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本篇將向讀者闡述《力量研究系列》預期分享内容,探討各個課題的討論目標、討論內容,以及相關內容是如何跟日常生活互相扣連,讓讀者清晰了解本人的思考脈絡,並支持本人在《力量研究系列》之撰寫工作。
力量,可以說是又愛恨,我們很需要各種力量來解決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力量又會為社會帶來不可預測的禍害,不容忽視。這讓人類對力量有不少聯想,小編也不例外。自2021年起,小編便籌備一個新系列,名為《力量研究系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視角去探討力量,期望增加讀者對力量的認識,以及帶來意想不到的見解。《力量研究系列》以力量源流學、力量計量學、力量建構學、力量運轉學、力量理論學這五個大方向,解構力量不為人知的一面。本星期將向讀者闡述《力量研究系列》預期分享内容,探討各個課題的討論目標、討論內容,以及相關內容是如何跟日常生活互相扣連,讓讀者清晰了解本人的思考脈絡,並支持本人在《力量研究系列》之撰寫工作。
《力量研究系列》是小編是2021年起籌備之全新系列,也是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系列作。就力量本質進行的不斷思考,是本系列的一大挑戰。在思考的過程中,也產生不少獨特見解,使得有關理論、概念得以不斷増加,並作出進行更新。在過去三年半,工作室「由無到有」,由最初的雜亂無章,到後來變得越趨系統化,最終確立了由力量源流學、力量計量學、力量建構學、力量運轉學、力量理論學這五個重要學科。以「力量研究Power Studies」的名義,向大家闡述力量之奥妙之處。在確立了架構後,工作室正盡力突破既有思想框架,通過數學、倫理學等方法,以客觀角度開始正文撰寫工作。並且選擇在今天及下星期日,分兩篇向大家匯報初步工作成果,便是向大家探討小編將循甚麼方向,探討力量的本質。
《力量研究系列》共分成十個章節,將會跟大家探討力量的本質,包括本人對力量的看法,也會探討力量在歷代的發展、過去人們是如何研究力量、量化力量的方法、如何創造力量及力量運轉的過程。除了闡述概念以外,小編也會使用多個日常生活的例子,跟大家一起探索「力量」這個神奇領域。甚至為此提供多個示例,並由小編自擬長問題,供大家作答。而我亦會提供各個示例之評分參考、參考答案,供大家核對答案,以及了解本人的作答思路,增加跟各位的互動。以下是10篇文章的主題:
Ø Ch1力量的定義
Ø Ch2力量在歷代的發展
Ø Ch3力量計量學
Ø Ch4力量建構學
Ø Ch5力量運轉學
Ø Ch6人類對力量的傳統看法
Ø Ch7力量三大法則:力量追求論
Ø Ch8力量三大法則:力量至上論
Ø Ch9力量三大法則:力量起源論
Ø Ch10力量研究的進一步應用
由於內容異常豐富,本星期先探討Ch1到Ch5,至於Ch6到Ch10則安排下星期專題探討。事不宜遲,馬上跟大家探討《力量研究系列》預期分享内容:
Ch1力量的定義
引子:「我們生活一個充滿生命,擁有不少自然資源的美麗星球-地球。在這裏,人類探索無處不在的力量,開始一段沒有盡頭的奇妙之旅。」 本課章節: 1.1力量研究基礎 1.2力量研究的誕生 1.3力量的特性 1.4人類的力量種類 1.5力量的存在方式 1.6涉及力量的持分者 |
力量,一種讓人類「又愛又恨」的東西,很想深入了解,但又對此一知半解,往往只對力量有表面認知,而缺乏深度。此外,在這個百花齊放之多元社會,人們對力量有不同見解。是真是錯,值得商榷。有時候,更因為界定力量的標準有所不同,而引起爭論,當我們探討力量的特性,更可能因為分析方向過於狹窄,使得推論以偏概全。顯然,若果我們需要有系統分析力量,便有必要「推倒重來」,透過全新的定義、全新的研究方法、全新的概念框架,全面剖析力量的特性,這就是「力量研究Power Studies」的由來。
本課的1.1節,將清晰界定力量的定義,稱為力量的純粹定義,讀者將學習如何證明力量,以及力量研究的研究重點。1.2節會探討為何需要研究力量,以及探討研究力量的方法。1.3節討論力量的特性和分類,例如可虛可實、有形無形、多元展現性。1.4節會探討力量的種類,將力量由最初的狹義力量,擴展至廣義力量,形成一個全新的力量光譜,並引入力量與權力不相等定律及力量與狹義力量不相等定律,並且探討外來力量源及原生力量源的分別。1.5節則探討力量的存在方式,世上存在的力量,不一定是永久性,可以是具時間性的。最後的1.6節,將會探討涉及力量的持分者,去了解每個持分者的角色,並引入多重身份學說。期望完成此課後,能夠從不同角度將力量進行分類,探討力量的特性,並且了解世間萬物原來都可以是力量,只要符合力量的純粹定義便可以。
【力量與生活】
為使讀者對力量有更深入的認識,筆者特意用了不少日常的例子,配合例題去進行「個案為本」的探討。透過一個廣告宣傳,去探討證明力量的方法。又會透過化學元素特性分析,去探討所使用的力量研究方式,以及採用不同的力量研究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通過水的形態,分析力量的特性,以及通過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進一步探討力量的特性,尤其是力量種類的改變。在力量的種類,我們會通過香港的電力供應作出分析。又會利用新能源供應的示例,研究永久性力量與非永久性力量的概念。最後,我們會通過食物鏈,探討力量的持分者。
Ch2力量在歷代的發展
引子:「透過歷史檔案,人們得以了解過去,鑑古知今,展望將來。同理,透過追本溯源,我們可以了解力量的源流及演變。」 本課章節: 2.1力量源流學及力量溯源 2.2力量的歷史 2.3華人地區下的力量演進史 2.4力量演進史在世界各地的差別 |
力量的誕生,始於宇宙出現、地球誕生,經歷數億萬年的發展。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地球,已經種類繁多的力量,這些力量在經過長時間之發展,早已今非昔比,甚至成為歷史。為了有效分析力量在不同時期的演變,必須借助力量源流學的技術,協助我們抽絲剝繭,追求真相。研習力量在不同時期的演變,可以讓我們明白力量的形式、形態,能夠隨着時間發展而有所不同。此外,對於性質相同的力量,在不同地方的形式、形態,都可能有顯著差異。
本課2.1節會先探討甚麼是力量源流學,以及力量溯源的原理,並利用回溯過去法及回溯將來法,了解如何進行力量溯源,以及力量溯源的準確性。讀者需掌握第1課的概念,方可順利進行力量溯源,故本節將稍作重温相關概念。2.2節會探討力量的歷史,特别從史前時期、體力、技術、知識、權力、綜合國力這六個討論重點,對力量的歷史有基本的了解,這可以讓讀者明瞭為何要引入力量研究。2.3節從重心放在華人地區,了解華人地區下的力量演進史,切入點包括家庭化、知識主導、西學東漸、商業主導等。最後的2.4節將重心放在世界,前半部分探討西方社會的力量演進史,以宗教、文藝復興、工業革命、民族主義作切入點;後半部分則探討中東的力量演進史。讀者或需了解國際時事新聞,以便對力量演進史有深入了解。
【力量與生活】
由於該課涉及力量的演進,因此不少例子都具情境題的成分,在探討力量溯源時,會透過採購食物、病毒基因分折作示例。在探討力量的歷史時,我們會通過一些情境對話、史料等,從不同視角了解力量的歷史。在探討華人地區、西方社會、中東的力量演進史時,我們會透過國際時事新聞作分析,例如内地高考、三十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反恐戰爭等,增加讀者對力量的演進之深入認識。
Ch3力量計量學
引子:「借助不同的量度工具和適當的量度方法,我們便可以將力量進行量化,並進行比較,幫助我們作出明智的決定及決策。」 本課章節: 3.1量化力量的方法 3.2綜合國力及人類發展指數 3.3力量庫存 3.4力量的得失 3.5容載極限 3.6量化力量決策法 |
將力量進行量化,是一門相當複雜的學問,因為人類把力量進行量化的方法,五花百門。要從中了解每種量化方法,一點也不容易。而力量計量學的科學化分析,幫助我們有效率地了解人類是如何將力量進行量化。並透過利用數學方法,告訴我們如何對力量進行量化,並探討力量的存儲方式,以及力量可承受程度。因此,希望讀者有研讀本課時,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特別是不等式、解方程、絕對值、百分法等達到高中水平之基本概念。筆者希望讀者從力量計量學中,了解量化力量在進行決策時的重要性,從而嘗試應用量化力量的「工具」,進行分析,從而作出具針對性的決策,以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
本課的3.1節介紹量化力量的方法,在探討力量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以及量化力量的目的後,便從定量、定性的角度,探討如何量化力量。3.2節會介紹綜合國力及人類發展指數,這些方法源自國際機構或知名學者所發明。讀者需掌握計算綜合國力及人類發展指數的能力,並且透過計算結果,進行分析。3.3節會引入力量庫存,除了介紹力量庫存的種類、特性外,還會從數學角度研究力量庫存。3.4節是3.3節的延續,我們會先介紹跟力量得失相關的術語,然後透過多條數學公式,客觀分析力量得失。3.5節則探討容載極限,除了相關用語、特性外,還會探討力量吞噬的現象,以警惕讀者力量吞噬的嚴重性。最後的3.6節則探討量化力量決策法,展示力量由量化到進行決策的整個過程,讓讀者能綜合先前習得的力量計量學概念,解決日常生活的疑難。
【力量與生活】
力量計量學是一個應用性極高的課題,可以將之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筆者特意透過多個例子,讓讀者能夠應用本課的概念,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因此,在探討量化力量的方法時,筆者會通過不同例子,闡述如何量化力量。例如,我們利用定量分析法探討十項全能奥運項目、利用定性分析法探討颱風的破壞力和強弱。在綜合國力及人類發展指數部分,除了引用一些實例,也有一些自擬例子,可以讓讀者熟習計算綜合國力及人類發展指數。在力量庫存,我們會探討血庫供應、倉儲管理、能源供應等實例。針對力量得失,我們會用水庫儲水、公司現金流等,分析力量的得失情況。在容載極限、力量吞噬方面,則會藥物服用、產品質量檢查等,探討力量的可承受程度。最後的量化力量決策法,我們會進行一些專題探討,主要取材自時事新聞,例如日本排放核污水風波、俄烏戰事對經濟、糧食及能源供應的影響,讓讀者從多方面了解力量計量的重要性。
Ch4力量建構學
引子:「力量建構的過程,彷彿便是一間工廠如何將素材變成製成品之過程,這是多麼神奇、多麼特別、多麼真實。」 本課章節: 4.1力量建構學的基本概念 4.2力量建構的方法:力量創造 4.3力量建構的方法:力量毁滅 4.4力量建構的方法:力量變換 4.5無素材建構與惰性力量 4.6力量剩餘及力量浪費 4.7工廠法則的綜合應用 |
力量建構學解釋力量如何產生,它是一門既有趣、又實用的學問,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工業品的製造過程,都可以通過力量建構學去分析。力量建構學就好像「照X光片」一樣,X光片可以剖析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力量建構學便可以剖析力量「由無到有」的誕生過程,力量的建構,好比新生命的誕生,嬰兒之出生,父母定必感到歡喜;同理,一個生命的逝去,我們都會感到遺憾無比痛心,正好力量有可能遭毀滅的命運。小小的礦石,也可轉化成推動工商業發展的能源,反映力量可以轉換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以上所述的過程,統統可以用力量建構學,分析箇中的過程。與此同時,因為力量建構引致的浪費問題,值得我們關注。筆者希望讀者從力量建構的過程,懂得欣賞力量、珍惜力量、善用力量,成為有素養的力量使用者。
本課的4.1節探討力量建構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力量的建構方式及力量守恒性,並從力量守恒性推導出力量守恒性三大展現形式,以及引入力量自我建構理論和條件建構。4.2節、4.3節和4.4節都是探討力量建構的方法,分別是力量創造、力量毀滅、力量變換,我們會探討三者的力量建構過程和特性。在探討力量建構過程時,我們會應用一個名為工廠法則的概念,以拆解整個力量建構過程的投入、過程、產出。4.5節探討無素材建構與惰性力量這兩種特殊的力量建構過程,並引入惰性力量假說及工廠定律逆定理,4.6節探討力量剩餘的種類,以及力量浪費所帶來的問題,並探討力量融通泵如何解決力量剩餘所衍生的力量浪費,最後的4.7節會介紹多步驟工廠法則,引入定點分析法、建構產率,以便更深入分析較複雜的力量建構模型。
【力量與生活】
力量建構學有很多可以借題發揮之日常生活例子,例如,在探討力量守恒性三大展現形式時,會以金屬的使用作例子。在探討力量創造時,會透過三維打印、濾水程序中的加氯及加氟程序、製作生日蛋糕、藥劑調配等作例子。在力量毀滅方面,會透過金工工藝、剪紙藝術、核分裂技術等作示例,至於力量變換,則以氣體分餾、氫能汽車、石油產品的裂解等作例子。在探討無素材建構時,則以煤的開採等作例子,我們也會以食物銀行、工廠的製成品處作例子。在探討力量剩餘、力量浪費、力量融通泵時,則以資金融通、食物銀行作例子。最後的多步驟工廠法則,我們會以製作旗袍探討定點分析法,又以化學合成去探討建構產率。筆者期望這些生活事例,可以讓讀者更清晰了解力量建構學的理論,特别是工廠法則。
Ch5力量運轉學
引子:「過山車緩緩攀上半空,再在一瞬間以極速向下滑落,正好反映力量是如何進行運轉。」 本課章節: 5.1 有關力量運轉的術語 5.2力量轉錄 5.3力量轉移 5.4力量散失 5.5一次性力量運轉模型 5.6力量循環 |
力量運轉學討論力量的傳遞過程,了解力量是如何透過傳遞方式,給予力量接受者。人類透過外界獲得力量,歷史悠久。早在農業社會,透過耕種,自行生產農作物,例如稻米,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但隨着社會發展,人類不得不從外界獲得力量,才可以生存。令力量運轉學變得有存在的必要,小至DNA的複製,大至透過貨輪、火車、飛機運送民生物資,都是力量運轉的例子,幾乎滲透在我們之日常生活中。力量運轉學除了深入分析力量的傳遞過程,也探討如何改善傳遞過程上的不足之處,從而增加力量運轉的效率,減少力量損失,避免力量剩餘及力量浪費。尤其是面對資源短缺的問題,力量的傳遞過程,便扮演重要角色。
本課的5.1節會引入力量運轉的術語,特別是力量轉錄、力量轉移、力量循環,並且探討條件性、移轉方式、中間體與中介人三大重要概念。5.2節深入探討力量轉錄的過程,探討力量轉錄可能發生的情況、力量轉錄的形式。5.3節除了介紹力量轉移的形式外,還會探討如何應用力量轉移平衡定律。5.4節探討力量散失,特別是了解發生力量散失的原因,並引入力量散失平衡定律、力量散失不等式,以及計算散失率。5.5節探討如何建立一次性力量運轉模型。最後的5.6節則介紹力量循環,首部分介紹力量循環相關的術語,例如週期、觸發點、週期循環;第二部分則探討常見力量循環模型,例如恒定循環、可預測非恒定循環、不可預測非恒定循環;第三部分則應用力量創造、力量轉移、力量散失等概念,以及數學方法,探討特殊力量循環模型;最後便利用流程圖,建立涉及條件循環的力量循環。
【力量與生活】
由於本課有不少涉及力量運轉的術語,為了加深讀者對相關術語的了解,需要引入多個貼近日常生活的例子。例如在探討力量轉錄的過程時,主要以DNA複製、學習知識作深入分析,在力量轉移方面,示例包括輸血過程、權力轉移、現金流等。在力量散失,我們會從輸電過程、產品運送過程分析如何計算散失率。在一次性力量運轉模型,我們會透過麵粉過篩、運送食水等去探討如何建立一次性力量運轉模型。在力量循環方面,我們會以銀行往來戶口、血庫供應等探討恒定循環、可預測非恒定循環及不可預測非恒定循環,以及透過定期存款、可再生林木等探討特殊力量循環模型。最後之條件循環,則以公司庫存管理、水壩排洪作例子。
下星期將繼續探討《力量研究系列》預期分享内容,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1.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ook/597
2.
https://www.startribune.com/bookmark-as-libraries-change-we-lose-little-pieces-of-history/399913931/
3.
https://offbeatbros.com/types-of-measuring-tools/
4.
https://populationeducation.org/6-ways-to-reduce-factory-pollution/
5.
https://www.entrepreneur.com/leadership/welcome-to-the-entrepreneur-roller-coaster-heres-how-to/3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