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於2006年首次開考,除了用於派位用途,也會用於中一新生的編班。自2006年設立以來,評價兩極、有好有壞,有人對此贊譽有加,但也有人對大肆批評。本篇除了探討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前世今生及其特點外,也會分析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優劣。藉此梳理正反雙方的觀點,以增加讀者對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認識。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鑑於目前升學、就業形勢連續兩個月沒有異動,本人決定在11月和12月,分階段向港大、中大、教大、浸大提交2024-2025學年之兼讀制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GDE入學申請,主修中學數學。並在11日3日(本來計劃在11月2日找副校長,協助本人向校長代交信函,由於副校長建議可直接向校長轉交信函,加上當天工作繁忙,只好擇日重賽),以書面方式直接向校長提出請求,要求發出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由於需時研究本人的書面信函,以撰寫推薦理由,小編估計要待一星期,才可以收到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等候期間會準備好申請所需文件,再入紙提交申請。而本人已收到10月份的薪金,並首次為強積金戶口供款,若月薪超逾7100元,需將月薪之5%作供款,或1500元,取最低數目為供款額。因此,由本月起的「人工」會被扣些許錢作供款之用。
另外,根據學校慣例,校長會向教學助理TA發出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而且會協助TA應付教學實習。只要找到科任老師「借出」課堂,每次四至六個星期,合共兩次即可,而且有先例可循。而家人原則上也同意本人以「半工讀」方式,修讀PGDE,稍後會跟家人作細節上的討論,現時本人將全心全意投入中學教學助理的工作,並且不定期於工餘時間,向同事交換升學、就業資訊。希望可以在完成PGDE後,取得檢定教員資格,再回到母校任職。而教育行政及政策MPhil的升學計劃,會在成功錄取入讀PGDE後,再作進一步跟進。
最近,本人發現自己為了獲得PGDE之Offer,無形間給了自己不少壓力,近期問題還愈發嚴重,實在需要深切關注。我承認,跟其他TA相比,有太多包袱。其原因在於本人只是剛入職,之前又從未做過全職,其二是為了爭取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以及理順之後去大學上堂及於中學進行實習之安排,必須付出十足努力去應付TA職務,弄到自己的精神處理「繃緊」狀態。一旦全心投入時間應付TA職務,雖然工作期間不會因此而感到疲倦(題外話,有老師在午飯時間真是在辦公桌午睡),但無意中也會導致本人「體力預支」。即本人為了工作「先使未來錢」,回到家人已大感疲倦,以致有可能沒心神去管理網誌運作,有可能影響連載進度。家人已就此力勸本人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但隨着我的上司(即管理本人在内TA事務之教師)加上校長,都接二連三表示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以及不用令自己太過緊張後,我才意識到事態嚴重。
正如上文提到,我在11月3日以書面方式直接向校長提出請求,要求發出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為了找到校長面對面商討,已經專挑上午時段才會見。以匯報之名義,向校長表示希望獲校方簽發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書。未料在會面過程中,不知是不是擔心「機會落空」,在面談期間,自己竟講到斷斷續續,語速又不穏定,時快時慢,結果弄到自己「口窒窒」,被校長輕易發現,表示不用太過緊張,校長將會處理本人的請求,這反而令本人感到有點可知所惜。雖然成功向校長提出請求,但之後的升學進程要怎樣走下去?要如何應付接下來的工作,且不可以承受過大壓力?便成為本人急需中期檢討的焦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使工作、升學同步進行,又不致於承受過大壓力,可以用輕鬆的心態,開開心心在學校工作。
各位讀者,「寶仁工作室」在符合堅守法治、誠實可信、廉潔公正、行事客觀、不偏不倚、政治中立之原則下,仍會繼續運作下去。只要不影響本人的事業及學業,在工餘時間參與「寶仁工作室」之運作的話,本人仍能通過「寶仁工作室」,帶給讀者無限的可能性。唯不排除會出現無法逢星期日定期連載的情況,敬請讀者諒解。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3年11月5日 |
各位大家好,《知識百寶箱》本星期會跟探討現行三大公開考試之一的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於2006年首次開考,除了用於派位用途,也會用於中一新生的編班。自2006年設立以來,評價兩極、有好有壞,有人對此贊譽有加,但也有人對大肆批評。究竟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對學生、家長、教師有甚麼的影響?這個考試又會如何影響中一派位的結果?為此,本篇將就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進行專題分析。除了探討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前世今生及其特點外,也會分析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優劣。藉此梳理正反雙方的觀點,以增加讀者對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認識。
第一部分: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前世今生
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前身為香港學科測驗之中一甲卷,其目的是評核學校學生的整體質素。協助教師評估學生在語文、數學方面的學習成效,據此制定教學指摽及設計教學計劃。绝而協助學生了解學習進度和成果,據此設定學習目標。而中一甲卷旨在協助校方根據中一新生的中文、英文及數學三科的表現,進行編班或分組教學。由於中一甲卷多被中學安排在剛收取新生的時候進行,目的通常是進行編班之用,因此又被俗為編班試,又稱中一編班試,並設中文、英文、數學三卷。隨着教育當局於2004年引入全港性系統評估TSA,香港學科測驗也正式完成使命,而中一甲卷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香港學科測驗的使命。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A6%99%E6%B8%AF%E5%AD%B8%E7%A7%91%E6%B8%AC%E9%A9%97)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709010456fw_/http://www.ed.gov.hk/ednewhp/school/hkat/Chinese/download/sec_c.PDF)
到2006年,為了調整小六學生在三次呈分試所得的校内成績,教育當局將香港學科測驗之中一甲卷,改制為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除了原先的編班用途外,還會決定學生在統一派位的派位組別。教育當局會利用最近兩屆的成績,調整學生的校內考試成績,決定小六學生在本屆的派位組別。不過,教育當局並無透露實際的調整方式,官方文件只表示將三次呈分試之校内成績標準化,再依該校(如果是新派位學校,便改為所屬校網)最近兩次Pre-S1的抽樣成績之平均成績作調整。在調整積分後,將他們經調整後的積分按高低排列次序,然後平均劃分為3個學校網派位組別。然後再把同一學校網派位組別的學生,賦予隨機編號,依隨機編號的大小,由小至大進行派位。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有分配學生的優先權,之後才是第二派位組別,最後是第三派位組別。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FAQ_SSPA_2024_Sept_CA_TC.pdf)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SSPA_2024_leaflet_TC.pdf)
不過,參考考評局調整校本評核SBA分數的安排,調整方式之大致原理是把學生的SBA成績分佈,轉化為接近公開試成績之模型,是不是「拉曲線」就不得而知。在考評局的小冊子中,公開考試的成績的分佈與SBA成績分佈差異明顯時,會進行修訂,如果學生公開試表現與SBA表現一致,自然不會有在加減分數的情況,但如果公開試表現比SBA表現差時,則會因此視二者的差異性而扣分,扣多少有專用公式去計算,且非常複雜。這個安排,使得最終分數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學生在校本評核的表現。簡而言之,便是經調整的分數,與Pre-S1成績與呈分試成績直接掛鈎。因此,即使同學在呈分試成績拿滿分,很有可能因為最近兩屆Pre-S1成績太差,而大打折扣。這個安排可以令確保即使某校試卷太深、引致得分偏低,都可以因為調整,獲得合理分數,從而解決不同學校評核方式不同,而引致的不公平問題。
(資料來源: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media/leaflets/hkdse_sba_a4booklet_mar2018.pdf)
(資料來源: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SBA/HKDSE/SBAhandbook-2023-CLANG-Dec21.pdf)
以往,所有小六學生均須同時參加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由2011年起,實施特別安排,Pre-S1只會在雙數年份進行,並採納此年之抽樣成績作派位之用。而單數年份則不需要應考Pre-S1,也不會採納此年之抽樣成績作派位之用,改為中學自行決定考不考這年之考試。不過,基於該考試有助校方知悉中一新生之水平,進行編班,學生仍可能在單數年份考Pre-S1。在2020年,仍有253所中學參與Pre-S1,佔全港中學約六成。當年因為2019新冠疫情,教育當局並無抽樣此年的試卷。可想言之,Pre-S1是一個具一定影響力之公開試,直接決定該學生於中學一年級被分發到哪一班別,以及考生所屬小學的排名,進而影響未來兩屆考生的派位組別。在2010-2011學年起實施微調教學語言,容許合資格中文中學開部分英文班後,Pre-S1扮演的角色,日漸增加。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BE%AE%E8%AA%BF%E4%B8%AD%E5%AD%B8%E6%95%99%E5%AD%B8%E8%AA%9E%E8%A8%80)
(資料來源: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249793/%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4%B8%AD%E4%B8%80%E7%B7%A8%E7%8F%AD%E8%A9%A6-%E9%83%A8%E5%88%86%E5%AD%B8%E7%94%9F%E7%BC%BA%E8%80%83)
第二部分: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特點
跟先前介紹的香港學業能力測驗(又稱學能測驗)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下列為二者的最大差别:
一、試卷根據課程大綱擬卷
學能測驗的設計是不受到既有課程的限制,旨在考核學生在六年來掌握到的知識,基本除英文外甚麼都考。而Pre-S1試卷根據教育當局頒佈課程大綱擬卷,中、英、數三卷為小學課程的「主科」。這也是自1977年最後一屆升中試以來,再度設有英文科試卷
,但不設常識科,跟TSA只考中、英、數的安排一致。由於與課程大綱掛鈎,若想在Pre-S1有好表現,學生在中、英、數的學術基礎,便變得很重要。雖然學生或有需要為測驗而勤加練習,但這些練習,通常與日常教學有關,而校内試的考法也跟Pre-S1相近,理論上不會影響學習進度。
二、以最近兩屆的成績作派位用途
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施行安排的「問與答」》中,2023及2024年度的中一派位,會以2016及2018年測驗抽樣所得的平均成績作調整。至於2025及2026年度的中一派位,則會以2018及2024年測驗抽樣所得的平均成績作調整。這個安是源自2000年取消學測驗後,改用過去三年學能測驗成績的平均值調整學生的校內成績有關。
(資料來源: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7/04/0704161.htm
採用兩屆測驗抽樣所得的平均成績作調整,是為了綜合考慮該校的學生水平。由於小一派位是以「就近入學」為原則,與新生能力無關,故每屆小學生的水平,可以時強時弱,很不穩定。採用兩屆測驗的安排,可以更好地得知學校學生的平均水準,從而作出較為公平的派位。對於辦學表現向來在高水平、學生整體水平高的學校。在抽樣成績安排下,可以有較高比例的學生,被歸類為第一組別。即使其中一屆水平「失準」,只要學生整體水平依然很高,仍然可以有較高比例的學生,被歸類為第一組別。相比起學前測驗只用該屆學生的成績,此舉可以分散因水平「失準」而導改低比例的學生,被歸類為第一組別的風險。對學校、學生、家長而言都是好事,甚至可視為「三贏」。
三、不影響現屆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
以往,現屆學生在學能測驗成績,會影響該生的派位組別。在《終身學習
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中,也明言「這項測驗影響中一派位的結果」的事實。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減少師生壓力,在新的中一派位機制下,採用兩屆測驗抽樣所得的平均成績作調整,而非現屆學生在Pre-S1之成績。因此,現屆學生在Pre-S1之成績,不影響現屆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加上Pre-S1是在完成中一派位和入學註冊後進行,而非跟學能測驗一樣在學年中段進行,自然不影響現屆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
由於採用兩屆測驗抽樣所得的平均成績作調整,校方通常有數據,得知過去四屆畢業生的學業水平及升中成績。因此,校方大抵心中有數,早早估到現屆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方便校方去調整教學策略,以及協助學生、家長去計劃如何選校。例如,某間小學的上屆畢業生,有四分之一升讀第一組別學生為主的中學,意昧着現屆小六學生,或許有四之一被歸為第一組別。以一級開四班的小學而言,校方可能會主要催谷「精英班」同學爭取好成績,同時盡最大努力令四分之三非來自「精英班」同學,可以獲第二組別學生為主的中學取錄,甚至是第一組別學生為主的中學取錄。
(資料來源: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7/04/0704161.htm)
四、決定中一新生的班別
本港絕大多數的中學,會透過Pre-S1的成績,決定中一新生的班別。即使是單數年份的Pre-S1,也不例外。這反映在本人的小學生活上。小編在2013年依規定先考TSA,再於同年考Pre-S1。當年的Pre-S1毋須抽樣,由於獲取錄的中學要以Pre-S1的成績,決定中一新生的班別,所以不得不出席。當然考不考Pre-S1,已經是後話了。所以,在完成TSA後,餘下的日子要安排我們操練Pre-S1。在操練的時候,老師也不厭其煩警惕同學,一定要考好Pre-S1,不要為了跟朋友在同一班,故意在Pre-S1考得特別差,這句說話,至今仍記在心中。
究其原因?在於個別中學可能會將教學資源,集中在個别班别,以便更好地培育學生。而在2010-2011學年起,教育當局實施微調教學語言政策,容許合資格中文中學開部分英文班。在一間不能全開英文班的中學,以目前的學術形勢及家長心態,英文班基本上是兵家必爭之地,直接決定學生於未來一年在各個科目的教學語言。因此,有意入讀英文班的學生,必須通過Pre-S1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例如若果入讀一間只有一班中文班的中學,Pre-S1的成績不能太差。而如果只有兩班甚至只有一班英文班,就一定要在Pre-S1力爭最好成績。否則,即使在校内試表現再好,都會因為入不到英文班而前功盡廢。
第三部分: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侷限
Pre-S1既用於派位用途,又兼備編班試功能,使該試也有一些侷限,值得大家考究,其中有些侷限尤為常見,以下是常見例子:
一、欠缺口語評核
Pre-S1中文科和英文科自2006設立以來,只有讀寫測驗和聆聽測驗,欠缺口語評核的安排,也被人批評其評核方式不全面。致使個別中學在編班時,需要安排口試,以全面了解中一新生的水平。例如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在2012年之時候,已自行辦涵蓋聽說讀寫的編班試,且是一直推行,作為編班的考慮因素,同時為同學提供公平的機會。因為個別同學在口試有很好的表現,但筆試成績反而不太好,因而產生不公平局面。
(資料來源: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718/00176_015.html)
二、易生操練風氣
Pre-S1終究是一個考試,自然存在操練。有學校為了令同學升上好中學,會要求學生不斷操練試題,反映操練文化仍然維持。即使是官校,也是一樣。以天水圍官立小學在2023-2024學年小六上學期書單為例,中文、數學各有一本Pre-S1補充練習。別以為這是個別例子,農圃道官立小學2023-2024學年小六第一學段書單,也是中文、數學各有一本Pre-S1補充練習。前一級的小五在中文、英文各有一本Pre-S1補充練習。早在2022-2023學年《四至五年級全年補充練習書目》中,小四同學便要各做一本中文、數學之Pre-S1補充練習。這些已經不是巧合那麼簡單,值得大家深思考究此現象。
(資料來源:https://www.tswgps.edu.hk/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2324_1st_p6_2.pdf)
(資料來源:https://www.frgps.edu.hk/wp-content/uploads/pdf/books/2324books1.pdf)
官校要求學生做Pre-S1補充練習,可能是因為教師擔心學生若不知道如何應付Pre-S1,可能會令校内試考得好的同學,在Pre-S1慘遭「滑鐵盧」,發揮不到校内試之應有水準和表現。注意官校是依照教育當局立下的指引辦學,但基於校本因素,可能會另有一番做法。事實上,在《鏗鏘集:腦筋急轉彎》一集中,時任官立小學校長鄧淑芬表示,教育當局發出的指引(指不用催谷學生考學能測驗的指引),約束力不大。學能測驗是一個派位機制,學校需要面對現實,而理想和現實之間,也需要取一個平衡。因此,鄧校長即使不贊成頻頻操練,學生不需要為此特別補課,但每科仍需要做兩本推理練習。因此,不難解釋為何有官校要求學生做Pre-S1補充練習,但有些官校的書單,卻一本Pre-S1補充練習也沒有。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sCcbiyKTk&t=22s)
雖然Pre-S1不影響現屆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但由於決定他在中一時的入讀班別,以及決定未來四年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不論家長、校方,少不免會向學生施加一定壓力。催谷學生在Pre-S1交出好表現,免得自己入不到英文班、精英班的同時,拖累未來四年小六學生的派位表現。題外話,由於家長選擇小學時,普遍會同時考慮該校之升中派位表現。若該校升中派位表現不濟,勢必影響家長的選校意願,進而影響小學下學年可以開多少班小一。因此,校方有可能為了「做靚條數」,不得不催谷學生,為Pre-S1進行操練。即使對此有所微言,為了未來收生穏定,也别無他法。
三、仍採保密安排
教育局在《施行安排的「問與答」》中,已明言Pre-S1是一個保密的測驗。規定只准經教育局註冊為檢定教員或准用教員,參與監考工作,包括批改試卷,且不可向任何未獲授權人士(包括學生)披露測驗內容。在銷毀有關測驗物品時,仍須注意保密原則,所以家長不可以查閱學生的答題簿,以配合保密安排。官方文件的原因是避免試題外泄,導致不公或影響測驗的信度。儘管教育當局提供歷年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常模表及換算表(但不包括毋須抽樣年份之常模表及換算表),可以得知不同範疇、題型的佔分,但資料始終有限。如果校方、家長要幫學生操練Pre-S1,便需要借助坊間提供的補充練習。不像TSA有歷屆試題及評分參考,可以了解歷年考試的走勢。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2023_HKAT_Briefing_Q_As.pdf)
四、派位命運在於前輩表現
由於採最近兩次Pre-S1的抽樣成績之平均成績作調整,因此如現屆學生在Pre-S1表現不濟,將可能拖累未來四屆小六學生的升中表現。在2011年以前,Pre-S1是年年舉辦之考試,每年都要抽樣答卷作調整派位組別之用,在現行安排,最多會影響未來兩屆小六學生的升中表現,但自2012年起,Pre-S1因為隔年抽樣,此消彼長,變相是影響未來四屆小六學生的升中表現。因此,如該小學最近兩屆的Pre-S1成績不濟,可能會導致學生難以被歸類為第一派位組別,進而影響統一派位的表現。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2023_HKAT_Briefing_Q_As.pdf)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一位在三次呈分試、Pre-S1皆拿滿分的同學,可能會因此原因,由本來的第一派位組別,大幅降至第三派位組別。若然自行分配學位中,沒有任何正選資格,所有具備取資格的學校也不取錄。在統一派位時,會因為在第三派位組別,失去派位之優先權,甚至因此而只獲第三組別學生為主的中學(俗稱Band 3中學)取錄。雖然機率極低,但仍有機會發生,因此值得對此關注。雖然有「叩門」安排,但由於學位有限,加上近年有些中學不設「叩門」位,很有可能出現學位錯配的現象。若果因為這個派位結果,導致學生轉投有收生自主權的直資學校、國際學校,絕對是一個損失。
第四部分: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試卷設計
講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特點,我們就講講試卷設計,在完成中一派位程序後,所有新生都要回到獲派中學,完成Pre-S1,而每年之Pre-S1在7月中旬進行。Pre-S1設中文、英文、數學三科,全為筆試,每科只考一卷,每卷時限50分鐘。考試時間表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Pre-S1-HKAT.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CM_on_Pre_S1_HKAT_2023_TC_Optional.pdf)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CM_on_Test_Schedule_2024_TC.pdf)
測驗科目 |
時限 |
開始時間 |
數學 |
50分鐘 |
上午9時正 |
小息 |
||
英國語文 |
50分鐘 [
15分鐘(聆聽)+ 35分鐘(讀寫)] |
上午10時20分 |
小息 |
||
中國語文 |
50分鐘 [
10分鐘(聆聽)+ 40分鐘(讀寫)] |
上午11時40分 |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CM_on_Pre_S1_HKAT_2023_TC_Optional.pdf)
Pre-S1於中文、英文、數學三科的試卷之題目,均由教育局聘用的兼職擬題員負責撰寫。這些兼職擬題員為經驗豐富的前線教師和相關學科的專業人士,題目亦須根據課程的內容擬題。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會收到一本試題簿和答題紙/答題簿,考生需把答案寫在答題紙/答題簿上。答題紙/答題簿會有一張小摺頁,供教師批改後記錄答卷得分之用。如果有學生完成測驗後轉校,需要將之送交錄取學生的學校。在需要抽樣的年份,會要求校方依抽樣名單,每科抽取樣本答題卷,供教育當局作中央批改之用。而這個批改結果,將作為未來中一派位的調整依據,也會以此編製常模表及換算表,供校方參考之用。另外,有別於TSA,Pre-S1不會採用網上評卷系統,考生不用貼電腦條碼貼紙,所有試卷均需人手批改。
(資料來源: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0128C.pdf)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2023_HKAT_Briefing_Q_As.pdf)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2023_HKAT_PPT_slides.pdf)
接下來,我們會探討每科之試卷設計:
中文科評核分聆聽測驗、讀寫測驗兩部分。其中聆聽測驗佔總分一成到兩成左右,主要為四選一多項選擇題,但也有些為問答題;讀寫測驗方面,語言知識部分通常佔10到20分,涉及不少常見題型,如年年必考之詞義辨析、句義辨析、段義理解,全為四選一多項選擇題,大約20到30分來自篇章理解,篇數介於1到2篇,可以是四選一多項選擇題,也可以是填充或問答題。最後的短文寫作約佔30到40分,題數是1或2題,字數視有多少題而定,介乎100到300字之間。有關佔分如下表所示:
題型 |
年份 |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4 |
16 |
18 |
||
聆聽理解 |
12 |
16 |
16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2 |
|
詞義辨析 |
4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
以詞代意 |
4 |
2 |
2 |
2 |
2 |
2 |
2 |
|
|
|
|
句義綜合 |
2 |
2 |
|
|
|
|
|
|
|
|
|
句義辨析 |
2 |
2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
段義理解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
排句成段 |
4 |
|
|
|
|
|
|
|
|
|
|
文章要點 |
4 |
4 |
4 |
|
|
|
|
|
|
|
|
篇章理解 |
篇章理解(一) |
12 |
16 |
15 |
13 |
26 |
26 |
26 |
26 |
31 |
29 |
篇章理解(二) |
12 |
12 |
13 |
13 |
|||||||
簡短寫作 |
14 |
|
|
|
|
|
|
|
|
|
|
短文寫作 |
短文寫作(一) |
22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14 |
35 |
35 |
短文寫作(二) |
22 |
22 |
24 |
24 |
24 |
24 |
26 |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Pre-S1-HKAT.html)
英文科評核跟中文科一樣,分聆聽測驗、讀寫測驗兩部分。根據歷年的常模表,自2007年起,聆聽部分固定佔32分、閱讀佔38分,而寫作則為30分。聆聽部分通常需要聽三段錄音,而閱讀部分通常需要看三篇文章,題目主要為四選一多項選擇題,輔以填充題或問答題,而寫作部分則需要寫一篇文章,字數最少80字。有關佔分如下表所示:
評核範疇 |
年份 |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4 |
16 |
18 |
||
Listening |
30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
Reading
Comprehension |
36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38 |
|
Writing |
Extended
Writing |
1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Guided
Writing |
24 |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Pre-S1-HKAT.html)
數學科之評核比較特別,容許考生自由選取中文、英文為應考語文,試卷同時提供中、英文版本。但不論試卷語言如何,嚴禁使用計算機,所有算草只可寫在試題簿上。每年Pre-S1數學科試卷分甲部、乙部兩部分。其中甲部有30條四選一多項選擇題,每條2分,合共60分;而乙部為非選擇題,佔40分,形式可以是填空、畫圖、列式計算題等。渉及列式計算的題目,須列出計算步驟。根據歷年的常模表,每年佔分最重的是數範疇,其次是度量,最後才是代數,有關佔分如下表所示:
範疇 |
年份 |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4 |
16 |
18 |
|
數 |
45 |
44 |
44 |
46 |
46 |
44 |
46 |
44 |
44 |
44 |
圖形與空間 |
16 |
15 |
14 |
14 |
14 |
15 |
14 |
14 |
14 |
14 |
度量 |
21 |
22 |
23 |
22 |
22 |
22 |
22 |
22 |
24 |
22 |
數據處理 |
10 |
11 |
11 |
11 |
10 |
11 |
10 |
12 |
12 |
12 |
代數 |
8 |
8 |
8 |
7 |
8 |
8 |
8 |
8 |
6 |
8 |
(資料來源: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Pre-S1-HKAT.html)
由於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到現在仍有舉辦,坊間有不少針對該試的補充練習和網上資源,因此,「寶仁工作室」不會特別寫一篇專題文章,多花筆墨去教大家如何應付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之試題。
第五部分:結語
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自2006年設立以來,因為考試設計、試卷設計,以致褒貶不一,是好是壞,歷史自有公論,對此不予評論Pre-S1是不是一個最好的考試。從客觀去看,Pre-S1跟之前的學業測驗,在形式上截然不同,某程度上Pre-S1解決了學能測驗時期的「痛點」。但是,Pre-S1可否藉此完全解決學業測驗時期的弊病,按照目前的觀察,似乎跟預期有落差。Pre-S1作為中一派位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究竟Pre-S1是依舊保留?還是發現不對勁,只能黯然離場?拭目以待。
各位讀者,下星期將恢復轉載試題,並備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