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3年第24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3年算術科試題分析(上)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3年算術科試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本人於20231123日,跟其他TA(主管SEN事務之TA除外,校方另外安排相關成員拍團體照)、全體教師、實驗室技術員、言語治療師、註校社工及體育助理一起「夢幻合影」,拍攝教職員團體照。事實上,本人對此安排感到驚訝,因此本人從無想過有如此安排,以為跟其他非教學職工拍攝。因此,對於只在該中學做了不足三個月的我而言,能夠跟其他教師一同拍攝,實屬榮幸。某程度也證明本人已完全融入這個「大家庭」,對日後衝刺PGDE課程及教學實習的我而言,有莫大幫助。

 

至於箇中細節,礙於本人的身分,故不方便向外界發佈,只可以向朋友發佈含有相關細節之内容,並列作非公開Facebook帖子,另加非正式合照。為表達對這次拍攝安排的高度重視,在拍攝日完結後,有關帖子於當日晚上以最短時間撰寫,一邊吃晚飯、一邊寫文,快速完成檢查後便立即發佈。由於在晚間倉卒撰寫,並即時發佈,結果沒有注意到文末有一個錯字,足以改變表達原意,收到讀者回饋後已立即修改,並已向該讀者私信回覆,感謝讀者提出相關回饋,並承諾日後會更小心進行校對工作,以免重蹈覆轍。就本次失誤,現向所有讀者誠心致歉。

 

到了翌日,即1124日,為學校旅行日,本人在校方的編配下,安排本人到大棠有機生態園(為校方安排之其中一個旅行地點),執行特別任務,拍攝活動照片,再跟同學保持良好互動,營造良好的活動氣氛。期間正副校長到場「探班」,視察旅行地點、環境,大家在生態園遊覽一會兒後,便跟大隊直奔燒烤場,了解燒烤安排。待正副校長改往其他旅行地點「探班」後,便開始今天的「重頭戲」,而大家也開始進行燒烤前準備。因為本人是教職員,故跟其他同事坐在同一桌。更有趣的是,大家似乎很重視燒烤過程、效率,於是大家便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有些負責「透爐」以及加燒烤炭、有些負責處理食材、有些負責食材之燒烤、有些負責塗蜜糖以及檢查生熟程度,就好像一間小型食物處理中心,還差點以為自己正身處露天餐廳。雖然活動時間短暫,但大家也相當珍惜這個一起相處、一起共膳的機會。這一天,不論TA,還是身兼訓導工作的教師,都可以通過旅行日,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無論是拍攝團體照,還是學校旅行日,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目的,便是學會與同事相處,同心協力、同甘共苦,也為本人爭取到令自己暫時「Relax」的機會。尤其是學校旅行日,更讓本人可以放下身段,一起跟同事有講有笑,分享工作趣聞。坦言承認,對於一位身上太多的包袱、承受過多且多方面壓力的我而言,一直無辦法好好處理同事之間溝通、互動,幾乎每次都弄得很拘謹,只能通過不斷學習和通過不同途徑,試圖解決這條「難題」。未來仍要在該中學持續效力,能否在三年内深得同事「真傳」,成為一位獨當一面之教育工作者,而又可以跟同事有效進行溝通、互動,是本人於該校重要工作目標之一。希望通過學校旅行日,讓我好好地跟同事進行深度交流,了解大家的近况及工作目標,再嘗試將同事關係轉化為朋友關係。即使有生之年,要重回母校工作,也可以持續跟這些朋友,保持緊密聯繫,為本人留下最珍貴,而别具意義的工作回憶。

 

在撰寫本次筆者快訊時,内心可謂相當複雜,也意識本人實踐母校校訓「堅毅自強」的時候,好像有一個大前提。便是在堅持理想、竭力完成目標的同時,要學會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合力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過去的我,孤軍作戰,甚麼事情只靠自己,唸副學士、大學本科也不例外,對於組員持利益關係,甚至抱持不信任組員的態度,去應付Group Project,只為爭取好成績。甚至連當天要燒烤,本人也一度打算自己一手包辦,自行拿食物、自己處理食材、自己將這些食材烤熟。但是,當我眼見同事們在燒烤期間分工合作,令我不知不覺間接受這個安排。而當我享用集眾人合力完成燒烤工序的食物時,才讓我隱約明白:不是所有事情,可以通過獨力承擔來解決。無論從事是教育工作,還是教育研究,都需要同事通力合作,發揮團體精神,這才是成就大事的一條「鑰匙」。未來之PGDE升學大行動,必須將個人戰,轉變為團體戰,在全校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應付PGDE升學大行動帶來的挑戰,以積極、負責任、不屈不撓之精神,貫徹始終,成就理想,探索屬於我的光輝未來,最終美夢成真,成為一位獨當一面的教育學家。

 

各位讀者,「寶仁工作室」在符合堅守法治、誠實可信、廉潔公正、行事客觀、不偏不倚、政治中立之原則下,仍會繼續運作下去。只要不影響本人的事業及學業,在工餘時間參與「寶仁工作室」之運作的話,本人仍能通過「寶仁工作室」,帶給讀者無限的可能性。唯不排除會出現無法逢星期日定期連載的情況,敬請讀者諒解。

 

另外,由於本人有正職,需要在學校工作,投入網誌運作的時間始終有限。極有可能發生因為「眼花」,在校對過程中,沒有發現錯字,而向外界發佈的情況。一旦發現有錯別字,版主會立即修改。同時歡迎讀者向版主提出,如果收到相關回饋,除立即修改外,也會向該讀者作出回覆,表示已即時修改,並感謝提出相關回饋的讀者。因為這些回饋,不但對「寶仁工作室」提供有用的指導,還有助警惕版主日後要更小心進行校對工作,更可鞭策網誌日後要更加審慎處理相關內容,以免重蹈覆轍。

 

確保網誌及Facebook帖子内容準確無誤,是作為版主的責任。但是,在運作過程中,難免會再遇到同類事件。為此,工作室將持續檢視網誌及Facebook帖子内容,以及所收到的回饋,再考慮會否調整寫作方向,以及有沒有必要改用可能引起歧義、爭議的字詞,以後不會用在本網誌及Facebook平台上。若然再次因此收到相關回饋,可能令工作室多年來的努力,也會付諸東流。因此,希望每位支持工作室持續發展的讀者,可以出一分力,讓工作室在得到讀者的支持及協助下,能夠持續運作下去。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31126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3年算術科試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3年算術科試題,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及題目詳解。由於題數眾多,本星期只發布其中一半題目,另外一半則在下星期連載,而個人回饋則在連載該年所有試題之分析後,才一同發佈: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個人回饋

(個人回饋將於連載該年所有試題之分析後,才一同發佈)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3年第23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感謝上天之恩典,本人成功於20231117日,獲得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信,正式引薦本人入讀PGDE,並在成功錄取後,協助本人理順本人在校内進行教學實習的行政安排。第一批推薦信是有專用表格的港大、教大,至於用於中大、浸大之校長推薦信,因為要用校方專用信紙,且跟首批推薦信之内容吻合,要延至下星期才獲得。而本人已火速向港大提交PGDE入學申請,提交申請日期為20231118日,並已提交所需證明文件,包括上文提到的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信。除了教大確定不開辦中學數學主修,不會向教大提交入學申請外,港大、中大、浸大均確定會在下學年提供中學數學主修,並交代入學申請安排,其中中大於1120日開始受理,而浸大則為121日。

 

本人成功獲得校長推薦信及教學實習同意信,是校方對本人工作表現的認可。自94日打卡上任以來,一直認真工作,嚴守堅守法治、誠實可信、廉潔公正、行事客觀、不偏不倚、政治中立之原則,為了來年可以入讀PGDE,一直拼命履行教學助理TA職務,深受校内教師的對本人工作表現的認可、認同,並願意交託重要任務予本人。包括但不限於處理考試組工作、優化訓導記錄系統、跟進健康校園、課外活動、公民、德育及國民教育、生涯規劃、IT組之行政工作,以及時數更長、次數更多之代課,其中逾半來自副校長之委託。這使得本人的工作内容,比其他TA來得更廣闊而全面,更加像當一位無教學大權、專職做行政工作之教師。有助本人隨時「轉正」做教師,也協助本人考取「檢定教員」資格而鋪路。難怪主管TA事務之教師,也對此讚譽有加,更期盼本人要為此堅持下去,未來可期,但前提是不宜太緊張,放輕鬆一點。

 

小編提交三校PGDE入學申請後,將繼續如常工作,並在工餘時間持續跟同事交換情報,於工餘及午休時間在校研讀學校内部公開文件,以了解校内運作及基本校政方案。以及跟訓導組同事「偷師」,在教員室默默工作和吃午飯時,順道聆聽訓導老師與違規同學之對話,尚有訓導老師打電話跟家長會談的情況,以了解日後要處理甚麽個案。雖然這樣向同事「偷師」,是有點離譜,以及可能有「利用職務方便接收情報以利升學」之嫌;但既然在同一個教員室工作,聽到相關對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若果能因此有所得着,那倒算是一件好事。

 

另外,四天後就是學校影全體相的日子,不排除會參與其中,成為全體相的「一分子」,除了每天上班必備的企領裇衫、長褲、皮鞋、皮帶外,當日更額外結紅色領帶(乃配合該校校呔配色),執好儀容,迎接這天的到來,影全體相後之翌天,為學校旅行日,將兵分四隊,在不同旅行地點活動,作為TA的我,將會跟其中一個大隊「去旅行」,執行特別任務。完成後,中午才跟其他老師一起「圍爐」燒烤,大家彼此分享工作上的點點滴滴,更是為未來迎戰PGDE而鋪路。

 

各位讀者,「寶仁工作室」在符合堅守法治、誠實可信、廉潔公正、行事客觀、不偏不倚、政治中立之原則下,仍會繼續運作下去。只要不影響本人的事業及學業,在工餘時間參與「寶仁工作室」之運作的話,本人仍能通過「寶仁工作室」,帶給讀者無限的可能性。唯不排除會出現無法逢星期日定期連載的情況,敬請讀者諒解。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31119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後半部分之試題分析,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及題目詳解,也會有個人回饋: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個人回饋

該年度的試題,整體難度中等至中等偏深。當中有25題因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以致難以甚至不足以回答此等題目,被視為具挑戰性題目,佔全卷三分之一,一般小六同學在作答本卷,可能會感到比較吃力。而本年度「Out-syllabus」題目多為1956年至1959年的「翻炒」,估計同學只要熟知1956年至1959年試題之做法,要作答本卷應該沒太大問題。箇中例子眾多,小編在此不多花筆墨詳加探討。另外,本年度跟上年一樣,仍然有涉及統計圖的題目,今次更新增了比例尺題目,程度不高,相信同學可以做到。

 

由於小學課程多次修改,有個別題目小六同學未必知道如何作答。例如百分率中賺率的計算、單利息,以往的課程是涵蓋的,但現在皆需要有初中基礎才可以作答。也有些涉及正比例及反比例,現行小學課程隱晦地要求同學處理正比例及反比例問題,例如通過分數處理比例問題,甚至有教科書提及歸一法。唯本人實做一遍後,覺得儘管不知道正比例及反比例,仍然可以作答的。綜觀而言,該年度的試題亮點不太多,大多是中規中矩的,真真正正的剔手題目不多,問得挺直接。基本上只要「熟書」,八成甚至九成得分也是可以的。

 

本年度的總題數因考試改制,全卷只有75題,但需要在四十五分鐘内完成全卷,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特別需要同學提高運算速度,並且以「快而準」的方法,短時間内完成大量題目,這令考試難度大大提高,考生不可能做完全份試卷。雖然如此,小編仍值得大家試做1962年香港中學入學考試試題,大家可以參考小編提供的作答時間建議,作答該年度之試題試題,再看看自己答對多少。希望大家能從本試卷中有所得着。

 

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取自下列報章,特此鳴謝:

《香港工商日報, 1962-05-12

《華僑日報, 1962-05-14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3年第22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分析(上)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涉及課題、個人回饋,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及《工商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62年算術科試題,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及題目詳解。由於題數眾多,本星期只發布其中一半題目,另外一半則在下星期連載,而個人回饋則在連載該年所有試題之分析後,才一同發佈: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個人回饋

(個人回饋將於連載該年所有試題之分析後,才一同發佈)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並有題解與分析,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