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4年第6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7年算術科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7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今天是大年初二,敬祝各位新年快樂!《甲辰新年賀辭》已於昨天大年初一發佈,連結為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4/02/blog-post.html

 

今天同時也是車公誕,時任鄉議局主席劉業強為本港求得第十五簽中籤,而時任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則為沙田求得第五十簽上籤。簽文如下:

 

第十五簽:中籤

簽文:斧斤持以入山林,未得之時那處尋;損了良材失卻力,勸君留住待春臨。

解曰:家宅平吉,占病作福,婚姻不合,自身平安,求財未遂

 

第五十簽:上籤

簽文:困甚離家歲月長,失群孤雁正思量;馬牛不及終須及,縱事無方卻有方。

解曰:先難後易,家宅安吉,自身平安,求財大吉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4211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7年算術科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7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及題目詳解,也會有個人回饋: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個人回饋

該年度的試題,整體難度中等。當中有8題因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以致難以甚至不足以回答此等題目,被視為具挑戰性題目,佔全卷10.7%,比率較1966年顯著下降。而本年度「Out-syllabus」題目多過去升中試題目之「翻炒」,估計同學只要熟知1962年至1965年試題之做法,要作答本卷應該沒太大問題。箇中例子眾多,小編在此不多花筆墨詳加探討。

 

由於小學課程多次修改,有個別題目小六同學未必知道如何作答。8題「Out-syllabus」題目,2條來自非十進制單位運算、5條來自百分變化、賺率、1條涉及多位數除法,以往的課程是涵蓋的,但現在皆需要有初中基礎才可以作答。至於涉及正比例、反比例的題目,本年卻不見縱影。反映全卷深淺程度開始有所變化,最大的特點是複雜運算較往年有所減少,重心放在考查學生基本數學概念及基本運算,而非過度繁雜之運算,因此非十進制單位運算題數也較往水明顯下降,也是意料之内。綜觀而言,該年度的試題亮點不太多,大多是中規中矩的,真真正正的剔手題目不多,問得挺直接。基本上只要「熟書」,八成甚至九成得分也是可以的。

 

本年度的總題數跟上年相比也有所減少,全卷有75題。不過,需要在四十五分鐘内完成全卷,始終非常困難。因此,特別需要同學提高運算速度,並且以「快而準」的方法,短時間内完成大量題目,這令考試難度大大提高,考生不可能做完全份試卷。雖然如此,小編仍值得大家試做1967年香港中學入學考試試題,大家可以參考小編提供的作答時間建議,作答該年度之試題,再看看自己答對多少。希望大家能從本試卷中有所得着。

 

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6年算術科試題取自下列報章,特此鳴謝:

《華僑日報, 1967-05-04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