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本篇將精選七個可能在中學可能參與的功能組別,詳述參與該功能組別的原因、需要負責甚麼工作、需要做甚麼準備工作,協助讀者了解筆者除學科教學外,日後要負責的非教學行政工作。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為了及早就未來教研工作,特别是涉及公開考試制度之研究,做好準備,筆者於1月11日下午遠赴考評局紅磡辦事處及考試中心,參加名為「玩轉『考』朋友」之考評局開放日。主要目的是了解文憑試由擬卷、考試、答卷處理、閱卷與評級,以至發放成績等不同階段的工作和嚴格的保密措施,並體驗網上評卷。在六年前,筆者曾遠赴荃灣,在開放日了解答卷的掃描過程,以及試用出席記錄及答卷收集系統,當時還是使用掃描器,而不是使用手機應用程式處理考生出席及答卷處理,而本次則是體驗網上評卷系統。因為筆者「先成為教師、後轉任教育學家」的策略,漸成事實,筆者必須盡速熟習網上評卷系統,以備在不久將來,以網上系統批改公開考試試卷,所以就趁着開放日有體驗環節之大好機會,遠赴紅磡「朝聖」。 (資料來源:https://www.hkeaa.edu.hk/tc/events/openday_2025.html) 網上評卷系統是現今考試科技最重要的一種,配合文憑試的雙評制度,同時解決傳統改卷模式下可能發生的試卷失竊問題。筆者今次試用網上評卷系統,絕對不是以「玩票」心態,隨便用用作罷,而是真是當自己是一位真正的閱卷員,認真地批改試卷。在筆者的摸索下,總算找到網上改卷的「竅門」。結果,小編批改速度不但越來越快,還能充分善用當中的功能,提升改卷效率。還被筆者工作的學校之教師,無意中發現本人的行縱,都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事情一旦傳回學校,恐怕當場「炸鍋」。筆者並無料到有此事發生,但如果能以此在學校製造話題,或許可增加筆者的升學勝算,甚至出奇制勝,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至於學能測驗數字推理、文字推理的模擬試題的校對工作,經已完成。題解撰寫工作,會在升學形勢大局已定後,才決定是否下筆撰寫。如果需要撰寫題解以應付緊急狀況,將排期至本年6月開展,以便有足夠時間完成題解撰寫、校對及發佈前之處理。目前,筆者正跟進2025年專題篇章撰寫工作,以及盡速撰寫《乙巳新年賀辭》。在撰寫工作完成後,工作室將把重心放在進修英文,準備應付下一期之CRE Use of English,以及更剔手的IELTS,以應對2025年變化多端的升學形勢。在教學筆記方面,工作室正全速推進,目前以完成《高等數學》為首要目標,爭取在1月完成撰寫工作。 另外,就進修英文大行動之進度,現進行更新。正如上星期提到,筆者基於「低烈度參與」模式,現時每天至少用Duolingo回顧基本英文。如果時間許可,才處理文法練習及研習英文教材。因應筆者的英文水平較往年有一定提升,所以透過跳級功能,在通過測試後,直接挑戰更高難度的練習。目前練習難度已提升至CEFR B2程度,涉及比較專業、深奥的英文詞彙,當筆者完成Duolingo的分級練習後,將轉為做「每日重温練習」,持續複習已有知識,補強筆者的英文水平。因應筆者很有可能於本年應考IELTS,以應對2025年變化多端的升學形勢,筆者正積極爭取於本年2月開始,投入更多時間,處理文法練習及研習英文教材,以追回追度,期望提升至CEFR C1水平,增加筆者通過IELTS、在CRE Use of English取得Level 2的機會。筆者深信,只要堅持不懈,上天定必為本人的理想,開闢一條屬於本人的道路,以實現筆者長年以來的心願。 工作室正密切留意事態最新發展,如果重大消息,將盡速向外界公佈。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註:開放日期間,筆者可以拍攝使用網上改卷的情況,批改之試卷為局方提供的練習卷,有關試卷在過往開放日也有使用,且有媒體過往拍攝過有關照片,不用擔心 媒體過往拍攝過之有關照片 (照片取自:https://www.hkeaa.edu.hk/tc/events/archive/past_event.html?2019)
2019年筆者參加開放日、資訊日情況 (照片取自:https://www.hkeaa.edu.hk/tc/events/archive/past_event.html?2019)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年1月12日 |
在上星期,筆者曾經提及在中學可能任教的科目,但在香港中學,除了學科教學,還要負責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在眾多功能組別中,筆者會成為那個組別的一員,需要負責甚麼工作,筆者需要做甚麼準備工作。因此,筆者精選七個可能在中學可能參與的功能組別,詳述參與該功能組別的原因、需要負責甚麼工作、需要做甚麼準備工作,為未來履任教職,做好全面準備。
1訓育組
筆者決定成為訓育組成員,跟本人的求學經歷和任職教學助理的經歷有關。在中學甚至是小學時期,由於經常跟有不少無心向學、甚至有行為問題之學生在同一課室上課,以致經常受了不必要的痛苦,尤其是心理層面,影響本人的情緒,甚至嚴重到要社工協助舒緩情緒,令筆者開始認真思考訓育工作或可防止有關情況再次重演,但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另外,自己也是典型的良好學生,並非訓育組常客,自然跟訓育組沾不一上邊,一直到本人於中學任職前,都覺得自己主要是負責升學及就業輔導這些與高等教育有直接關係之職務。
到了2023年,由於PGDE升學失利,於是在某中學任教學助理。由於長年在一般教員室工作,附近都是訓育組教師甚至是訓育主任,令本人長期沉浸訓育組的工作氛圍,也因此目睹不少需要轉介的個案。自己也負責不少訓育組的工作,包括但不限於優化訓育系統、建立操行分計算系統等,幾乎是半個訓育組成員。種種因素,令筆者開始思考訓育工作的意義,訓青工作並單純負責懲罰學生,而是守護及拯救那些在學校處於弱勢的學生。漸漸地,筆者與訓育組成員有不少的交集,也是從這一刻起,筆者才決定如果成為教師,一定要加入訓育組,投身訓育工作。
筆者視加入訓育組為主要目標,過去一年來已透過內部文件,研究訓導工作的實況,從不同角度去了解應如何成為稱職的訓導教師。而自己也一直向訓育教師「偷師」,在自己的座位工作的同時,也觀察他們是如何處理違規個案,自己也累積相關經驗。而筆者也需研究歷年的嚴重違規案例,了解量刑標準,以及一整套處理方法,這些需要筆者投放更多時間研究。通過分析歷年案例,可以分析處理的程序、量刑及後續跟進工作。不過,光是研究案例是不足夠的,小編打算在成功轉任教師後,找一個空閒時間,跟他們「拜師學藝」,希望從這些身經百戰的前輩,了解進行訓育工作時可能遇到的陷阱,以便在回任母校前,有足夠經驗應付嚴重違規個案。
2校內及校外考試組
考試組將會是本人的主力工作之一,在過去一年,筆者在負責教師的指導下,對考試業務有極其深入的了解。隨着時間的發展,加上與筆者想進行公開考試研究工作的目標「一拍即合」,使筆者成為考試組的重要一員。考試組也是筆者回任母校後,最有可能負責的工作,甚至佔筆者個人累計職務數目的一半,也不出為奇。
a. 校内考試
校內考試將會是本人的工作重心,也是筆者在眾多工作中具有最多經驗的。不論在目前任職的學校還是重回母校,都會主動爭取成為校內考試組的一員。校內考試組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並不局限於考試期間,因此筆者早已適應考試組的工作節奏。現在的我,可以在毋須負責教師的指導下,自行處理考試組的一般行政支援工作。可以完全憑一個人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完成「作戰室」的佈置工作。不過,筆者也不可以過分自滿,因為小編只是參與的工作不多,尚有更多挑戰需要本人面對,例如編製監考員時間表、考室座位表的編製工作、缺考跟進等,都是小編從未跟進的,所以要更加虛心學習才行。
b. 校外考試:DSE、Pre-S1、TSA
在眾多校外考試中,DSE至關重要,它涉及大量行政及準備工作。考試前要佈置場地;作為監考員、試場主任要了解考試程序,考試期間要確保考試順利進行,處理所有影響考試的異常事項;考試過後也要跟進放榜前的輔導,以及受理學生試卷覆核的申請。作為一名對公開考試制服充滿濃厚興趣的小趣,當然也想參與DSE相關的工作了。不過,於上學年的工作不多,主要是前往其他學校監考。自2024年DSE起,考評局便已經引入全新的網上系統和應用程式,處理考試期間的種種事務,2025年也不例外,所以筆者需要對此更加熟悉。尤其是2024年發生「監考易」無法正常使用及在網上平台轉載試題事件發生後,2025年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重大變動,值得筆者關注。預料小編成功轉任教師後,將負責出任試場主任,主持考試,以及處理考試期間的異常事故,不排除校方會委派本人到其他學校監考。不過,身為教師需要按時間表授課,不像教學助理一樣沒有教擔,未必成事,因此筆者將留在原校「鎮守」。至於會否在承擔其他考評局代理的考試下的行政安排,便不得而知。
為了更好負責DSE相關的工作,筆者需要投放更多時間,了解考試程序及考試政策,特別是進一步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監考易”及其網上系統。因為之後的DSE不會再使用出席記錄及答卷收集系統,也不是按照數年前的做法,使用條碼掃描器掃描答卷作點算答卷用途,需要筆者也需進一步了解於特別試場的特別考試安排。因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考生人數,只會不斷增加,除了提供加時外,更可能涉及不同調適安排,例如語音轉換文字軟件、電腦讀屏器等。所以筆者有責任了解要如何為特殊需要考生,提供特別考試安排。隨着筆者即將成為教師,意昧着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DSE試卷之評核工作,筆者需要了解如何進行網上評卷,以便加快批改試卷的效率,幫助自己多賺一些外快。
每年7月,中學都會舉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即中一編班試,負責教師除了監考外,也要批改試卷。校方的準備工作不多,主要是安排監考教師以及處理試卷批改、計分等工作,筆者認為是相對輕鬆的考試事務。另外,自2006年起,中三學生皆須參加全港性系統評估。自此,TSA便成為校外考試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於筆者曾任評估行政助理,熟知整個評估程序及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因此,筆者也會主動爭取處理涉及TSA的工作。除了負責TSA監考外,也希望在回任母校後,正式成為TSA的主管。以評估行政主任的身分,更積極參與TSA的工作。但由於大多數工作都由評估行政助理承擔,因此作為教師的工作主要是監考、協助數算試卷、編排工作時間表等。
3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也是本人最有可能擔任的職務。由於決定成為一位主力研究高等教育的教育學家,因此花了不少時間了解大學課程及體制。加上在大學四年級參加生涯規劃師LPDF課程,雖然筆者的專業資格快將過期,但有關輔導技巧仍具實用價值,所以也不排除負責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的工作。在過去一年,與升學及就業輔導組之工作繁多,佔本人不少工作時間。直到現在,基於「收拾殘局」以及教師對本人的信任和經驗,仍需處理相關職務。基於上述因素,令筆者極有可能成為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的一員,而此部門也是筆者入職中學前認定最有可能擔任的職務之一。如果重回母校,如果榮升主任一職,還有可能出任升學及就業輔導組主任,實在不容忽視。
筆者要成為一位稱職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大學的課程入學要求。最好是了解大學的課程架構,對於本港的常見工種,也要了解如何入行,這些背景資料,可以協助小編在提供輔導時,能夠向學生提供最全面的資料。其次,便是對學生學習概覽有基本認知。在此方面,筆者已投放不少時間,處理學生學習概覽的事務,知道如何建立及生成方法。由於教育局近年開發一個系統協助校方處理生涯規劃事務,包括用來生成學生學習概覽,預料有不少學校採用。因此,筆者需要投放時間熟習新系統的運作,以便回任母校時,可以協助學校跟進系統管理的工作。
4資訊科技及網上學習組
作為主管科技及科技的教學助理,處理資訊科技事務、推廣網上學習是本人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過去一年,工作比較側重在硬件上,例如分送電子設備、整理硬件等,軟件使用則為次要,本學年則集中在軟件上,尤其是平台及用戶管理,反映筆者之工作重心有變化,以及校方的工作規劃有關。就任初期,筆者由於主管科技及科技,資訊科技事務之重擔自然落在本人身上。又由於筆者才剛任職,又是剛畢業的,所以經常處理技術要求不多的分送電子設備、整理硬件等。在IT組最繁忙的時期,往往有本人參與其中。由於筆者的學歷、工作背景,極有可能成為資訊科技及網上學習組的一員,除了軟件層面的工作,也會跟進因「新興科技」所衍生的教學工作,例如VR眼鏡、無人機等,這些科技不僅涉及繁多準備工作,也需熟習使用方法,方能向學生有效提供「新興科技」之教學。筆者將視乎需要,決定是否進修「新興科技」有關的課程。
eClass、webSAMS
在眾多網上平台中,eClass和webSAMS多會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跟進平台的便用。其中,eClass是用作家校聯繫、發放內部消息、進行電子點名的重要平台;而webSAMS便用來處理學生出席、獎懲、課外活動、成績編製等工作。二者扮演重要角色,需要筆者投放不少時間處理。目前,筆者負責利用eClass,管理電子點名的運作,以及協助學校發送電子信息及通告,而webSAMS方面主要是輸入、檢查資料居多,以生成學生成績表。然而,由於TA職權有限,以上工作只佔當中極少比例。因此,筆者仍需虛心學習才行。特別是webSAMS,尚有不少功能需要本人探索。因此,筆者有感在不以將來,承擔更多與webSAMS有關之工作,例如數據分析及跟進、成績表編製、功能管理、技術支援。而eClass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新增系統監督、技術支援與管理的角色,屆時筆者需要獨力摃起多項重要職務,以支援學校正常運作。
5 STEAM組
由於筆者主修數學,又具有不錯的電腦水平,以及一定社科底子,STEAM組也是本人的「主菜」,負責STEAM相關的跨學科活動,甚至外出比賽。筆者的工作,可能集中在數學、電腦兩方面,例如安排學生參加奥數、機械人比賽,籌辦數學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跨學科活動、課程。由於STEAM打破傳統理科的界限,筆者不排除與不同學科合作,編製跨學科教材,例如混合統計學及力學的跨學科課程,對於小編而言,極具挑戰性,為使本人可以應付STEAM組之工作,筆者必須對每個數理科目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本命科」數學及「相關科」電腦外,也包括生物、化學、物理、設計與應用科技。重心放在了解每個學科的特點,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係,這樣在安排跨學科活動、課程時,便可以得心應手。
6 ECA、學生領袖培訓組
作為一位中學教師,學會活動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眾多學會中,最有可能參與的學會分別是數學學會和制服團隊。由於筆者主修數學,以本人的學術背景,最有可能安排本人於數學學會擔任負責教師,跟同學探討有趣的數學課題,又或者是數學遊戲。至於制服團隊,是源於在中學時期參加紅十字會青年團,貫穿整個中學生涯,所以本人對制服團隊頗有歸屬感。但是,本人最終被安排在那個制服團隊擔任負責教師,需要視乎學校提供那制服團隊來做決定,並不保證本人必然是紅十字會青年團的團老師,甚至團長。因此,筆者必須進行資料搜集,以了解每個制服團隊的特點,也需要分析它們需要教師跟進甚麼行政工作。例如,童軍會安排三天兩夜之露營,那麼筆者要了解露營活動的細節,最基本要了解野外求生的要訣。又例如升旗隊,筆者便要學習升國旗的全套流程,而自己也要重新學習中式步操,以便正確教授學生升旗時須注意的事項。
另外,大部分中學均設有學社,所以社監和副社監是另一個極可能擔任的職務。有些學校是由於校方決定那位是社監、那位是副社監,部分還混雜個人因素,即原任社監主動續任一年。有些學校會安排同一學社之教師輪流出任社監,至於輪任次序是在校年資最淺還是最深,便由校方決定。無論輪任方法如何,社監和副社監都是本人最有可能擔任的職務。如果重返母校,更加不排除任職第二年即出任社監。儘管本人曾任社幹事,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職務。要監督學社運作,同時協助社幹事團隊履行職務,圓滿完成社員大會,並帶領學社創造殊榮,實在毫不容易。因此,筆者需向前輩學習,以了解如何打理學社,重返母校後,也會找對學社運作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交換情報,務求成為一位稱職的社監。
除了學會活動、學社,ECA、學生領袖培訓之統籌工作,也可能由本人接手,例如學社支援、學會統籌工作等,不排除還需負責財務,甚至用採購咭P-Card購買物資之工作。由於校情差異,部分中學或另設學生領袖培訓小組,專責培訓學生領袖,以及提供學生主導活動,例如班長培訓。筆者如果成為學生領袖培訓小組的成員,預料會負責承辦比賽,甚至外出帶隊的工作。要數最經典的例子,便是某次外出帶隊,在上年十月發生,當時便是由學生領袖培訓小組負責,而且風險極高,是筆者遇到最富挑戰之工作。礙於工作內容過於特別,將於新年賀辭詳加探討,敬請留意。因此,筆者不可以掉以輕心,或需投放時間了解培訓學生領袖的方法,而自己也需做好心理準備,隨時有機會上山下海,甚至負責高風險任務,跟學生一起參與其中。若果沒有足夠膽子,根本不可能做到。
7國民教育組
最後的國民教育組,雖然我是理科出身,在社科甚至文科的學習時間不多,但因在任教學助理期間,對國民教育的專業了解大幅提高,加上工作比例之重,使國民教育組成為筆者另外可能擔任的職務。國民教育組除了根據時間表,在特定日子安排活動外,也需要安排學生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例如徴文、演講等,當時筆者要處理參與比賽需用到的文件。國民教育組也常佔至少20%的比重,投放將近五分之一時間在國民教育組,長時間都是由本人獨自負責不少工作,令只是副修政治學的本人「大跌眼鏡」。如果筆者要再度成為國民教育組的一員,將會跟教學助理時期一樣,根據時間表,在特定日子安排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準備教具、簡報、壁報,以及處理參與比賽需用到的文件。又由於不再是教學助理的緣故,所以會再追加外出帶隊這個職責。預料每個週末定必非常繁忙,北至元朗、南至香港仔,也有可能是筆者日後外出帶隊的地點,絕對不容忽視。由於所佔比重太高,回任母校後會否要求本人加入國民教育組,值得關注。
結語
筆者精選七個可能在中學可能參與的功能組別,都是經多次研判後得來的。但是,世事無常,筆者最後負責甚麼工作,仍有不少未知之數。例如,校方擔心本人無法妥善處理訓育個案,需要本人改往輔導組工作,又或者由資訊科技及網上學習組改為視訊設備組,負責提供視訊設備的操作服務。更甚的是,筆者也可能不是負責國民教育組,而是負責筆者不太熟悉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甚至負責健康教育,也並非不可能。種種因素,令本人不得不作出周詳部署,以應付不同情況。人算不如天算,作為教學助理,現在要做的是好好學習,主動找各部門主管進行情報交換,虛心接受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能文能武的稱職教師。而這個也是挑戰校長資格證書,及成為教育學家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附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