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每年六月,都是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紙筆評估舉行的月份。除了校内的監考員外,評估行政主任以及評估行政助理,在TSA紙筆評估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今年六月,本人有幸參與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紙筆評估之考務工作,並擔任評估行政助理,獲得不少寶貴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本篇將簡單介紹全港性系統評估及紙筆評估下評估行政助理的角色,最後會分享本人的工作進程以及事成後的回饋。
每年六月,都是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紙筆評估舉行的月份。除了校内的監考員外,評估行政主任以及評估行政助理,在TSA紙筆評估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今年六月,本人有幸參與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紙筆評估之考務工作,並擔任評估行政助理,獲得不少寶貴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與此同時,外界對TSA的爭議,依然存在,作為評估行政助理,會如何面對這些爭議?好使TSA可以順利進行?為此,小編將簡單介紹全港性系統評估及紙筆評估下評估行政助理的角色,最後會分享本人的工作進程以及事成後的回饋,跟大家一起探索評估行政助理不為人之的一面。
全港性系統評估簡介
在過去,本港學校是通過香港學科測驗(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以評核學校學生的整體質素。香港學科測驗適用於小一至中三學生,除了中一有甲卷和乙卷,在中一開學前及學年末使用外,其餘年級一律只有一卷,在學年末使用。在香港學科測驗中,以中一甲卷最為重要,因為中一甲卷通常會被中學安排在剛收取新生的時候進行,目的通常是進行編班之用,因此又被俗為編班試,又稱「中一編班試」。香港學科測驗只考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三科,其中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均設有讀寫、聆聽兩部分,而小學則在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只限小三)再設有說話部分,全面考核學生的語文水平,特别是母語,除了中一甲卷,香港學科測驗其餘年級於每年五月至六月進行,而中一甲卷便會完成中一新生註冊程序後,於每年七月進行,並且在香港學科測驗完成,視乎學校要求,派員收集評估物資,集中銷毁。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A6%99%E6%B8%AF%E5%AD%B8%E7%A7%91%E6%B8%AC%E9%A9%97)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907160802fw_/http://www.ed.gov.hk/ednewhp/school/hkat/Chinese/download/pri_c.PDF)
(資料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709010456fw_/http://www.ed.gov.hk/ednewhp/school/hkat/Chinese/download/sec_c.PDF)
2004年,教育當局委託考評局推行「全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TSA)。目的是為了協助學校及政府了解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一般水平,並根據所得資料,制定改善學與教成效的校本計劃和教育政策。學校可參照該校與全港成績的差異。以了解其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是否達全港水平。並善用有關數據,因應學生的強、弱項,提供適切的教學安排。該評估於2004年年中、2005年年中及2006年年中分別在小三、小六及中三級首次推行,同時取代香港學科測驗的原有功能。整個TSA跟香港學科測驗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定位是公開試。換言之,公眾可以從網上得知TSA的歷屆試題及每年學生之整體表現;而香港學科測驗是保密性甚高的測驗,公眾難以得知歷屆試題及每年學生之整體表現。第二是TSA只限小三、小六、中三這三個年級的學生參加,但香港學科測驗則涉及所有年級。
TSA跟香港學科測驗一樣,考核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三科,不同於香港學科測驗的「一科一卷」制。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將不同語文能力,如聆聽、閱讀,分開不同試卷應考,而數學則只有一份試卷。在新安排了下,小三、小六及中三之中國語文設有閱讀、寫作、聆聽、說話及視聽資訊五個卷別,小三、小六英國語文設有閱讀及寫作、聆聽、說話三個卷別,而中三英國語文設有閱讀、寫作、聆聽、說話四個卷別。筆試的考試時間,因應年級的高低有而所不同,最短十五分鐘,最長可達七十五分鐘。而TSA也被分成抽樣評估、紙筆評估兩部分,其中抽樣評估在每年四月或五月進行,小學之說話、視聽資訊評估,以及中學之說話評估,僅以抽樣方式,安排部分同學應考,而需要考試調適的同學,除非校方將之納入可抽樣名單外,將不會參與抽樣評估,因為其評估卷别的特性,不能夠為學生提供調適措施。而其餘卷别則安排在六月份之紙筆評估進行,第一天考中國語文,而第二天則考英國語文及數學,所有學生均須參與紙筆評估,不論該生有沒有考試調適。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zh/Introduction.html)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85%A8%E6%B8%AF%E6%80%A7%E7%B3%BB%E7%B5%B1%E8%A9%95%E4%BC%B0)
由2008年開始,全港性系統評估正式引入網上評卷系統。試卷設計出現重大變化,包括引入電腦條碼、不可在框線外書寫,多項選擇題的作答方式改為塗黑圓圈,並且要用鉛筆作答多項選擇題。而中三級的筆試試卷,更被拆分成試題簿和答題簿,學生必須將答案寫在答題簿,而中國語交科寫作評估則仍保留試題答題簿的安排。上述行政安排沿用至今。因為上述改變,監考員及評估行政助理的職責因此而增加,附加了要檢查有沒有貼上電腦條碼貼紙,而監考員必須在派發試卷後,指示學生貼上電腦條碼貼紙,否則會影響答卷掃描及閱讀。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0rLGOWgfdo)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sryaLXS6g)
全港性系統評估本質上是考試,設立以來已產生不少爭議。首個爭議是頻繁的考試,因小六同學要同時面對呈分試、全港性系統評估、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教育局在2011年11月15日宣佈,決定以梅花間竹的方式,暫停進行雙數年份(如2012年、2014年等)小學六年級的全港性系統評估。但考評局仍會向學校提供有關試題,讓學校自決是否參與,並作評估。雖然如此,在單數年份(即2013年、2015年等)參與全港性系統評估的小六同學,仍可能參與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不可完全解決頻繁考試之問題,因為大多數中學仍以此測驗的成績,為中一新生編班,在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下,仍然有一定影響力,主宰學生的教學語言,儘管此測驗的成績不影響下年度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
到2015年,因應小三TSA存廢爭議,教育當局決定修改TSA應考安排。小三TSA紙筆評估改為抽樣全校百分之十的同學,被抽中的學生需要參加整個紙筆評估,包括需要考試調適的同學,但仍然保留全級參與安排。在2018年,有約230間小學,表示會安排全級參與,佔全港小學近一半。而小六、中三TSA紙筆評估則仍需全級參與。
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
由於本人的側重點為全港性系統評估紙筆評估,所以評估行政助理的職責描述,以紙筆評估作準。考評局將委任至少一位評估行政助理AAA,在被委派學校的評估行政主任AAS監督下執行職務。其中每間有八班或以上需全級參與的小學會安排兩位,其餘則安排一位。在評估日前,考評局會安排培訓,以協助他們了解自身之工作。基本上,評估行政助理在評估行政主任的協助,負責交收物資、監考、處理異常事故三大職責,待會我們會深入探討,所有行政程序均以公開發佈的文件作準。
評估行政助理的第一個工作是交收物資,評估行政助理在評估行政主任的協助下,需要開拆評估物資箱,並點算所有評估物資。確保數量正確後,便分發評估物資予監考員。在完成評估後,則需要檢查所收回的評估物資,尤其檢查答卷數目、有沒有貼上電腦條碼、有沒有填妥報告書和點名單。在檢查完成後,需要把裝有評估物料的封套密封,並且與評估行政主任加簽後,然後將之放入物資箱,再由速遞公司派員收回所有評估物資。第二是巡察,評估行政助理以間接方式展開監考工作,他們會在課室外的走廊巡察,監察整個評估過程,是在保密、公平、公正的情況下進行,以為向監考員提供協助。最後是處理異常事故,主要是處理試卷數量不足、光碟或影碟播放故障兩大問題。而如果涉及抽樣個别小三學生應考TSA之個案的話,便需要按學生抽樣名單,宣告那些要參與筆試,然後帶他們到指定地點應考。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zh/SecQuiGuide.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zh/seminar_20230323/aas_sem20230323.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zh/PriQuiGuide.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zh/seminar_20230418/aas_sem20230418.html)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en/2023QuickGuidePri/QG_P_Part5b1_Chi.pdf)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en/2023QuickGuidePri/QG_P_Part5b2_Chi.pdf)
(資料來源:https://www.bca.hkeaa.edu.hk/web/TSA/en/2023QuickGuideSec/QG_S_Part_5b_Chi.pdf)
擔任評估行政助理,任重道遠,薪酬自然也挺可觀。按招聘單張的描述,以2023年標準去計算,完成培訓並成功完成至少一天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可以有221元報酬,每完成一節評估行政助理(完成一天上午工作算作一節,如果當天同時要完成上午及下午之工作,則算作兩節,這個安排適用於設有上午班、下午班之小學),可以有338元。若果工作表現良好,可以獲當天酬金之40%作獎金,即338*0.4=135.2元。若果要在東涌工作,另加每天135元津貼,而如果在離島、禁區工作,更可以有每天270元津貼。處待命階段的待命評估行政助理,如最終無被委任,一節評估為71元。擔任評估行政助理要求不高,只需具備HKDSE五科Level 2包括中英文,以及完成中學課程即可。因此,一些大學生會擔任評估行政助理,當作暑期工。
(資料來源:https://epo.hkeaa.edu.hk/epms/epos/doc/AAA%20Information.pdf)
為何選擇當評估行政助理?
選擇當評估行政助理,原因多多:第一是本人估計六月沒有任何正職,加上畢業資格又要在六月中才有決定,基本上有大量空閒時間,可以擔任評估行政助理;第二是本人對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有極為透徹的認識,這些行政文件已反覆看了至少十年,且本人曾於2010年、2013年、2016年分别應考小三、小六、中三之TSA紙筆評估,很清楚TSA紙筆評估的運作,有助本人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全力協助評估行政主任;最後是為日後從事與公開試相關的教育研究,作好準備。由於本人的教研究範疇,涉及公開試,要在這方面有具針對性的研究成果,不可以只是分析考試課程、歷屆試題,而是要以試場主任、監考人員等考務人員身分,參加與公開試相關的考務工作。這才可以有「第一身經驗」,真正知道這個公開試的現況,從而找出要從那個方向推進公開試之研究工作。所以參與評估行政助理之工作,對有意成為教育學家的我而言,非常重要。
雖然只是做四天評估行政助理,但也算是開啟本人的事業路,對未來尋找與教育相關的工作,有極大幫助。皆因全港性系統評估是本港規模甚大的公開考試,所有小三、小六、中三學生,都需要在六月接受中、英、數三科的紙筆評估。其成績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與學政策。加上涉及考生人數保守估計高達十五萬,一定要認真處理。而今次獲任命評估行政助理,將有助本人對全港性系統評估,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由考生升格為考務人員。同時這四天的考務經驗,也有助本人日後從事與公開試相關的教育研究,也為本人爭取到不少談判籌碼,大大增加本人獲聘用為教學助理的機會。故本人極力希望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可以順利完成。
工作進程
接下來,我會講講工作進程:
在五月中,本人收到通知,指考評局決定聘用本人出任2023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之評估行政助理AAA,即時生效。將負責在6月7日、8日、14日和15日,在中小學協助評估行政主任AAS及監考員執行工作,包括交收評估物資、監考、處理異常事故等。由這一刻起,直至評估終結,都必須把評估行政助理的身分,絕對保密,也不可以向外界透露任何與評估有關之資訊,除了已在考評局官網發佈之公開材料。此後,本人於某天參加了考評局提供的工作簡介會,按招聘單張的描述,培訓在5月24日晚上、5月27日下午、6月2日晚上任一時段進行,地點為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培訓時數一小時半,以了解於評估進行期間的角色及職務,並獲得一封任命信,而任命信的内容、格式,大家也可以在考評局官網中看到。同時也需接受技能測試,以確保知悉評估行政助理的工作。
(資料來源:https://epo.hkeaa.edu.hk/epms/epos/doc/AAA%20Information.pdf)
到6月7日,是小學TSA評估日的第一天,應考中文科,本人在某小學報到。基於保密原則,不能透露工作地點,以及委派了多少位評估行政助理。但是,按公開文件之描述,一間小學可獲委派一至兩位評估行政助理,視乎需應考的班數而定。在6月8日,本人繼續在小學擔任評估行政助理,而第二天是應考英文科、數學科。到6月14日,是中學TSA評估日的第一天,應考中文科,本人在某中學報到。同樣基於保密原則,不能透露工作地點。按公開文件之描述,每間中學只獲委派一位評估行政助理。在6月15日,本人繼續在中學擔任評估行政助理,而第二天是應考英文科、數學科。順帶一提,在TSA評估日前,已了解行程路線,以及知悉使用甚麼交通路線,並實地試搭一遍,以確保萬無不失。
感想與回饋
今次擔任評估行政助理,最大的挑戰是經常站立,以及多次外出執行任務,在體力上是一大挑戰。由於職務需要,本人需要每四十分鐘在班房外巡察一次,特別針對剛剛開始另外一卷之評估,以及聆聽、視訊評估進行期間。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評估行政主任跟本人巡察,如果有突發事件,本人得需趕往評估室解決,事後再向評估行政主任匯報。另外一個是點算試卷,按照指引規定,評估行政助理需要協助評估行政主任檢查收回來的評估物資,並且由監考員看着本人點算試卷的過程。為防答卷數目出錯,我要先檢查答卷封面是不是已貼上電腦條碼、是不是已在封面填寫正確資料,以及答卷是不是依學號小至大排列,沒問題才正式數算答卷。而是檢查之過程中,也發現有數份卷之封面填寫錯誤資料,需要即時更正。整個過程其實是挺吃力也不討好,因為監考員是一擁而上。他們或有可能要跟進其他課堂,或者監考下一節考試,務必要加快工作流程,也是評估行政助理工作一大「挑戰點」。另外,將之放回原來的物資箱,也是另一大「挑戰點」。評估行政主任跟我都需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可以合力把裝有評估物資的封套,放回原來的物資箱。由於空間有限,如果將之塞進箱内,完全是一門「大學問」,所幸不論是中小學,所有裝有評估物資的封套,都可以順利放回原來的物資箱,不用另加紙箱。
在執行評估行政助理職務期間,評估行政主任之角色非常重要。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評估行政主任處事都是相當主動的,因而為本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氛圍。在巡察的時候,評估行政主任也會一同參與,以提供支援予監考員,個人認為是一個好做法。事實上,從評估時段的編排、工作特性去看,確是容許評估行政主任與評估行政助理一同參與巡察工作。當然,巡察過後的評估狀況,千變萬化,不能保證巡察過後無異常狀況發生,打個比方。在巡察過後,在某班無法播放光碟進行聆聽評估,只好找技術人員,再一起前往涉事課室。如果只是監考員不知道如何播放光碟,還算好些。但是,如果播放系統故障的話,便要找評估行政主任求助,看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若果是光碟有問題,還要連備用光碟也用不到的話,就更麻煩,不但要找評估行政主任求助,還要請評估行政主任致電考評局要求協助。
在評估行政安排上,也給我看到執行上的另類方式,甚至比指引描述的「更高章」。按照指引,需要離開原課室以進行評估的同學,因為電腦條碼貼紙在原課室,所以指引的做法是評估完成後先收回答卷,再由監考員代該同學貼上電腦條碼。但在我的觀察中,發現我工作的中小學,為免引起行政混亂,均派員由原班房獲取這些電腦條碼貼紙,再交予需要離開原課室以進行評估的同學,再由他們自行在卷上貼上電腦條碼。又或者「索性」抽出這些電腦條碼貼紙,放在需特別安排學生的評估物料上,由監考員直接派發予同學。這就可以確保答卷上肯定貼上了電腦條碼,於本人再次點算答卷時,可以做少一項工作。另外,本人也從中觀察到一些相當罕見的調適安排。在中小學TSA,調適安排多為用放大卷、加時、分開進行評估、朗讀卷上之題目;但本人也目擊到有某校之少數同學,需要用電腦讀屏器,協助作答。所謂電腦讀屏器,便是考生在頁面上選取試卷當中的某字、某詞、某句、某段等,電腦會將之讀出。相比起單純朗讀卷上之題目,這個安排是重覆的,尚可以由考生決定還取字段範圍,且不限題目,任何内容包括閱讀篇章均適用。至於箇中的進一步運作,就請各位讀者自行考究。
(資料來源:https://www.hkeaa.edu.hk/DocLibrary/Candidates/Special_Needs_Candidates/2019_Guidelines_for_Selecting_Special_Arrangements_Sec_chi.pdf)
結語
參與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紙筆評估之考務工作,並擔任評估行政助理,是本人的一大榮幸。而這份「臨時」、「有時限」工作,也極可能是本人目前最後與教育相關的工作。因為在截稿當天,就業形勢早已出現重大變化,公務員職位接二連三有面試機會。其中一個已在6月12日完成,另外一個將在6月下旬進行,尚有一個也大可能有面試機會。目前,本人應徵三個公務員職位,其中一個是合約、另外兩個是常額。如此高的「命中率」,着實令本人驚訝。如果事情繼續發展下去,有公務員職位取錄信也在所難免。正如《浸大數學札記》最後一課提到,一旦公務員職位順利取錄,我的教研之路將會出現重大阻礙,要改為攻讀其他學位深造學位,以捍衛本人的學者生命。在不可以阻止命運流轉的情況下,如果有公務員職位取錄信,就必須暫時放下理想,以公務員的身分,加入政府,成為家人、親戚眼中的「好榜樣」,面對這個「好榜樣」,也可以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因為99.9%是天意,人為成分不足0.1%,是家中的經濟情況,不容許本人再戰教育文憑,必須盡速覓得工作,還要是鐵飯碗、年年加薪之公務員。
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本人格外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同時把握大好機會,認真考察TSA紙筆評估的運作過程,努力從中找研究靈感,探討在PhD畢業論文上大談TSA的可能性。畢竟想要當一位教育學家,還主力研究公開考試,擔任評估行政助理是必須的。誠然,光靠評估行政助理之經驗,是不足以用來進行公開考試研究,尚須本人大量翻閱文獻,以及深入考評局行政中樞,才可以道出真諦。而這個工作機會,只是開啟本人教研之路的其中一條鑰匙,剩下的就得需靠自己的努力,自行尋找了。除了跟教研工作有關,評估行政助理本身也需融入學校的日常運作,不可以完全當自己是「局外人」,而是學校的一分子,共同參與學校的TSA工程,跟同學共同應付TSA這個燙手山芋。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也趁機考察學校的行政及運作,當自己是一位主理考試行政工作的教務助理,幫學校渡過這個考試週。順道了解考試週期間之大小事,如漏帶計數機、用原子筆在多項選擇題答題紙中作答、遲到等。這些對本人日後投身教育工作,也有一些幫助,都算是值回票價。
此外,本人也已經就近期的就業形勢,作出「没有最壞、只有更壞」的升學規劃。一旦公務員職位順利取錄,會立即開展升讀香港中文大學之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的升學行動。在一年内儲下至少五萬至六萬,作為起始資金,以支付首年學費,同時爭取文學碩士的Unconditional Offer,以半工讀方式兩年内完成。成功的話,便會進行研究,看看應如何爭取城大PhD或至少MPhil之Conditional Offer,並決定將主力研究數碼人文。若果都不成功,將以遙距方式完成香港都會大學之中國人文學科榮譽文學士,再以此升讀城大MPhil。當然,這只是本人的理想方案,不能保證理想定必是現實。畢竟升學及就業形勢千變萬化,今天所作出的決定,在未來仍有可能要作出修改。但很肯定的是,一定要為最壞狀況做好準備,否則到了那時候卻兩手空空,對未來的教研生涯,絕對有負面影響。
各位讀者,下星期將繼續「知識百寶箱」的連載,跟大家探討本港其他公開考試,敬請讀者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