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4年第32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試題分析(上)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2024-2025學年展望

「浴火重生,展翅翱翔」

 

致全體讀者:

 

明天便是92日,為2024-2025學年之開學日,踏入新學年,不論學生、家長、教職員,都要思考來年的目標,以及要做甚麼。對於學生,自然希望爭取好成績、在課外活動上有好表現,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找到自己的理想;對於家長,自然希望子女望子成龍,可以出人頭地;對於教職員,自然希望教好學生,循循善誘,成為一位遵紀守法、具良好素質的好公民,使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在此,本人敬祝莘莘學子學業進步,敬祝教職員工作順利。而本人在2024-2025學年,也作出周詳規劃,繼續向教育學家的目標,大步邁進。

 

一年過去了,教學助理(即TA)之工作已上軌道。未來一年,小編再度披上「戰袍」,重返學校,為本人的教育研究理想再次奮鬥。說到這裏,不禁想起20232月至8月那段起起伏伏的求職之旅,沒想到今年8月又再重演,小編曾付出不少時間,靜待時機,但本人工作的學校遲遲未放出教席空缺,最終以「食白果」這個如此尷尬的結果,結束2023-2024學年。未來一年,本人不得不以TA的身分,繼續工作,當一位「無名無實」的「教師」。這樣的結果,經已讓本人的升學形勢,再度響起警號。在家人的不看好,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本人工作的學校即使全力支持,也無法讓本人再上高峰之情況下,只能尋求外界的協助。只有這樣,這個「僵局」才可以解決。其中,母校的立場及取態,至關重要,直接決定本人的未來會循着甚麼方向發展。

 

因此,本人將積極考慮尋求母校求助,計劃應徴該校教席,成為以M1M2作任教主力之數學科老師。並計劃在20251月至4月,尋找機會向母校教師如實交代最新情況,以及本人過去一年在學校擔任TA之表現,讓母校全面考慮本人的情況,看看如何幫助本人,而本人將密切留意該校的招聘信息,以便向該校入紙申請。也會在入職面試中,向校方表達自己對留守教育界有強烈決心。本人深知回母校任職後,面對熟悉環境、熟悉的面孔,再加上本人的校友身分,工作要求必須訂得更高、更嚴謹、更專業,這樣重返母校才能作出重大貢獻,以及有意義、不枉此行。而本人將全力說服家人,也計劃在下學年應徴多間中文中學之教席,以增加成功機會。以本人表達對母語教學之支持,以及本人因為獲中文中學取錄,得以更進一步邁向理想。

 

為此,本人必須向母校致歉,因為本人再次辜負母校的期望,多次的升學失利,已令本人幾乎「顏面盡失」。不但未能為母校締造「喜訊」,更令母校為本人的升學困境,而感到擔憂。若然母校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出手相助,協助本人升讀PGDE,更擔心會被蒙上「沒有母校協助便一事無成之校友」的污名。此外,小編也須向家人誠心道歉,家人一直支持本人持續進修,但仍然無法獲PGDE取錄資格,有負家人期待,甚至因本人近乎不切實際的升學目標,屢次跟家人發生衝突,每次衝突過後,本人幾乎成為「輸家」,甚至試過要放棄,更試過為此抱頭痛哭,悲傷至極,彷彿沒有PGDE,就形同希望盡失,只有無盡的絕望。

 

最後,我必須向本人工作的中學、所有支持本人成就理想之教職員,以及廣大讀者,衷心向他們鄭重道歉。因為本人努力不夠,未能說服大學給予本人取錄資格,儘管本人有校長簽發的推薦信,這令本人感到難以跟校方交代。雖然學校同事繼續以行動支持本人達成理想,可以為本人再次開立推薦信,但始終覺得對校方有所虧欠,有負校方期待。這是本人失職,更是嚴重失職,即使自請處分也無濟於事。因此,本人只能向他們鄭重道歉,並採取一切補救措施,盡快達成目標,力挽狂瀾。

 

本人三番四次的道歉,每次都是帶着沉重面痛苦而抒發的。可想言之,本人為了成為教育學家,早已「豁出去」、覆水難收,已經不可以臨陣退縮。為了成為教育學家,甘願付出有限之青春,即使本人付出無數代價,也在所難免。本人決定鄭重道歉,並不是為道歉而道歉,而是向大眾有所交代,並且警惕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行。也希望這次道歉,令校方明白本人視成為教育學家是一個責任,也是社會的一個「契約」。因為我真是很想投入教育研究工作,本人深知大學很需要本人委身這方面的研究。PGDE升學失利,我真是感到不服氣。為甚麼為了這個目標,要面對那麼多困難?為甚麼我的升學之路那麼不順利?是天意?還是人為?

 

況且,這次鎩羽而歸,令本人承受以往年更沉重的壓力,如此不如意的結果,更令本人變得更加緊張,包袱更見沉重。本人對教育界的發展深感擔心,因此很想投入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如果在PGDE升學上一拖再拖,延誤本人的升學進程,萬一教育界出現危機,在缺乏有效「藥方」的情況下,恐怕禍害整個社會。即使本人有幸當上教育學家,實難辭其咎,以後即使有出色研究成果,恐難以解救嚴峻局面,所以本人看重PGDE升學結果是有原因的。

 

正如《中學教學助理2023-2024學年工作報告》提到,為了獲得PGDE取錄資格以及中學教席,2024-2025學年將會發起代號名為「鳳凰」的重大行動,又可稱為「鳳凰行動」。整個「鳳凰行動」以強化語文根基、持續補強進修、尋找逆轉機會、超高規格對待、精準攻堅打擊和保持戰鬥模式這六大要素,這六點會融入在本人的TA工作上。「鳳凰行動」的中心思想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要重獲新生,得需有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以及勇敢奮鬥的堅強意志。各要素工作重點如下:

 

第一點:強化語文根基

工作重點:

Ø  備戰202410月之CRE Use of English

Ø  從不同途徑持續加強本人的英文水平

最終目標:

Ø  CRE Use of English取得Level 2之成績

Ø  將英文水平提升至CEFR B2或以上水平

 

第二點:持續補強進修

工作重點:

Ø  2024-2025學年起,按自身需要,陸續考取一些證照,以符合擔任IT導師需要達到之專業要求

Ø  計畫同時報讀PGDE及香港中文大學開辦的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

Ø  一同2024-2025學年不獲PGDE取錄,將轉戰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

Ø  若果碩士畢業後仍未獲PGDE取錄,將修讀香港都會大學電腦學碩士

Ø  如果仍然無PGDE取錄,又沒有教席,將自己轉型為一位有深厚數學基礎之IT導師,教授學員基本電腦知識,並計劃報讀香港教育大學提供的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專業及職業教育),以升讀教育研究所

最終目標:

Ø  取得PGDE,為成為教育學家做好準備

 

第三點:尋找逆轉機會

工作重點:

Ø  把製作學習筆記的工作,加快推進,希望在一年内先寫好中學數學(包括必修部分、M1M2)之温習筆記

Ø  經營「新戰場」,重心放在新加入學校的教職員,特別是教師、TA,透過默默付出,爭取新員工的認同本人之工作表現

Ø  除了温習筆記、經營「新戰場」外,再想盡辦法尋找更多逆轉機會

最終目標:

Ø  向學校證明本人的實力,可以勝任中學教席,間接獲得取錄PGDE所需的重要「籌碼」

 

第四點:超高規格對待

工作重點:

Ø  將工作規格由「主動型TA」、「備位教師」,提升為「學位教師」的規格,應對新學年的挑戰

Ø  在不逾越TA職權的前提下,在非教學工作上力臻完美,甚至比一般學位教師做得更好

最終目標:

Ø  突顯本人留守教育界的決心,增加獲得PGDE的機會

 

第五點:精準攻堅打擊

工作重點:

Ø  利用科學化之程序,針對問題找出「突破口」,再逐個擊破,把難題解決

最終目標:

Ø  設法攻破PGDE、升讀研究院、成為教育學家這三個目標

 

第六點:保持戰鬥模式

工作重點:

Ø  維持自20232月中實施之「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並由目前之「戰備狀態」,升級為「作戰狀態」

Ø  將工作環境視為「戰場」,工作也不再是為了奮鬥,而是為了「戰鬥」

Ø  早在八月中已不斷通過「推兵棋」去進行沙盤推演,不斷研判形勢,並同按最新形勢去修改計劃,使這場「戰鬥」可以早日結束

最終目標:

Ø  加強本人的戰意,最終達成當上教育學家之宏願

 

從以上六點可見,「鳳凰行動」旨在以「貫徹始終,堅毅自強」之理念,可以像神話中的火鳳凰一樣,可以脫出困境,獲得新生,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坦言承認,現在的我,因多次升學失利,早已讓本人承受以過往更多的痛苦,壓力更是排山倒海般來勢淘淘,可說是「病入膏肓」。為了實現目標,只能多番「注射生理鹽水、大量輸血」,以求「續命」。「鳳凰行動」猶如強力特效藥,讓本已「病入膏肓」 的我,獲得重生機會。因此,「鳳凰行動」的實施,將成為本人於2024-2025學年的工作指導,並且預期可以為將來,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資料來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8897451511776980.html

 

展望未來,2024-2025學年將面對嚴峻考驗,所面對的更是一場硬仗。面對着沒完沒了的升學大戰,注定戰況更加慘烈,小編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多,甚至要賭上自己的自尊、尊嚴,甚至性命、家庭。即便這樣,本人仍會百折不撓、奮鬥到底,為成為教育學家全力戰鬥。最後,本人就不獲取錄PGDE、沒有中學教席,只能續任TA一事,再次向全體讀者誠心並鄭重道歉。本人將徹底反省、重新出發,以百倍甚至億倍的努力,達成目標, 在「鳳凰行動」的配合下,可以獲得PGDE取錄資格,得以浴火重生、展翅翱翔。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491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3年模擬試卷一,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題目詳解,以及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模擬試卷名稱:

測驗一

全卷總題數(題):

70

選擇題總題數(題):

35

非選擇題總題數(題):

35

規定作答時間(分鐘):

45

小編建議作答時間(分鐘):

90

試卷難度(1分最易、5分最難):

3

超越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之題數(題):

6

佔全卷比重(%):

8.57

涉及課題:

整數四則運算

小數四則運算

倍數與因數

多位數

質數與合成數

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比較

代數與方程式

十進制單位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非十進制單位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分數四則運算

正比例

乘方及方根

分數的比較

時間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資料來源已在模擬試卷中列明,模擬試卷試題取自《華僑日報》,特此鳴謝。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題解之下半部分,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