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特刊】2024年第2篇:最新升學事業形勢與近況匯報及Sam Wong未來規劃

題記:本星期將向讀者匯報最新升學事業形勢與近況,以及交代本人之未來規劃,好使讀者清晰知道本人於2024-2025年度的最新規劃及行動安排,並且在有關措施的配合下,仍然朝着教育學家之目標,繼續前進。

各位大家好。在2023-2024年度,本人當上教學助理,以堅守成為教育學家之理想。一年過去了,進度如何?本人是否達成目標?在未來要如何走下去?以上所述,一直是不少讀者的關注重點。為此本星期將向讀者匯報最新升學事業形勢與近況,以及交代本人之未來規劃,好使讀者清晰知道本人於2024-2025年度的最新規劃及行動安排,並且在有關措施的配合下,仍然朝着教育學家之目標,繼續前進。

 

「兵棋推演」的重要性

在開始本次匯報之前,小編得需探討「兵棋推演」的重要性。在軍隊,為了預先推估戰爭局勢的發展,人們利用地圖紙上的兵棋(包含戰鬥單位和非戰鬥單位)來攻防,最後推演出一種勝敗的局面,在面對可能發生的戰事時。軍事將領時常通過「推兵棋」,來預估戰事發展,做好準備,越是不熟練便更加要進行「兵棋推演」。指揮官每當想不透時,便會「推兵棋」,甚至一星期内要「推兵棋」至少十次,甚至二十次,也大有人在。因此,小編將應用「推兵棋」的原理,預測未來五年的事態發展,然後透過此次匯報,交代小編將採取的行動。為成為真正的教育學家而舖路。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B5%E6%A3%8B%E6%8E%A8%E6%BC%94

 

最新事業形勢匯報

由於事業形勢直接影本人的升學方向,故此先向大家匯報最新事業形勢。直至截稿當天,本人仍然為教學助理,並且已於617日獲校方續任教學助理一職及續簽合約,而2023-2024學年考勤報告也於620日獲發。有關報告的内容是正面的,大大增加本人來年應徵教師的勝算。在下星期將跟大家探討並分析考勤報告之部分内容。

 

雖然本人工作的中學經歷一輪人事異動,但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未釋出教席進行公開招聘,包括本人有意任教之數學,尚有被小編列為次選的電腦、綜合科學、公民與社會發展以及公民、經濟與社會,合共有五科。令本人即使已準備好所需文件,都不可以校方提交入職申請,以及參與面試。預料更出現一個教席也無法釋放出的情況,情況極不樂觀。如果釋放的教席是數學,以小編主修數學之背景,要應徴數學科教師,應該沒問題。即使兼教M1M2,本人也是不介意的,甚至會主動爭取。只是小編沒有PGDE,在應徴教席時對本人非常不利,預料要透過考勤報告、教師「背書」支持、在本校工作的「加分位」,再配合跟副校長、科主任面見加上試教才可以成事。不過,在本人的努力經營下,副校長、科主任大抵知道本人的工作表現,以及學術背景,要聘用本人也不是沒可能。

 

至於科學科教席,由於本人的高等教育背景,小編曾經在副學士時期修讀6個科學科目(生物、化學、物理各2科),要任教中一、中二之綜合科學,程度上是足夠的,唯一「敗筆位」是在實驗室之經驗不多。而且有不少潛在競爭者,大多主修純理科,勝算不大,也不被看好。另外,本人也曾在浸大修讀5個政治科目(來自本人的副修)、在副學士時期修讀5個通識科目(即批判思考、中國研究、能源科技、環境科技、社會學),科目數目之多,所以應徵公民、公經社之教師方面,也被看高一線,頗有勝算。

 

至於電腦科,是小編認為最有機會成功取錄的一科,但直到為止都未有任何公開招聘安排,只能從內部消息得知有機會釋出教席,隨時間過去,機會已越來越小,變得更加不可能。除了副學士時期之3個電腦科目(即Java編程、數據庫、科技倫理),在浸大主修數學期間,也要求本人以編程解決問題,例如MATLABR,以及研習Deepfake(來自Summer Research),且應考DSE時有選考ICT。其編程訓練和IT水平,足夠本人任教電腦科目。加上這個教席必須同時任教數學,學校要找同時具備IT及數學背景的人任教,比較困難,估計競爭不大。對於這些既懂電腦(雖然談不上特別專精),又懂數學的我而言,要勝任此教席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可否教好電腦科目,特別是高中課程,會是本人能夠勝任此教席的關鍵,有一定挑戰性,不容忽視。

 

綜觀而言,本人的事業形勢比較被動,能否在沒有PGDE的情況下,獲得教席,是本人現時急需解決的「大問題」。由於本人工作的學校至今未公布任何招聘安排,令小編大為緊張。以92日開學日作為「死線」,只有不足十四天,即使成功轉任教師,都會因通知期不足十四天,恐怕要付出一筆代通知金才可以解除TA合約。小編正密切留意事態最新發展,小編現階段仍會將目標鎖定為本人工作的學校,而非母校,因為目前未有足夠「本錢」返回母校任教,包括PGDE,加上經驗不足。若果事業形勢急轉直下,不排除有進一步行動,包括但不限於主動應徴母校之教席。但只可以在盡用一切補救措施,都無濟於事後,才可以考慮採用。有關行動預計在2024-2025年度升學形勢大局已定後,才決定是否實施。

 

最新升學形勢匯報

直至截稿當天,港大、中大、浸大均沒有向本人發出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取錄資格。因此,小編已決定在202411月至12月,再次提交PGDE入學申請,仍為是中學數學主修,並且是兼讀制課程。由於未有教席,因此會同時報讀由香港中文大學開辦的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課程。這個是兩年兼讀制課程,需要在夜間修讀八個3學分科目,其中3科為學科知識、3科為數學教育、2科為教育理論。學費方面,因為屬「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認可課程之一,可以申請獎學金,雖然名額有限,但只要申請成功,本來123,000元的學費,現在只需支付42,100元即可,是一個既切合本人未來事業方向、價格相宜的替代方案。

 

因此,一旦2024-2025學年再度沒有PGDE取錄資格,便會先轉戰碩士學位,預料以本人的學術背景,有機會獲取錄,一至兩年後再戰PGDE,視乎有沒有教席。希望可以有一個「Second Chance」,給自己重新出發,並且可以善用時間,好好學習,不致徹底「荒廢」學業。同時盼望這個碩士學位,可以為本人帶來轉機。若果碩士畢業後,仍然沒有PGDE取錄資格,又沒有教席,小編將採取其他特别應變措施,當中包括尋找母校求助的可能性。但會先向母校告知升學形勢,看看母校是否願意給予一個機會,協助本人解決PGDE的問題,不會動軛向母校主動要求協助,亦會徴求家人的意見,得到家人同意才返回母校效力。同時展開更大規模的應徵工作行動,希望獲得某中學聘用為學位教師,不介意由合約教師做起,然後再在執教期間補修PGDE,只是為了可以攻讀教育系之MPhil

 

目前,小編的升學大計因為未能獲得PGDE而大受影響。究其原因?在於本人想攻讀教育行政與政策之哲學碩士學位,成為專注於研究教育行政與政策之教育學家,為教育界「把脈」。由於入學要求規定申請人要持有PGDEBEd,所以必須要想方法獲得PGDE,成為「檢定教員」才行。也正正因為這個原因,令本人現時需要透過TA,甚至是獲得教席,以爭取PGDE之取錄信。而為了加快取得PGDE,盡快入讀研究式學位,成為教育學家,也計劃在成功爭取PGDE取錄信後,向大學申請「爆Cred」。將本來要兩年完成的兼讀制課程,「壓縮」至一年内完成,當中包括實習。雖然會令本人身心極為疲倦,但小編已沒有任何替代選擇,即使需要一連五晚到在大學上課,也在所難免。

 

然而,小編還是十分擔心教研之夢有朝一天會「徹底夢碎」,所以已着手計劃如何應付這個危機。直至截稿當天,在經本人日復一日「推兵棋」研判形勢後,計劃以本人的IT優勢,作為應變方案,在完成數學教育理學碩士學位後,無論有沒有教席,只要無PGDE取錄機會,為免之後一年之「空窗期」中斷學習,將會再攻讀一個碩士學位,為香港都會大學開辦的電腦學碩士。入學要求為非資訊科技相關學科學士學位,該學位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另加入學面試。由於是自資課程,學費目前為$120,450。課程跟計算機科學本科一樣,需要研習以下基本科目:包括Java程式設計、Python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演算法設計與分析、電腦組織與設計、操作系統及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並需提交一個畢業設計專案。小編同時也會考取一些證照,以符合擔任IT導師需要達到之專業要求。

 

即使作出周詳準備,萬一畢業後再度「雙失」,即無PGDE、無教席,便會考慮放棄續任TA,將自己轉型為一位有深厚數學基礎之IT導師,使本人可以任教應用教育文憑、在VTC青年學院任教,也不排除到培訓中心教基本電腦知識,協助學員考取各種IT證照。這樣的話,小編便可以報讀香港教育大學提供的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專業及職業教育),又或者是教育榮譽學士(專業及職業教育)。前者需要持有本科學位並且正從事職專教育,後者需持任教專業的副學位,並擁有兩年職專教育之工作經驗。在拿到檢定教員資格後,才繼續本人的教研之旅。為使本人有充分準備,應對「雙失」危機,來年或會預先考取一些證照,例如微軟認證,以便在轉型IT導師之路途上,可以更加順利。

 

近況匯報及Sam Wong未來規劃

至於小編及工作室的近況,目前工作室已決定維持自20232月中實施之「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並由目前之「戰備狀態」,升級為「作戰狀態」。通過繼續連載模擬試題題解,讓工作室全力應付2025-2026年度的連載危機。而小編經已選擇主動出擊、「親上火線」,再也不像以往進行「幕後操盤」,為不可預料之日子做好準備,而是每天都為未來的理想,英勇作戰到底。甚至大膽跟大家直言,只要我一日還存在世上,總有一天我就會以教育學家的身分,跟大家見面。即使上天要戲弄我,開了不少玩笑,甚至要面對别人的冷眼旁觀,不看好本人可以美夢成真,我還是會為了那些不可能的理想,繼續推進。因為這是本人所選擇的,無法取消。況且,自2022年決定要朝着教育學家之目標,繼續前進以來,屬於本人的「鬥爭火苗」早已從心中點燃,這個「火苗」已成為熊熊大火,覆水難收。所以我必須貫徹始終,繼續執行。直到本人取得重大勝利之時,便是鬥爭結束、開創光輝的日子了。

 

對於未來規劃,小編仍然朝着教育學家之目標,繼續前進,並將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搶攻PGDE,接受師資訓練,成為檢定教員,第二階段是因應最新形勢,選擇投考助理教育主任AEO,或者返回母校擔任學位教師GM,看看可否攻克擬任校長資格,同時攻讀MPhilPhD。到了第三階段,便是以博士畢業生之身分,加入中大,成為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之助理教授,真真正正成為教育學家,並且協助本港獲得教育研究最高榮譽的「一丹獎」。為了盡快達成目標,本人已經通過多方面為此作出準備,包括繼續推進「進修英文大行動」,將英文水平提升至B2C1之水平,特別是加強自身的文法水平,並盡快開展10CRE Use of English之備試工作。除了在語文方面進行補強,小編也會持續進修,在未來一年之「空窗期」,為未來之教學工作做好準備,絕不可以浪費任何時間。要好好運用手上的資源,好使這段「空窗期」可以變得更有意義,而非甚麼事情而不做,一味等候PGDE之取錄。

 

總結過去一年,小編在重重障礙和挑戰下,始終捍衛理想、堅守原則,譜寫出一段有血有肉、忘滿辛酸、付出汗水甚至淚水的奮鬥歷程。然而,本人未能獲得PGDE取錄,以致支持本人的讀者大感失望,屬本人努力不足,本人必須就此負起全數責任,並衷心向讀者鄭重道歉。未來一年,本人將會變得更加強大,堅強不屈。此外,在「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仍然實施的情況下,工作室之存續危機仍然存在,絕不可以掉以輕心,要做好全面作戰之準備才行。不過,工作室深信,只要堅守信念、堅持理想,總有一天能打贏這場勝仗,成就理想、開創未來。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下星期將繼續連載特刊,發佈中學教學助理2023-2024學年工作報告,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