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0年模擬試卷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2025救主復活日特別賀辭 工作室已於2025年4月20日發佈《2025救主復活日特別賀辭》,連結為「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5/04/2025121970.html」。重心放在與母校的關係,以及教育學家的成真之旅,除了簡述打算重回母校的原因外,也包括一整套為重返母校所制定的應對方案,涵蓋面試、接受教席及離任過渡、與母校之交接三方面,以平安重返母校、減少對原校的傷害為目標。 升學統一作戰計劃 工作室在「升學統一作戰計劃」下,筆者決定擴大母校戰線,在4月20日救主復活日,利用WhatsApp發送網誌文章連結並作出回任母校之宣告,透過擴展讀者群,讓更多母校教師得知工作室之存在,以爭取更多母校教師的支持。這個做法果然奏效,得到更多母校教師的高度關注,相關教師已由主任擴展至副校長,並收到不少母校教師的鼓勵、具建設性之建議,甚至是金石良言。在此,筆者非常感謝所有關心本人近況的母校教師。誠然,筆者要重返母校效力,面對的挑戰遠比想像中更多。要如何在發揮自己在文件、文字、系統化管理的優勢之同時,在待人接物、課室管理上加以進步,是本人之最大挑戰,加上身份、角色上的不同,對自己之期望與要求必須訂得更加高才行。 至於原校戰線,則選擇在4月20日救主復活日,主動向近三十位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達四成),上傳一幅由本人自製的圖片,並寫有一段拉丁文-Post Tenebras Lux,意指黑暗後必隨光明,相關圖片也透過《2025救主復活日特別賀辭》同步發放。除了敬祝同事復活節快樂外,也是本人給同事的一個「心理安慰」。由於「聖旨」即將向本人下達,時候一到,筆者就要帶着「聖旨」,重回母校的懷抱。筆者意識到這是發表節日祝福的最後機會,所以經過兩晚的思考後,還是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向近三十位教師發送節日祝福,作為本人離任原校前的微小謝禮。好使自己大感放心,再繼續推動接下來的升學工程。目前筆者正密切關注原校會否釋出合約教席。 為了增加升學勝算,筆者決定新增一條新戰線,便是官校戰線,在部分同事之建議下,筆者已透過EDB「申請官立學校臨時教學職位的電子表格」,將本人的名字列入名冊,官校會優先考慮列在名冊之人選。如果有合約教席空缺,相關官校會致電本人了解意願,而不會透過刊登招聘廣告,作公開招聘。 出現重大事故、陷入重大危機
工作室發出「黑色警報」 在4月24日,筆者收到可靠情報,表示校內有一位教學助理拿到PGDE Offer。由於該名教學助理在校年資不足一年、工作表現中規中矩,獲取錄之學科又是「細科」,而非筆者報讀之「主科」,立即引起筆者高度關注,心情複雜、情緒低落,及後更讓筆者徹底崩潰,差點在學校流下「不甘心」的眼淚,難以接受這個更加殘酷的現實。 在確定情報屬實後,應急管理組於當晚立即召開只有版主之「緊急會議」,帶着難過的心情,研判最新升學形勢,會上筆者嚴肅看待相關事件,並進行深刻的檢討及反思:明明有校長之「加強版」推薦信、亮麗之考勤報告,為何筆者拿不到PGDE Offer?自己究竟有甚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令本人跟PGDE Offer擦身而過?事件不只直接宣判筆者三年來之升學鬥爭是「徹底失敗」,而且也是對工作室的一個致命打擊、顏面盡失,重挫工作室之士氣,自己於升學鬥爭之表現也「非常難看」。筆者認為事態非常嚴重,若不妥善處理,將直接導致筆者軍心徹底渙散,工作室也可能從此一蹶不振,除了無法如期發佈正篇,連工作室之未來前途也成問題,因為工作室總不能無了期發佈應急篇章,苟延殘喘、只求生存了事。 經過三天三晚之審慎考慮後,筆者決定以沉重、悲痛的心情,含淚宣布工作室發出「黑色警報」,為期約四個月,直至2025年8月31日,象徵筆者正式為工作室的存活,以致本人的前途,全力奮戰到底。在「黑色警報」頒佈期間,工作室將全力挽救本人的教研之路,除了攸關工作室、筆者前途的項目外,其餘必須悉數暫緩或停止跟進。同時在目前工作之原校,設立名為「War Room」之作戰室,在原校盡其本份、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時,努力向原校爭取翻身機會,以奪下升讀研究院的入場券為目標。 為此,筆者正考慮是否有必要將行動升級,向更多同事告明筆者的升學困境,明言來年去向,讓他們及早為本人的離任,特別是本人可能「閃電離任」一事,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筆者在原校經已優勢盡失,自己在原校的辛勤付出,已經不可以為本人帶來應有回報、收穫。另一方面筆者在收到壞消息後翌日,被副校長、主管詢問升學進展,筆者意識到自己無法隱瞞此事,終有一天會被曝光,只好和盤托出,聲言自己正應徵母校教席,並得到副校長的短訊回應及關注。還表明自己為了履任教職,不排除「閃電離任」之可能性,寧願賠上一筆代通知金,也要重回母校爭取升讀PGDE之機會,並向校方表明自己對重回母校一事非常心切,已經去到非走不可的地步。因此,筆者必須加快重回母校的步伐,並透過母校的力量,讓本人的升學進程有所突破。即使面對的挑戰比原校多,筆者仍然堅持重回母校懷抱,絕不動搖! 工作室發出「黑色警報」,是筆者自成立網誌以來最心痛的決定。因為工作室是筆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筆者也是工作室的「靈魂」。工作室將於《寶仁論壇開基六週年及寶仁工作室成立二週年特刊暨寶仁工作室2024-25年度工作報告》,就頒佈「黑色警報」一事,公佈執行細則,列明工作室發出「黑色警報」的原因、發出後工作室需採取的行動等,以便外界了解工作室發佈「黑色警報」之必要性及嚴重性。 重回母校是上天的旨意! 對於重回母校工作一事,筆者清楚知道這本來就是上天的旨意,目的是更好地回應本人的「聖召」。讓本人可以繼續升學,最終成為一位教育學家。故筆者早已做好回任母校的萬全準備,甚至準備好要作出必要犠牲,以成全大事。而自己也花了不少時間,認真思考應該要以甚麽方法,應對回來任職的挑戰,勝任教師的身分。在未來四個月,筆者必須從多方面力臻完美,追求進步。除了自我增值,也會向原校老師請教,特別是課堂管理、教學法、青少年溝通三方面,希望更好地做好課堂管理,以利後續的教學工作。因為傳授知識的首要任務是「先管後教」,加上新世代的學生,已比筆者學生時期更難應付,所以要如何管理課室、做好班級經營,相當不容易,這樣才可以由文件為主、輔助角色之TA,轉變成為對人為主、具領導角色之教師。如果筆者無法達到這個要求,就已經無法在教育界立足,自然也沒有在大學從事教育研究的資格。 由於重返母校工作是上天的旨意,當上天藉由母校的任命狀,向本人下達「聖旨」時,筆者就必須訂下歸期,有序結束筆者原校的工作,卸下教學助理的身分。而為了堅定本人重回母校的決心,上天也藉眾多母校教師之口傳訊息,試探本人,看看本人是否決志重返母校,並自己的前途託付予母校。這些試探包括:一、是否願意接受轉變,使自己堪當教師的身份?二、是否幫助這些水平參差的學生?三、是否願意將勤補拙,在課室管理、教學法、青少年溝通技巧三方面自我增值?四、是否願意面對母校教師對本人作出之更高期望與要求?這些問題,極具針對性,稍一不慎,容易墮入陷阱。但全憑上天的恩典,加上上天賜予本人之一切得救要道,在上天的護佑下,定必把這些挑戰一一克服,守護理想、夢想,也守住上天與本人的約定,讓這個奇妙「聖召」可以繼續下去,直到永遠。 升學鬥爭走到這個階段,實屬不易。雖然工作室因為新讀者之加入,需要筆者向部分新讀者耐心解釋網誌篇章中部分內容之特別含義、意思,筆者卻感到樂此不疲,證明不少讀者挺關心筆者的近況。確實,工作室沒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隻字不漏地描述,工作室或需向讀者就部分內容作深入解釋,以捍衛工作室的立場,為工作室辯護。但是,工作室仍會堅持一貫的寫作方針,所有核心信念必須堅守,不會因為有新讀者加入,貿然轉換行之有效寫作方針。工作室重視平穩發展,不論讀者人數是多、是少,工作室都會朝着「保護仁愛」的信念,不斷前進,直到永遠。 羽音的夢想與升學鬥爭之關係 講起夢想,不禁想起《光之美少女偶像與你》(You and Idol Precure)第11話中羽音(Uta)摸索自身夢想的情形。雖然羽音喜歡唱歌,後來意外成為需要戰鬥的偶像-Cure Idol,但對於她來講,卻有很多自己想做、而又感到閃閃發亮的職業,例如糕點師、美容師,甚至想過要繼承家人開辦的咖啡廳,但似乎不是心中真正想做的。自己又當上偶像,將偶像當作夢想,又不太合理,令羽音舉棋不定,內心陷入迷失,對自己的夢想感到煩惱。後來,羽音找了有「傳奇偶像」之稱響凱特,指點迷津,凱特表示一個人夢想應該是順其自然、夢想可以由多人一起達成,令她忽然「開竅」,原來可以跟朋友一起追尋夢想。這個決定,造就奈奈(Nana)、心(Kokoro)和羽音三人首次合作演出,將她們對夢想之看法,融入歌詞。最終,羽音選擇要跟奈奈、心一起當Idol Precure,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做粉絲服務、一起讓別人閃閃發亮,作為三個人的夢想。 從劇本、場景、以至分鏡去看,整段劇情可以說是非常自然。連羽音摸索自身夢想的情形,所涉及的只是再正常不過之對話,特別是跟凱特之對談,用的是平常人的身分,而非Idol Precure之身分。再打個比方,動畫中出現的三隻海鷗,代表羽音、奈奈、心,牠們一起朝向茫茫大海飛行,代表三人朝着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進發。海鷗的習性總是成群結隊去飛,代表人類若要達成夢想,需要眾人的支持,光憑一個人不足以遠在高飛的。三隻海鷗的畫面在全集出現2次,一次是羽音找凱特對談期間,另一次是在羽音思考作戰計劃期間。這個是動畫組帶給觀眾之信息:三人合作總比一個人單打獨鬥,更易實現夢想。 戰鬥期間,三位Precure用帶有通訊功能的麥克風,進行聯絡、商討作戰計劃,代表三人即使天閣一方,彼此的聯繫不會中斷,意昧着地理環境的限制,並不影響三人實現夢想的決心,反而堅定不移去實現夢想。及後,三個人一起走進花園的中心位置,象徵三人決定朝着同一個夢想奮鬥,同時象徵三人之夢想一致。而花園栽種的三種不同顏色花卉,粉紅色代表Cure Idol-羽音、粉藍色代表Cure Wink-奈奈、粉紫色代表Cure Kyunkyun-心。三種顏色的花卉組合在一起,充滿和諧感,每種花卉的比例基本一致,代表羽音、奈奈、心三人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均扮演的重要角色,無主次之分、也沒有高低之分。不論是羽音嘗試摸索夢想之過程,到羽音決定合作演出之情節,都讓筆者留下極為深刻印象。 全集帶出夢想的三個元素:夢想需要憑努力去實現、夢想必須順其自然,是自己真心想做的、夢想或需多人去實現,首個元素出自羽音的父親,另外兩個出自凱特。二人為羽音摸索自身夢想,提供具建設性的指導,是羽音成功找到夢想的關鍵,儘管決定自身夢想的是羽音,但家人、朋友的協助,是羽音順利確定夢想之原因。回想筆者的升學鬥爭,特別是筆者分辨「聖召」,最後踏上成為教育學家的「不歸路」的時候,得到朋友、家人甚至母校的協助,默默支持本人的教研之路,致使本人不致迷失。分辨「聖召」的過程相當漫長,需要筆者耗花不少時間,面對一次又一次來自上天的試探,才得以找到自己在世的使命。最後憑着自己的良心,在沒有他人的干涉下,作出對得起自己良心的決定,就是以教育學家的身分,在大學研究教育行政及政策,因為這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情。相比起當數學家,當教育學家可以拯救很多人,所有人都會因為本人的研究成果,而有所裨益。 其實,由2022年到現在,筆者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一直努力耕耘、深耕細作,現在已得到校方、母校教師、家人、朋友的認同,實屬不易。筆者必須把握上天賜予本人的「第二個機會」,參與教育工作。先是教學助理、之後是教師、接着是教育學家。於大學出道後,由講師做到講座教授,成為國際一流的殿堂級學者,甚至當上教育學院院長,再劍指大學教務長、大學校長,每個職務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止於至善。不論是原校、母校、甚至大學,都是筆者把夢想實現的「好地方」,三者同樣重要。原校為筆者進一步回應「聖召」的地方,它是筆者的「最後防線」,讓我守住理想,重新出發,為重回母校做好準備;母校是筆者「理想的根源」,孕育出本人的「聖召」、肯定本人的「聖召」,將會筆者出道前的「最後一站」;而大學是讓筆者實踐「聖召」的地方,是筆者決定教研之路、以教育學家身分出道的地方,也是筆者「最後的歸宿」。 然而,成為教育學家,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且眾人的事情,需要母校、家人、朋友彼此相助,藉眾人的力量,才可以將本人送進研究院,在教育研究界「出道」。工作室作為筆者的「分身」,成為母校、家人、朋友之「黏合劑」,在推動教研事業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2019年跟進筆者升讀大學進程,到2022年開始跟進筆者成為教育學家的進程,工作室成為連繫眾人的「橋樑」,得到不少讀者的支持、為本人集氣、為本人加油,才得到走到今天。筆者2021年順利升讀浸大數學系,全賴眾人支持,才得以美夢成真,不只實現本人的「大學夢」,就連讀者之盼望也實現了!如今,讀者盼望本人登上教研舞台的願望,尚有本人自己成為教育學家的夢想,就由我們用雙手共同譜寫這首「美妙的樂曲」吧! 有關2025年4月下旬至9月之工作計劃 因應近期的升學形勢,工作室預料由本年9月開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特別是若果有幸履任教職、重回母校後,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資源,迎戰第二階段的升學鬥爭,故需作出策略性部署,加快完成2025-26年度應急篇章之撰寫工作。另外,自從筆者於4月13日宣告把「進修英文大行動」再度提升為「高烈度參與」後,進度出現不可預料的受阻。經常因為將學校工作帶回家中處理,損失不少可供進修之時間,加上耗用不少時間去跟進升學工作,並盡力跟母校、讀者保持緊密聯繫,進一步減少本人之進修時間。還試過因為工作繁重,忘記報考在2025年6月舉行之CRE Use of English。令筆者需要重新部署進修英文的計劃,期望充分運用將近半年的時間,按步就班打好英文基礎,裝備自己,為之後的教研之路做好準備。 因此,工作室決定調整「進修英文大行動」的參與力度,集中在週六、週日全力衝刺。目標是在5月中完成第二本文法練習,6月尾完成Upper-Intermediate之學習,7月開展Advanced之學習,並完成第三本文法練習,到9月就要全時間備試。若果進度良好,才再決定是否報考2025年10月之CRE Use of English。而週一至週五則主力撰寫文篇章。這是考慮到日間學校工作繁重,加上晚間或需稍作休息、恢復元氣,可供工作室投入的時間有限,比較適合撰寫文章。初步想法是先撰寫模擬試題題解,目標是每日完成至少三篇,希望在一至兩個月內完成內完成數字推理,再排期跟進文字推理。接下來是撰寫專題篇章,包括電腦教育相關之專題篇章,以及十多篇「深度分析」。期望在6月展開文章儲備排查工作時,手上有足夠文章儲備,可以應付2025-26年度之運作需要。 以上所述工作安排,屬攸關工作室、筆者前途的項目,不會因工作室發出「黑色警報」而受影響。 5月1日特別連載安排 另外,工作室將於5月1日勞動節,即工作室創立之日子,發佈《寶仁論壇開基六週年及寶仁工作室成立二週年特刊暨寶仁工作室2024-25年度工作報告》,回顧2024-25年度之工作,迎接2025-26年度。五大工作組也會透過這份工作報告,闡述未來的工作目標,敬請留意。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此致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5年4月27日 |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0年模擬試卷二,並且備有小編親筆撰寫的題解之上半部分,另加模擬試卷基本分析,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0年模擬試卷二,備有學生版本、數值答案、題目詳解,以及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模擬試卷基本分析
模擬試卷名稱: |
測驗二 |
全卷總題數(題): |
70 |
選擇題總題數(題): |
35 |
非選擇題總題數(題): |
35 |
規定作答時間(分鐘): |
45 |
小編建議作答時間(分鐘): |
90 |
試卷難度(1分最易、5分最難): |
3 |
超越現行小學課程程度之題數(題): |
6 |
佔全卷比重(%): |
8.57 |
涉及課題: |
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比較 小數四則運算 數型 整數四則運算 多位數 質數與合成數 倍數與因數 代數與方程式 擴分、約分 分數四則運算 非十進制單位的化聚及其四則運算 平均數 速率 反比例 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水流問題 |
資料來源已在模擬試卷中列明,模擬試卷試題取自《華僑日報》,特此鳴謝。 |
下星期將繼續轉載試題題解之下半部分,敬請留意。我們下星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