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4年第33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鳳凰行動」實施首周情況

 

「鳳凰行動」已於202492日正式實施,根據「第二點:持續補強進修」之規定,小編計劃報讀以下課程:

 

1香港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兼讀制)

l   中學數學

2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兼讀制)

l   中學數學

l   資訊及通訊科技

l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3香港浸會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兼讀制)

l   第一志願:中學數學

l   第二志願: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4香港教育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兼讀制)

l   中學數學

l   資訊科技

5香港中文大學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兼讀制)

 

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已公佈報名日期,申請期為202491日至2025228日。考慮到申請期較長,加上20251月及2月是不少院校之面試及取錄月份,如果太快提交入學申請,萬一真是獲PGDE取錄,隨時「白賠」報名費。因此,小編會在20252月下旬大致得知PGDE申請情況後,才決定是否提交申請。一般而言,如果到2月都未有取錄結果,是非常糟糕之情況。此時候報讀碩士,會視為本人的後備方案,也是為本人的前途增添多一分保障。由於報讀碩士必須有2位推薦人背書支持,因此將於2月上旬尋求數學科主任或監督數學科之副校長,以推薦人名義背書支持,幫助本人填寫推薦信。以本人的工作表現,大機會可以成功取得推薦。

 

在報讀PGDE的時候,除了繼續申請入讀中學數學主修,也會加入資訊及通訊科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主要考慮本人的學歷背景,以及本人不介意為了入讀PGDE,任教與本科關係不大之資訊及通訊科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因應有情報顯示教大PGDE經常取錄無教擔之教學助理,因此,即使教大沒提供中學數學主修,仍會照樣入紙報讀,包括上學年有開辦的資訊科技,以增加攻克PGDE的機會。本人將以銀行存款之利息及積蓄,以繳付申請費。

 

另外,本人根據「第一點:強化語文根基」,經已投入時間,全面備戰202410月之CRE Use of English,目標是在CRE Use of English取得Level 2之成績。同時根據「第三點:尋找逆轉機會」,本人現正製作學習筆記,由涵蓋M1M2課題之《高等數學》,開始寫起。目前進度不錯,並大致找到寫作方向,本人盼望學習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在沒有教科書的情況下,可以掌握所需數學概念及考試技巧,以應付公開考試。學習筆記也會加入不少課外内容,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基礎,也會是本人未來任教M1M2必不可少的教材。

 

在「新戰場」的經營上,略有成績,已迅速摸索部分新同事的工作風格及工作範疇,並循着正確的目標推進。不過,由時投入的資源不多,日數又少,仍須時間努力經營,預計在本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驗收成果。本人相信,只要做好本分,在「新戰場」經營上自然更加順利。當然,小編也須投入足夠資源維持「原戰場」的經營,以確保有是夠教教師支持本人的持續發展,並且在攻克PGDE之取錄資格後,可以轉化為協助本人過渡成為教師之重要力量。

 

為了增加升學勝算,本人已根據「第四點:超高規格對待」、「第五點:精準攻堅打擊」,將工作規格由「主動型TA」、「備位教師」,提升為「學位教師」的規格。目前本人梳理出一些肯定需要本人跟進的工作,進行超前部署,提前處理。這樣便可以省卻更多時間,集中精力應付其他更剔手的工作,以及「賺取」時間思考未來大計、備課和製作教學筆記,為未來擔任教師做好準備。至於「第六點:保持戰鬥模式」,由於早於「鳳凰行動」實施前已啟動「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並為「作戰狀態」,因此就不多花筆墨匯報有關安排。

 

各位讀者,小編與「寶仁工作室」在新學年將攜手合作,克服重重難關,就如同新亞書院首任錢穆在《新亞校刊》之記載:「新亞的經濟,是如此般困乏;設備,是如此般簡陋;規模,是如此般狹小:一切的物質條件,是如此般太不成體統,但我們並不會為這些短了氣。我們卻想憑藉這一切可憐的物質條件來表現出我們對教育文化的一整套理想。這便就是我們的新亞精神了。」嚴峻的形勢、有限的資源、受限制的工作範疇,並不會徹底「壓塌」本人的意志,反而繼續屬於本人的奮鬥,直到理想實現,成為教育學家,便是本人拯救高等教育界的時候了!

(資料來源:https://online.fliphtml5.com/xhegu/bmpy/#p=3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498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題解之下半部分: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