的分析,並利用Kokoro的勵志故事,聯繫到筆者的升學鬥爭。

 

工作室更於316日成立五個工作組,分別是與母校「共融」及「合一」事務組、教研事業關注組、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組、知識發展及推廣組、應急管理組。提升工作室的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可以確保每項工作都做到均衡之發展。同時表工作室正式跳脱原有的運作模式,除了營運網誌、Facebook社交平台,也會透過在學校之工作、持續進修等,實踐工作室「保護仁愛」的使命,以成為教育學家為目標。

 

然而,繁重的學校工作,令工作室之進度還是不似預期。有鑑於此,工作室把「進修英文大行動」再度提升為「高烈度參與」,包括增加進修英文的時數的計劃,未能在3月中實施,需就此作出調整。在升學工程方面,工作室經審慎考慮,終於決定主動與校方商討本人的前途問題,同時為有可能重回母校一事,作出部署。直至截稿當天,筆者已於41日跟校長、副校長,商討本人的前途問題,下文會詳加提及。

 

20254月工作目標及展望

因應3月之工作進展以及4月份需要跟進DSE考務工作,工作室於4月之工作目標仍須傾向保守,20254月工作目標如下:

 

Ø  繼續展開《基本數學》的撰寫工作,目標是完成至少五分之一的内容

Ø  完成《2025救主復活日特別賀辭》及《2024-25年度工作報告》的撰寫工作

Ø  繼續跟進升學工程,爭取在4月確定本人在原校的去留

Ø  爭取在4月中起,把「進修英文大行動」再度提升為「高烈度參與」,包括增加進修英文的時數

Ø  就是否制訂《寶仁工作室約章》一事,作出決定

 

在以上各項工作目標中,最重要的是《2025救主復活日特別賀辭》及《2024-25年度工作報告》。筆者將透過特別賀辭,探討筆者目前與母校的關係、升學進程,也會有一個專題分享。而在年度工作報告,也會因應五個工作組的成立,修改工作報告之表達形式、報告架構,以配合行政管理新安排,在升學工程方面,需要跟校方展開前途談判,以確定來年是否可以在校實習,以滿足入讀都大PGDE、非本地PGCE之入學要求。在制訂《寶仁工作室約章》一事,也需要在4月展開前途研究,並且在一個月內作出決定,以便工作室在2025-26年度,展開《寶仁工作室約章》的起草工作。

 

最新升學形勢分析

踏入4月,升學形勢似乎出現轉機。在41日,即開齋節後第一天,筆者完成當日要處理之工作後,於空檔時段親自與校長、副校長會面,正式告明本人正面對升學困境之事實,並懇求校方允許本人實習及安排本人教擔,以參與實質教學工作,滿足入讀都大PGDE、非本地PGCE的要求。而本人也向校方提供相關課程文件作參考之用。

 

會面期間,校方對本人的升學計劃表示歡迎,知道本人一直為學校辛勤付出,校長決定助本人一臂之力,幫助本人在下學年獲得本校教職,或至少是有教擔的教學助理,最終需按學校人事安排而定。就算是續任教學助理,校方也有應對方案,並且有先例可循。而副校長也欣賞本人過去一年半的考勤表現,不但甚少請假,而且工作認真、非常着緊考試工作,深受同事愛戴及信任,也會助本人一臂之力,並承諾與校長共同商討應如何協助本人。這意昧着筆者為了教研工作在該校的「最後一搏」,正式揭開序幕。

 

筆者親自與校長、副校長會面,實屬重大決定。既是筆者為了個人前途的「最後一搏」,也是為了提振TA士氣、拯救學校的「關鍵一役」。面對TA們因各行各業大舉「搶人才」接二連三地流失,工作量因人手緊張而不降反升,TA群之士氣日漸低迷,連帶工作表現也受影響。教職員對本人的依賴越發嚴重,他們大多都尚未完全做好沒有本人效力的心理準備。一旦本人提前離任,恐將影響教職員的日常工作,可能導致學校遭「毀滅性」打擊。筆者深明本人在學校有其使命、目標,一旦達成升學目標,終有一天都要跟該校「Say Goodbye」,重回母校懷抱、最終遠赴大學任教。筆者有見於此,筆者必須親自「亮劍」,把所有底牌亮出,盡地一搏,才可以讓自己在教研之路上邁進一大步。加上母校透過多位教師之口傳,強烈暗示希望本人返回母校效力,令筆者無論如何要與校長、副校長會面,以決定是否有必要重回母校,增加履任教職的機會。

 

今次獲校方「原則性」同意,代表校方已就本人在校實習一事「開綠燈」,認同本人已堪當大任,可以履任教職,只要校方成功為本人爭取教擔,筆者便可以名正言順向都大入紙申請了。這次談判獲階段性成功,在於本人有足夠的談判「本錢」,說服校方為本人提供實習。首先,筆者取得教大PGDE線上面試邀請,代表大學認可本人過去一年的付出及經驗;其次,筆者的工作表現備受肯定,對本人高度信任,使得校方准許本人放取特別假期,參加線上面試;再者,筆者已有一定年資,過去一年半來,筆者對教育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些都令校方感到放心,並接受本人的請求,以回應本人想更上一層樓之盼望。

 

是次與校方展開的前途談判,預計需要三個星期,甚至是兩個月,期間會就本人在校實習是否可行一事,展開深入討論。是次前途談判之最終結果,將決定本人是否留守原校,還是重回母校。對於原校而言,只要談妥實習安排,學校便可以保住本人,讓這位「主要戰將」可以留守原校至少兩年。讓教職員可以繼續跟本人一同工作,同時可以讓新任TA繼承本人的位置,並在本人的監督下,接受足夠培訓,直至完全交接,逐步減少教職員對本人的依賴。整個TA群的士氣也會大振,使他們更努力工作,不再散漫。因此,談判成功對個人、TA群、學校而言,可以締造「三贏」局面。對母校而言,他們自然毋須急於召回本人,改為以另一種方式,默默守護本人,直至本人學成回歸為止。

 

不過,如果校方無法跟筆者就教擔分配、在校實習、修讀PGDE三方面,達成共職,致使談判破裂的話。筆者將會就提前重回母校一事,作出部署,以母校教師與本人的關係,有機會以常額教席聘用本人。一旦成事,學校不但來年白白沒了本人這一位「主要戰將」,還會進一步打擊整個TA群之士氣,引爆第二波「跳船潮」,最後剩下的多為表現參差的TA。教職員也會因此而身受其害,他們因為不放心將之交給TA負責,只能把相關工作自行處理,變相增加他們的工作量,間接影響課堂教學,最終受害便是莘莘學子。因此,祈求上天應許本人的微小請求,引導學校憑良心作正確決定,讓本人在美夢成真的同時,學校也會因本人履任教職而有所裨益。

 

「深度分析」系列

工作室已於330日-玫瑰主日(Rose Sunday),發佈了一篇「深度分析」,主題為《從Cure Kyunkyun的心路歷程分享個人成長》,連結為「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5/03/cure-kyunkyun.html」。此篇章耗時三個星期完成,以「劇情為本」作分析原則,有系統地分析動畫《You and Idol Precure》中的主要角色-紫雨心(Shigure Kokoro),成為Cure Kyunkyun的心路歷程。並援引多個可比較的示例,以及適合的學術理論、概念,進行具深度的研究。以此強調面對逆境的重要性,帶出「面對逆境、克勝軟弱,堅持不懈」的信息。

 

由於這篇是工作室邁向「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一篇,撰寫的時候,筆者之寫作重心放在如何回歸原點。令這篇「深度分析」不但有劇情分析、人生觀環節,在學術分享、扣連日常生活、聯繫升學進程這三方面,也下了不少苦功,並且應用不少來自DSE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之學科知識,希望各位讀者多多支持。下圖為筆者撰寫文章過程之情形,圖中包括Kokoro之劇照: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46

 

在上星期,筆者曾探討本人之理財觀及生活方式,因為我們需要透過有限的資源,譜寫出充實而充滿盼望的生活。不過,光靠資金是不夠的,還要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以及鮮明、正面、具建設性之工作原則,才能成就大事。這些工作原則,直接決定筆者可否「更上一層樓」,不容忽視。因此,筆者精選八個本人在教育界的工作原則,作深度分析和討論,期望讀者從中了解工作原則在事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原則對事業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讓有志投身教育工作之讀者,思考應該以甚麼方式和心態,應對繁重的教育工作。

 

1】若即若離

在學校,尤其跟教師合作,務必保持距離。因為有些學校,以派系林立著稱,甚至出現派系之間錯綜複雜的情形,多出現在大型辦學機構。特别是官立學校,由於教師調校機制,教師或會調職至其他官立學校。同一官校任教之教師被調職後,由於「人生路不熟」,習慣上會先跟同樣都在同一官校任教之教師合作,彼此「同聲同氣」,同時盡早適應新校氛圍。形成有些官校充斥五至十個這些「圈子」,筆者稱為「外校派系」,跟在本校持續供職之「本校派系」相互制衡。「外校派系」的勢力強弱,取決於其人數及職級,所以存在有些「外校派系」可能非常強勢,甚至影響學校管理委員會SMC之選情。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about-edb/info/recruitment/e-brochure_EO_PSM.pdf

 

由於教師調校機制,「外校派系」並不穩定,各派系之人數、派系數目每年時有增減,處於被動狀態。又由於各派系之人數在一個學年内固定不變,不可以藉擴編成員來增強實力,所以更需要與其他派系合作,才可以生存。同樣,「本校派系」由於人數頗多,也可能會分裂成不少分支,最常見的例子是與同年任職之助理教育主任AEO、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彼此合作和聯繫,有些分支更可以藉由拉攏同系成員,以增強實力,但同樣需要與其他派系合作,才得以生存。以上只是本人按照教師調校機制之安排,依其字義,所推測出來的情況。不論是否真實存在「外校派系」、「本校派系」,如果不能夠找出生存方法,要在派系林立之學校站穩腳步,並不容易。

 

因此,筆者入職後先在短時間内理清學校之各個派系、勢力,以及這些派系、勢力之要員,然後以「TA只是政策見證者,不應干涉校政」為由,保持中立。按照每項工作之性質,以及升學戰略之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派系、勢力作合作對象,但同時又保持一定距離,以免引起其他派系、勢力之微言,影響彼此之互信和關係,是為「若即若離」。「若即若離」是筆者推動升學進程之必要舉措,若果要得到校方信任,允許本人在學校進行教學實習,便必須得到跨派系支持。絕不可以因個人厭惡,避免甚至拒絕與不喜歡之派系合作。

 

所以,筆者一方面要鞏固票源,維持各合作對象之緊密聯繫,另一方面要開拓票源,力求增加可以與本人進行合作之派系。在過去半年之「鳳凰行動」,筆者致力爭取新教師之支持,以及增加可以跟本人合作之派系。至於現時與筆者保持長期合作關係的派系,則致力維持穩定,使雙方之合作可以更上一層樓,但同時也不可以讓自身淪為某個派系之「扯線公仔」,以保持本人的獨立性,凡事本着自身之「專業」行事,作出對得起自己的專業、良心之決定。但由於這些派系是筆者的「鐵票」,務必要小心處理才行。

 

2】認真勤奮

既然要得到跨派系支持,才能理順本人在學校進行教學實習,便必須在學校以認真勤奮之心態工作,這個是筆者於學校生存之第二個原則。不少TA遭遇「滑鐵盧」,無法繼續朝着理想向前邁進的原因,大多與他們是否認真勤奮,有密切的關係。同時這是部分TA拿不到推薦信,以致考勤報告平平無奇、甚至是不合格的原因。首先是認真,字面上是指「切實負責而不馬虎隨便」。校方於2023年願意聘用本人為教學助理,是上天賜予本人之「第二個機會」。要透過教學助理之身分,達到筆者的升學目標,便要先肩負起作為教學助理之責任,全力為學校提供一切教與學支援。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36163&la=0&powerMode=0

 

如果TA疏忽職守,連自己的本分也做不好,只會令他人覺得不信任。校方自然不放心將重要職務交給該教學助理主理,自然更難把升學形勢逆轉。打個比方,教學助理需要於當日奉命代課,但卻把責任推卸給另一人,走去處理其他非緊急事務。由於不是具急切性之公務,可算是不負責任之例子。又例如,一位教學助理負責把資料輸入至試算表,但試算表之資料卻錯漏百出,結果影響他人處理後續工作。這些馬虎、隨便之工作表現,對有意向上發展之教學助理而言,是一大「致命傷」。

 

至於勤奮,便是「勤勞奮發而不懈怠」,也可指「盡全力並切實做到最好」,代表筆者必須勞心盡力,辛勤勞苦。從事教育工作,經常要處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筆者早已司空見慣。如果有人見到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想也不想便選擇逃避,這是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該有的特質?不只是教育工作,其他行業也同樣需要勤奮工作才行。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1541&q=1&word=%E5%8B%A4%E5%A5%AE

(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01543&la=0&powerMode=0

(資料來源:https://www.charactercity.hk/%E5%8B%A4%E5%A5%AE%E7%9F%A5%E5%A4%9A%E5%B0%91%EF%BC%9F/

 

筆者有一個例子,可以解釋勤勞奮發之重要性。有一位鋼琴演奏家,雖然天分不高、家境一般,但卻非常努力練琴,拿到不少認可資歷,加上四處巡迴演出,很快在演奏界引起很大關注。後來,有人質疑他的實力,覺得他沒有成為鋼琴演奏家之資格,這位鋼琴演奏家選擇正面面對,選擇一首相當不易演奏之曲目,證明自己之能力。為了可以成功將之彈奏出來,天分不高的他,靠後天之努力,不斷練習,拼盡全力去彈琴,切實做到最好,不容許一絲失誤。試過因為彈奏過度,不但常常彈錯,還弄傷雙手;但他並沒有放棄,不斷付出,沒有輕易放棄。終於在一次公開演奏,把這首相當不易演奏之曲目,在聽眾面前彈奏出來,而且把其他鋼琴演奏家之彈奏更加出色,使得鋼琴演奏家獲得比以往更多之正面評價,還獲獎無數,成為演奏界之「傳奇」。

 

本人跟這位鋼琴演奏家一樣,寂寂無名,在教育方面天分不多,但興趣濃厚,家境一般,又不是BEd畢業,要成為教育學家,可謂絕不容易,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為了成就大業,真是下了不少苦功,決心勤奮工作,嘗試把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做到最好,將它當作對筆者的磨練。就以「乘風航」為例,當筆者要接受這個工作委託時,我是感到擔憂的,因為它的風險實在太高、體力消耗也不少。如此「玩命」的任務,一般TA根本不會接受,但我選擇「硬食」,希望在「乘風航」出盡全力,並切實做到最好,因為我要以此證明本人的努力。最終,在上天保佑下,終於平安完成「乘風航」之工作委託。筆者透過「乘風航」,成功證明本人有能力履任教職。它也成為入讀PGDE文件中不得不提之「壯舉」,最終也取得教大PGDE之面試信,可謂功不可沒。

 

3】提速提效

鑑於工作性質多元,加上工作繁重,要處理海量工作,便需要提升工作速度及效率,簡稱「提速提效」。近年,公屋輪候時間增加,令不少基層市民渴望政府增加公屋供應量,早在《2022年施政報告》,行政長官指出要「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推高首五年供應量,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包括推出全新「簡約公屋」、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等。教育工作也是一樣,如果不可以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做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想在學校生存,只會更見困難。

(資料來源: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2/tc/p64.html

 

所以,筆者一直設法找出最具效率之處理方法,加快應付海量的工作量,此特點也是校方經常向本人安排工作之原因。加上筆者在學校工作僅半年,已發現部分TA工作效率不高。後來換了一批新TA,情況更漸趨惡化,還經常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致使筆者不得不摃下額外工作,也令筆者不敢找其他TA一同處理,寧願自己「硬食」。為了應對這個亂局,筆者只好「快刀斬亂麻」,研究應該用甚麼方法,應付1.5個、甚至2TA之工作量。

 

要應付1.5個、甚至2TA之工作量,筆者想出不少奇招,試過以跑步代替行走,可以快點到達目的地,當然要保持安全速度了。吃飯速度頗快,半小時內已可完成,而且選在校内享用家人準備之飯盒,便可以多賺半小時處理手上的工作。自己也記下課室所在位置,這樣便可以短時間內,找到前往課室的路徑。可以預先準備一些「預製組件」,例如常用且複雜之Excel函數,可以預先儲存,待有需要使用。牢記常用之Excel功能,也可以加快工作效率。工作桌沒有太多花巧裝飾,工作用物資整齊放好,方便尋找,減省不必要時間。尚有更多例子,不能盡錄,必要時,甚至要在家中處理公務,力追進度。您可能會想問,無論做多、做少,月薪都是一樣,為何要耗花心神去研究提速提效的方法?很簡單,筆者要爭取時間應付升學鬥爭。如果可以把省下來時間,用於調研工作,以增加筆者升讀PGDE的機率,這樣距離成功又可以邁進一大步了。

 

4】深謀遠略

深謀遠略是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這體現於筆者之教學支援工作上。以考試組工作為例,因為經常使用一次性告示牌,以顯示班別、考室地點和卷數,筆者為了減省製作工序,本年度筆者改用過膠告示牌,可以多次使用,只要考試前一天用箱頭筆填寫班別、考室地點和卷數即可,有些文件能預先準備就先行準備。另外,筆者超前部署,於學年初集中火力處理上學年由本人跟進之必要事務。這樣筆者便可以騰出時間,處理更加剔手的事務以及花時間做升學前準備了。

(資料來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7%B1%E8%B0%8B%E8%BF%9C%E7%95%A5/6007682

 

除了教學支援工作,在升學鬥爭上,也有深謀遠略的一面。筆者預先就整個升學計劃,進行周詳部署,因應不同情況,制訂Plan APlan B甚至Plan C。便以是次升讀PGDE之大行動為例,便有Plan APlan B,以21日作「分水嶺」,如果1月有PGDE Condition Offer,當然是接受學位了。如果有面試信,便要視乎升學形勢,看看2月份是否報讀碩士,是為Plan A1月過後沒有PGDE Condition Offer或面試信,就在2月上旬準備文件,2月中旬找推薦人,2月下旬入紙申請碩士課程,是次Plan B。後來,由於發現非本地PGCE升學策略可行,便把Plan B優化,改為先看看學校可否為本人簽發推薦文件,再決定是否報讀碩士。及後由於2月中收到PGDE面試信,考慮到升學形勢大好,又有PGCE之後備方案,可以全力搶攻PGDE,筆者遂採用Plan C。先處理PGDE面試,到3月才決定是否報讀PGCE,不再考慮要報讀碩士了。正因為筆者重視學業,使得筆者建立一套完整之「推兵棋」程序,進行「沙盤推演」。根據升學形勢發展,定期「推兵棋」,適時更新升學計劃。這樣才可以處變不驚之心態,面對難關、美夢成真。

 

5】願意犠牲

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學會犠牲,願意為未來犠牲,也是成就理想不可或缺之元素。當然,這不是鼓勵大家天天開「OT」,而是要學會如何做到「真正的犠牲」。筆者認為,真正的犠牲,是指為了造福社會,基於一些目的、目標,決志達成該宏願,迫不得已要作出的犠牲。犠牲可以是金錢、時間、心力等。如果犠牲只是為了私利,還算得上是真正的犠牲?

 

再次以「乘風航」為例,其實筆者是可以選擇不去的,因為當日並不需要回校當值,在這天「加班」根本是不可取的,而且弄到自己身心俱疲,一點也不划算。但是,筆者覺得這個「加班」是值得的,因為它有機會讓本人的升學形勢來個「大逆轉」,可以讓本人達成理想。而本人也想藉「乘風航」,塑造更加正面、積極、勇敢之形象,增加本人成功尋求升學援助機會,故必須作出犠牲。正因為筆者「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心態,筆者才獲得校方高度信任,願意把部分「權柄」托付予本人,成為一眾TA之「同僚中第一人」,又給予本人不少逆轉機會,包括但不限於簽發推薦信,讓本人在教研之路上,走到更遠、更早衝線。

 

6】投資未來

在教育界生存,更需持續進修、終身學習。學習就是對未來的投資,透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實力,增加晉升更高職級甚至達成理想的機會。正如《2025年第3篇:Sam Wong的理財觀及生活方式》提到,筆者重視學業,因此筆者期望加強學業投資,遂把每月大半收入,預留作學業用途,以支付學費,以升讀PGDE為目標。如果不成功,也要透過中大教育碩士,提前開展本人的教研生涯。筆者早在202411月至1月修讀「Python程式編寫證書」,正正便是為將來能覓得教職,所進行的投資,以增加升讀PGDE之機會,也為筆者提供數學以外其他任教科目之選擇。遠至2022年下旬,筆者以本科生身分,以公費修讀的「香港生涯規劃發展師(LPDF)認證課程」,也是為了日後在成為教師後,可以為參與升學及就業輔導工作,做好準備。

 

對於新生代教師,要應付教育界瞬息萬變之挑戰,投資未來變得更加重要,持續進修正是投資未來最可取的方法。因此,筆者希望在完成PGDE後,於修讀碩士、博士期間,積極修讀各式各樣之專業進修課程,一方面滿足教師專業發展時數,以及晉升較高職級之進修要求,同時也可以增廣見聞,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學校、甚至為日後之教研工作,帶來裨益。作為教育工作者,可動用的假期不多,集中在聖誕、新年、復活節、暑假,這段時間最適合瘋狂報讀各種專業進修課程。善用假期,提升競爭力。對於筆者,把本應用來陪伴家人之時間、休息時間、遠赴海外旅遊之時間,全都投資未來,可以展現本人對教育專業的熱誠、重視。雖然或因補課等因素,未必成事,但為了自己之前途,值得一試。

 

7】敢拼敢搏

作為教育工作者,筆者不能夠鼓吹任何賭博行為,但在學校工作,的確存在為了未來而需要拚命搏鬥,賭上自己的未來和命運,更加不知道這場賭局的勝負,完全跟賭運沒有分別。關於拼搏,習近平曾以此話來勸勉國家之冬奥運動員:「人生能有幾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狀態,每一次拼搏,都意味著不輕言放棄,都是在為成就夢想蓄積力量。拼盡全力不一定都能夢想成真,但成功背後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艱辛努力。只有奮力拚搏,方能實現可貴的自我超越,「越是艱險越向前」。既然要為理想拼搏,就等同把自己的將來也要賭上。

(資料來源: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5838&la=0&powerMode=0

(資料來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2/0217/c1003-32353631.html

 

回想筆者的升學鬥爭,正是一次又一次為了未來而參與之「賭局」。為了成為教育學家,筆者投入不少資源、心力,辛苦經營,幾乎賭上一切,甚至付出不少代價,只是為了將夢想變成現實。正如以下《聖經》經文記載: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立比書3:13-14

 

由此可見,人生是需要全力以赴去「拚」的,才能夠成為少數得獎賞的人。拼搏是為了未來,為了未來便必須付出代價,必要時可以賭上一切,筆者已把自己的青春、前途,甚至幸福,都奉獻給教育研究。如果「賭局」獲勝,筆者便可成為一位受人景仰教育學家;相反,如果「賭局」落敗,筆者多年光陰付諸流水,一切努力前功盡廢,還辜負母校教師之期待,更對不起支持本人的教職員,以及家人。所謂「覆水難收」,已經潑出去的水很難收回,筆者已别無選擇,唯有拼命工作,以性命作代價。只要美夢美真,本人最終變成怎樣,經已毫不介意,因為一切都是值得的,算是不枉此行了,自然不會感到後悔。

(資料來源: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1e95cfaf47509feb4468344d968810dcaf638911

(資料來源:https://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412&webMd=2&la=0

 

8】保重身體

保持身體健康,對教育工作者相當重要,也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由於筆者近期發現部分TA請病假頻率很高,且集中在週末、重要日子,使得筆者不得不重視保持身體健康之重要性。雖然根據本港的勞工法例,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每服務滿1個月,便可累積2天有薪病假;一年後,每服務滿1個月便可累積4天,最多120天,而且只要遵照法例要求,便可以放取有薪病假。但是,每月都要請數天病假,還要集中在週末、重要日子,就算請假過程合法,是不是符合道德準則?

(資料來源:https://www.labour.gov.hk/tc/public/pdf/wcp/ConciseGuide/05.pdf

 

如果身體狀況真是很虛弱,又或者因年紀大導致身體機能弱化,不得不請病假的話,筆者是認為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身體狀況一向都很好,這樣請病假便有可能被質疑是否存在故意、想用盡病假福利以謀求最大利益之嫌。基於Common Good Approach,此舉容易被人視為是不道德之請假決定,因為會導致其他人需承受額外工作,影響整體利益,造成不公平。題外話,對於可以自主決定之病假,例如自訂進行非緊急手術或覆診之日期,而且為了避免重要日子之龐大工作量,故意選在這天做手術或覆診,根據Common Good Approach,也是不道德。

(資料來源:https://www.capsim.com/blog/five-ways-shape-ethical-decisions-common-good-approach

 

筆者之所以嚴肅看待請病假,是因為要向學生立下好榜樣,令他們明白時刻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我們才會有足夠力量去實現理想。這也反映為何不少老師都盡量安排在空堂覆診,即使身體不好,都盡量回來,避免請病假之原因。就是不想因為自己生病,影響課堂進度,影響學生學習。老師做到,作為教學助理的我,一樣可以做到!當其他TA動軛每月都請病假,甚至用盡每月之病假配額時;筆者即使身體狀況再差,寧願服用成藥,也要堅持回校。3月中之傷風,就是最好的例子,筆者服用了數天成藥,加上316日母校開放日當天,傷風初癒的我,返回母校吸收不少「大地精華」,不久就完全康復痊癒了。雖然當時之身體狀況不太好,但筆者仍然回校工作,連一天病假也沒有放取。

 

過去一年半,筆者基於防疫需要,堅持戴口罩工作,只因筆者擔心「中招」,影響學生。又跟家人致力保持環境清潔,以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透過上述措施,即使筆者體能不好,卻鮮少生病,不用動軛每月都請病假。學校自然放心安排本人各種工作委託,委派本人執行重要任務。使得校方對本人的信任大大提高,自然更易搏得教職員之好感,幫助本人撰寫一份亮麗之考勤報告,增加本人成功攻破PGDE和升任教師的機會。

 

結語

探討筆者在教育界的工作原則,看似簡單,卻充滿不少細節,撰寫起來也比較困難。這些工作原則,可以說是筆者的工作寫照,也是學校生存的竅門,作為一位教學助理,要升讀PGDE,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任務」,有些教學助理花了三年甚至五年,都沒有PGDE Conditional Offer,可以有很多原因。如果想加快取得PGDE Conditional Offer,便必須從制訂工作原則做起,了解以甚麼方式和心態,應對繁重的教育工作。方式出錯,可能會走了不少「冤枉路」、浪費光陰;心態不好,還會扼殺獲得PGDE Conditional Offer之機會,嚴重的話,還會令自己喪失TA席位,無法續約,只能黯然離場。

 

過去一年半,筆者見過有些TA滿腔熱誠、充滿抱負和願景,但因為不恰當之工作原則,工作表現大失所望,弄到教師甚至本人也「一吐火」,結果在數月後黯然離場。也有一些TA之工作原則過於功利,對教育工作之熱誠,後來竟被利益沖昏頭腦,未能堅守理想,甚至演變成不肯為教育工作作出更多犧牲,連工作心態也成問題。結果,無形中得罪不少人,特別是在學生身上留下壞印象,自己卻絲毫沒有察覺。最後為了追求更好待遇,而選擇轉行,並退下火線,反映他對教育工作欠缺足夠熱誠,只是為做而做。以上例子,足見工作原則猶如一枝指揮棒,直接決定您的工作表現,甚至成就。筆者的成功,有賴以上八個工作原則。這些工作原則,能夠讓充滿抱負和願景的我,可以有效並充分發揮本人的潛能,進而成為引領本人步向成功之「基石」。為本人修成正果,當上教育學家,打下重要基礎。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附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