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知識百寶箱】2024年第47篇: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2年模擬試卷四試題分析(下)

題記:「知識百寶箱」系列是「寶仁工作室」為了實踐2021-2022年度工作願景,而特別設立。目的旨在加快「寶仁工作室」的轉型,全面成為以「知識型專欄」為基礎之「知識主導型」的網誌。期望以協助提升大眾的學術素養為信條,並配合STEM的發展。除了普及科學知識外,也負起潛移默化為大家的人生有所改變的重責大任。將以學術專題探討、學習筆記為內容主體,回饋社會,服務讀者。

 

内容介紹: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2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

 

筆者快訊:

 

致全體讀者

 

「寶仁工作室」已於1225日發佈《2024年救主聖誕日特别賀辭》,重心放在於學校的工作近況及中期工作成果匯報,也包括對新一年的展望,以事業為主軸,連結為「https://poyanforum.blogspot.com/2024/12/2024.html」。

 

另外,工作室經已就2025年的工作方向有一個初步規劃,以配合未來的升學方向、事業形勢。目前正微調2025年上半年之工作計劃,詳情將於下星期之「筆者快訊」向外界發佈,敬請留意。

 

2025年將至,「寶仁工作室」在此敬祝讀者新年快樂!

 

「寶仁工作室」版主  Sam Wong

20241229

 

各位讀者,本篇將轉載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2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以供讀者參考之用,相關題目、數值答案取自《華僑日報》。所有題解全由小編親筆撰寫,撰寫期間已考慮到同學的需要,所用方法盡量簡單、用字淺白。因應同學在進行非十進制單位化聚的時候,可能感到困難,1969年至1973年之試題另備附錄,載列作答題目時需要用到的英制及市制轉換公式。個别題目設有提示,旨在協助同學閱讀題目及答題,而非指導同學答題方向,且個別題目可能跟原版有所不同,希望讀者能夠從試題中有所得着。本篇大多數題目之程度,適合小六同學作答,只有少數題目比較困難,或需具備初中數學知識,方可順利作答。

 

以下是香港中學入學考試1972年模擬試卷四題解之下半部分:

 

閱讀「題目詳解」時須注意事項

「題目詳解」只供參考之用,設立目的旨在讓讀者明白作答方向,以及讓讀者知道該題目涉及的課題。如果與現行小學課程之程度有所差别、不同,將加入備註,協助讀者判斷有那些題目明顯是Out-Syllabus的。本人已盡力確保「題目詳解」内容準確無誤,如有錯漏或可修改之處,請透過留言向本人反映。

 

請注意!「題目詳解」非標準答案,個別題目可以有多個解法。若將之視為標準答案,可能導致讀者但知硬背死記,活剝生吞。這種落伍的學習態度,既不符現代教育原則,亦有違考試着重理解能力與運用技巧之旨。希望讀者正確使用「題目詳解」,以免弄巧反拙。

 



下星期將進行專題探討,敬請留意。2025年將至,在此敬祝讀者新年快樂,我們下星期再會。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家書型書信】《2024年救主聖誕日特别賀辭》

題記:今天是救主聖誕日,按照慣例,本次由「寶仁工作室」版主Sam Wong,親自用家書型書信撰寫一篇救主聖誕日特别賀辭。重心放在於學校的工作近況及中期工作成果匯報,也包括對新一年的展望,以事業為主軸。

 

2024年救主聖誕日文告

同甘共苦,藉着大無畏之犠牲、奉獻精神,守護理想,堅持鬥爭原則,以「保護仁愛」為大義。以堅毅自強、貫徹始終之勵志信念,修成正果。將來以教育學家的身份,終身為教育界未來、希望奮鬥。

SAM WONG

2024-12-25救主聖誕日

 

致各位讀者:

 

今天是救主聖誕日,先敬祝讀者聖誕節快樂。本賀辭為救主聖誕日特别賀辭常規化後的第一篇。在這個聖誕佳節,本人仍然為自己的前途煩惱,只能比過去一年更加努力工作,以爭取升讀教育文憑,進而成為教育學家。由於部分新加入之教學助理「未成氣候」,未有足夠力量去承擔校內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也不像本人一樣擁有極為強烈的升學決心,並且擁有「異常犯規」的工作能力,導致本人需要摃下不少本來不用處理的工作,導致工作量近期仍然處於高峰。加上需要為自身前途日夜奔波,需要日間在學校工作,晚間又要到再培訓中心學習,結果影響了工作室的實際運作,進度受阻。故此,本次的特別賀辭,需要提前至十月開始撰寫,以便有更充裕之時間,進行資料搜集、撰寫及校對。希進讀者透過這篇賀辭,更加清楚了解本人的近況,以及小編對未來的期盼。

 

救主聖誕日的意義

「救主聖誕日」一詞,為聖公會對1225日聖誕節當天的另一個别稱。自2021年聖誕節起,小編每年均以「救主聖誕日」取代一向使用的聖誕節一詞,目的是提醒讀者聖誕節的意義,是慶祝耶穌降生,而耶穌正是基督教中所指的「救主」。今天我們用以「Marry Christmas」來向别人祝福,當中的Christmas由「Christ’s Mass」衍生出來,意指「基督彌撒」。直到現在,羅馬天主教仍以彌撒作為聖祭、感恩祭的代稱。每年1225日,教會更會為此舉行崇拜,部分還會有燃點白色蠟燭,象徵基督的光,並且安排聖餐禮。雖然本人沒有宗教背景,但仍希望藉此令讀者明瞭聖誕節對於基督徒而言,是何等重要。

 

工作近況匯報

2024年快將過去,過去一年,教學助理之工作已走上軌道。承接自20239月起打下的基礎,並且進一步擴展。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加上小編大舉投放資源,最終換來豐碩成果。還為之後的「鳳凰行動」,打下雄厚基礎。作為主管科學及科技的教學助理,不少跟電腦有關的基礎技術工作,多由本人主理,以往主要處理硬件,今年則集中在軟件及網上平台。此外,兼管網上平台的數量,越來越多,現在要處理高達五個平台的用戶管理,涉及增刪戶口、解決登入困難這兩個工作。若果再加上第二學年新管轄的八達通收費系統,更是高達六個。從管理網上平台的數量,間接反映本人的「在校年資」及校方對本人的高度信任,令校方願意把平台管理之責任交予本人。而在學校的IT實力,也是校方願意為本人提供「翻身機會」的一大原因。

 

由於本人在學校的工作表現良好,對學校的深入了解,以及嚴謹且精密的思考方式,讓小編得以獲校方重用。開始委派本人接手處理多項關鍵任務,以配合學校的最新發展。當中包括以近乎重新開發的方式,優化現有的訓育記錄系統,使訓育記錄全數電子化。直至第二學年,仍在持續優化並加強原有的功能。另外,又為訓育組建立操行等級的計算系統,以現合訓育工作之需要,加上長期身處訓育前線,使本人得以捍下整個訓育組的支援和技術顧問之工作。即使新學年被剔除相關職務,仍舊處理相關工作,風雨不改。另一個是eClass電子點名,近乎90%之行政工作及事前準備工作,由本人主理。其中最剔手的工作是建立科組,而且經常。遇到退學及插班個案,需要手動增刪。直至現在,電子點名仍為本人的主要工作之一,到了在第二學年,儘管校方為此額外增加一位TA,但依舊由本人承擔重任,獨自摃下絕大部分的工作。

 

由於一直努力工作,希望在明確需強烈的鬥爭原則下,爭取教育文憑的取錄資格,加上又是剛從大學畢業的新同事,以及本人經營有道,一心捍衛TA席位,以守護本人的理想和全家的希望,開始在學校斬露頭角。隨着時間的發展,更從學校發放的大量內部文件,逐步摸索學校的管理模式和大方向,對校政有更深入的認識。而本人仍然記緊母校教師的教導,以堅持不懈之信念,不計辛苦在學校默默付出,深信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本人為此不斷投入資源,並為理想不惜代價、「押下重注」。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使校方變相把本人視為維持學校運作的中堅力量,更加倚賴本人的工作能力,安排更多主要工作予本人處理,即使本人早已為未來,忙到不可開交,漸漸成為出入「大場面」的TA,如同學校之「御用軍師」。所幸校方一直關心本人的近況,校方為「特意」安排一些可以把升學形勢「翻盤」的特別任務,有些更是校友提供的「鼓勵」,大大增加本人的戰意和決心。

 

至於跟其他教職員的關係,可謂扶搖直上、未來可期。一直以來,小編是以強而有力的鬥爭原則、勤奮而認真的工作態度,去建立與其他教職員的合作關係。相信只要努力工作、為了理想敢於面對挑戰、奮戰到底,其他教職員自然會被本人的付出、犠牲所感動,願意助本人一臂之力,精神上支持本人,甚至以行動表達支持。事實證明,經過本人的悉心經營,不但與其他教職員建立緊密、高效的合作關係,連校務處、工友也被本人的努力、用心勞苦也感動。這是前所未見,但同時也是理所當然。正因為這樣合作關係,這場戰鬥才得以延續,屬於本人的鬥爭,也可以在這間學校繼續奮鬥下去,直到達成理想、開創屬於自己的教研旅程,便是本人離開任職中學、前往大學開展教研的時候了。

 

然而,PGDE升學進程再度受阻,令小編以致工作室一度士氣低落。在教職員的建議下,不得不修改升學方向,包括採用「大包圍」策略,由本來只是報數學主修,改為一次過報讀數學、電腦和公民三個主修,同時增加報讀院校的數量,除了中大、港大外,還有教大,至於浸大因尚未公佈收生申請,暫未入紙申請。並優化升學進程再度受阻時的緊急應變措施。而校方也決定再度推薦本人報讀教育文憑,並獲發「加強版」校長推薦信,以大篇幅表達本人在學校的付出,爭取大學招生小組之支持。證明本人在學校的「基本盤」比以往更加牢固,優勢也進一步提高,反映校方仍然將希望押注在本人身上。而校方也相信本人可以為學校帶來更多具建設性的貢獻,對本人在學校的長期鬥爭,打下強心針。

 

20249月至12月工作成果匯報

9月起,為了攻下教育文憑,小編發起名為「鳳凰」之行動計劃。「鳳凰行動」的中心思想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要重獲新生,得需有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以及勇敢奮鬥的堅強意志。因此,這個行動包含強化語文根基、持續補強進修、尋找逆轉機會、超高規格對待、精準攻堅打擊和保持戰鬥模式這六大要素,將這六點會融入在本人的TA工作上。「鳳凰行動」旨在以「貫徹始終,堅毅自強」之理念,可以像神話中的火鳳凰一樣,可以脫出困境,獲得新生,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而本人也視2024-2025學年是一場硬仗。面對着沒完沒了的升學大戰,注定戰況更加慘烈,小編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多,甚至要賭上自己的自尊、尊嚴,甚至性命、家庭。即便這樣,本人仍會百折不撓、奮鬥到底,為成為教育學家全力戰鬥,這就是本人2024-2025學年之首要工作重點。

 

為了配合「鳳凰行動」,小編透過教學助理的身分,展開多項改革及主要工作。「鳳凰行動」有六個工作重點,分別是強化語文根基、持續補強進修、尋找逆轉機會、超高規格對待、精準攻堅打擊和保持戰鬥模式。在強化語文根基方面,將會安排時間進修英文、並考取認可英文資歷,為了增加升學勝算,決定持續補強進修,於是先透過僱員再培訓局「創科.愛增值」計劃,報讀「Python程式編寫證書」及「數據分析技巧I證書」,其中「Python程式編寫證書」已於1111日開始首節課堂。而在尋找逆轉機會方面,筆者始於並一直盡力尋找可以讓本人「翻盤」的方法,例如課外活動帶隊、實質教學活動、具主導性的工作項目等。首要行動之一,便是把數十項於上學年曾經負責的工作項目,在新學年抽時間率先處理、超前部署。其次是加強經營新入職教師的「新戰場」經營。最後便是利用工餘時間,逐點完成本人的教學筆記。三者均投放不少資源,也是「鳳凰行動」的重要工作重點。

 

至於超高規格對待、精準攻堅打擊和保持戰鬥模式方面,則從本人的工作定位、工作風格着手。明定自身為「主動型TA」,採「學位教師」規格,在工作上力臻完美。以科學化方法,針對問題找出「突破口」,再逐個擊破,把難題解決。並且以「戰鬥模式」全力應戰,在「非常時期應急響應機制」下,將工作環境視為「戰場」,工作也不再是為了奮鬥,而是為了「戰鬥」。自8月中起,經已不斷通過「推兵棋」去進行沙盤推演,不斷研判形勢,並同按最新形勢去修改計劃,使這場「戰鬥」可以早日結束,並引入多種戰略,例如升學戰、形象塑造戰、情報戰、宣傳戰,通過更加多元化的統戰模式,增加筆者升學成功的機會,以及為重回母校創造有利條件。「鳳凰行動」通過相關措施,想方設法攻克升讀PGDE的主要障礙,只有攻破升讀PGDE這個目標,之後才可以開展劍指研究院的工作,開始為教育研究做好準備。

 

經過近四個月的努力,「鳳凰行動」開始漸見成效,只是短短四個月,便成功獲得兩個「翻盤」機會。其中一個會於本篇作專題討論,另外一個則在《乙巳新年賀辭》公佈,敬請留意。「鳳凰行動」同時把本人既有的優勢再度升華,讓校方不但再度推薦本人報讀PGDE,更讓校方簽發威力更強的「 加強版」校長推薦信,以行動助本人搶攻有限學位,奪回學生身分。「鳳凰行動」能夠在短時間內大有斬獲,承蒙校方的全力配合,讓本人可以有發揮的機會,而本人是完全沒有向校方交代這個計劃的細節。這是校方因為本人的工作表現,選擇讓本人摃下更多重責大任,而本人決定將之奉獻給「鳳凰行動」這個計劃,正正是為了答謝校方一直對本人投下信心一票,並且盼望雙方押下的「賭注」,可以讓美夢成真、修成正果。

 

專題分享:未圓的理想

引言

聖誕佳節,部分讀者可能在這天跟家人吃一頓大餐;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這個機會,特別是基層家庭。因於家庭經濟狀況,難以準備一頓豐富的餸菜,加上「冬至大過年」的傳統文化,以及都市人息促的生活節奏,很多人選擇簡簡單單過聖誕,已算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不過,世間上還有一群為了理想,捨棄安穩生活,甚至是捨棄榮華富貴的人,可能他們以前過着無憂無慮、豐衣足食之生活;但他們為了一絲理想,甘願作出不少犧牲,只為成就大事。今天這個專題分享,正正透過兩頓在餐桌上的餐點及其服務,探討本人是如何堅持理想,完成屬於本人的「成聖之旅」,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學家,在教育行政及政策上出一分力。在我們正式介紹這兩頓在餐桌上的餐點前,我們要從兩個月前的一件年度大事講起。

 

止於至善,崇高基礎

20241019日,是中文大學之開放日,上午需要在學校工作的我,只能選擇在下午乘搭火車前往大學。作為大學畢業生,參加大學開放日不是為了懷念大學生活,而是為了那個「未圓的理想」而奮鬥。自2023年大學畢業後,為了成為教育學家,每年都會趁着開放日,到收藏大量教育館藏,特別是教科書的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教育大學,進行所謂的「專案研究」。透過研讀這些珍貴文獻,了解未來要向學生傳授的教學內容,對日後從事教學工作和攻讀教育文憑,有莫大的幫助。但由於10月份之週末行程,早已編排得密密麻麻,不是考試便是工作,又或者是特別活動。最終,小編只能爭取不足一天的時間,前往中文大學做「研究」,因此,爭分奪秒便成為本人在這天之一句「座右銘」。

 

難得來到中文大學,不少訪客之固定行程,必然是到百萬大道打卡留念了。但是,對於本人而言,中央校園之印象並不深刻,對本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崇基校園。為甚麼這樣講?請聽我娓娓道來。眾所周知,以前的我是在浸大數學系唸書的,那當然不是因為浸大和崇基都同樣有基督教背景,所以才印象深刻。而是本人常常到位於崇基校園之牟路思怡圖書館看書,主要是中學、預科教科書。加上來往浸大和中大崇基校園的路段,只須一趟火車即可前往,又不用轉乘校巴。從此,中大崇基校園便成為本人常常流連的地方。只要遇到時間極長的「天地堂」,便會在中大見到本人的縱影。您可能會想問:為甚麼浸大學生可以自由進出中大校園,還可以前往大學圖書館?這就歸功於聯校圖書證JULAC Card了。由於中大和浸大同為教資會(即UGC)旗下的大學,只要手持聯校圖書證,以及繳付年費,每間年費50元,便可以自由前往其他教資會大學的圖書館,加上浸大圖書館沒有提供中小學教科書,只有中大、港大和教大提供如此特別的館藏,在地理因素的加持下,中大圖書館(特別是牟路思怡圖書館)便成為本人經常流連的地方,說它是「浸大後山」,也不足為奇。

 



百萬大道及科學館,位於中大中央校園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位於中大崇基校園

 

返回正題,既然要爭分奪秒做「研究」,午飯和晚餐在大學解決,理所當然。在大學飯堂,總會有一些便宜至極的特價飯,俗稱「頹飯」。過往,由於零用錢有限,家裏的經濟狀況一般,為了省下金錢以補貼平時到大學圖書館看書之車費,小編索性不吃午飯,晚餐就盡量選擇一些比較廉宜餐點的來享用,只求溫飽又好吃。間中點一些費用稍費的餐點,去慶祝開學、學期結束及完成考試。因此,小編很少到大學飯堂用膳。兩年以來,也只有中大辦開放日,以及快將大學畢業時,曾經在中大大學飯堂用膳,特別是位於崇基校園的眾志堂。

 

位於崇基校園的眾志堂,因為「頹飯」選擇多,過去更曾提供火鍋,聲名大噪。它亦兼具學生活動中心及社交場所之角色,在一樓有數間飲品店。小編在2018年首次參加中大開放日,第一次來臨眾志堂,便在一樓買了一杯特飲,講它是社交場所也不為過。在個別日子,還會變成一個偌大的禮堂,可以舉辦學生活動。簡單概括我的大學生活,便是一個重視未來和前途的學習生活,娛樂不多,就連衣食住行,其簡單程度有如「白開水」一樣。偶爾外出參加一些大型展覽,例如書展、美食展,運同車費、用膳費用,算是眾多娛樂中成本較多的。當然也極少前往澳門、內地甚至國外旅行了。

 

踏入20239月,本人成為中學教學助理,經濟狀況總算穩定下來;但全家的生活方式,還是跟之前沒有分別,依舊省吃儉用,開銷不多。在學校,當其他教職員外出用膳時,絕大多數日子都是由家人準備飯盒,自己在校午膳。如果家人未能為本人準備飯盒,便索性連飯也不吃,反正唸大學時也試過,還能避免飯氣攻心,可以集中精神工作。因此,本人選擇有「頹飯」供應的崇基眾志堂,理所當然。在過去兩次開放日中,由於太多人選購,結果兩次都只可以選兩餸飯。今次卻比較幸運,下午抵達眾志堂時,還有「頹飯」供應。雖然因為不是崇基學生,要收取正價,但仍覺得價廉物美,二語不說,便點了一個粟米肉粒飯,再加一杯凍奶茶,作為本人的午飯。由於這裏是大學飯堂,這裏沒有侍應,顧客需要自己到櫃位領取餐盆和食物,餐具等也是自行到自助區索取,包括熱水。完成午飯後,亦須自行收拾乾淨,再把餐盆、餐具等交去回收點。這點跟IKEA之餐廳運作模式,可謂完全相同,這也是大學飯堂可以提供較便宜餐點之原因。

 


粟米肉粒飯、凍奶茶 $31

 

由於眾志堂用膳人數太多,想在室內用膳,難度極高,便選擇在室外用膳。在室外用膳,別有一番滋味。在崇基校園,有一個著名景點,叫作未圓湖。之所以叫「未圓」,是因為它蘊含「仍未圓滿,須繼續力求圓滿」之意,呼應校訓「止於至善」以圓滿為永恆理想之自強不息精神與開放精神。而「止於至善」寓意不斷追求圓滿,也象徵本為了成為教育學家,在每一事上不斷力求圓滿,盡量做到最好,在德性上不斷力求圓滿,自己求進步,也幫助他人進步。從字面去看,崇基有「崇奉基督」之意,但也有「崇高基礎」之意。作為一位浸大畢業生,深受浸大全人教育的理念所熏陶,我的學生生活與「崇基精神」有着密切關係,教導本人要有紮實需廣博的知識基礎,要在廣闊胸襟和視野,以智慧和努力,譜寫出輝煌的未來。能夠在大學找到我的生存意義,是本人於浸大的重要收穫。不斷追求進步、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則是母校和本人工作的學校中教導我的重要信念。遠望「未圓湖」,令我憶起本人的奮鬥旅程,正正是建立這些鬥爭原則,也再次提醒本人,只有堅持鬥爭原則,才可以美夢成真,掌握成為教育學家的關鍵。

(資料來源:https://www.ccc.cuhk.edu.hk/tc/content.php?wid=401

(資料來源:https://www.ccc.cuhk.edu.hk/tc/content.php?wid=391

(資料來源:https://www.ccc.cuhk.edu.hk/tc/content.php?wid=255

 

未圓湖,位於中大崇基校園

(照片來源: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hong-kong-38-13561974/?locale=zh-HK&curr=HKD

 

返回正題,以前的我在離開中大準備回家前,會先於眾志堂的露天座位暫時停留,找一個位置將水瓶內的水全數喝掉,補充水分。如果當日天氣很好,還可以一邊喝水,一邊遠望未圓湖之美景。曾幾何時,我也意氣風發,一心想着可以在大學畢業後,直接入讀中大研究院,跟隨教育學家一起參與研究工作。不過,隨着升學形勢之急轉直下,這個夢想也只能默存心中,盼望有朝一天可以在中文大學,開創本人的教研生涯。因此,今次選擇在室外用膳,可謂「上天的旨意」,目的是提醒本人不要忘記自己的鬥爭原則,在重重困境下,仍然堅持下去,恆久不變。因此,本人的鬥爭,便是靠自己雙手去達成的,而別人的支持便是我努力奮鬥的動力。「未圓湖」將見證本人的「成聖之旅」,終有一天,我將會重返那個承載着本人理想的「未圓湖」,在這裏見證本人成為真正的教育學家。

 

到了晚間,我的「研究」轉眼間就完結了,由於回家後已經夜深了,餐廳選擇不多,小編再度前往眾志堂用膳。由於「頹飯」售罄,所以改為點兩餸飯。在大學,兩餸飯也是另一個廉宜餐點之一,只要正確選取餸菜,通常也值回票價。所以便揀選了燉煮雞球及咕嚕肉,再加一杯凍奶茶,然後就直接到眾志堂的露天座位用膳了。反正室內早已擠到水泄不通,座位不多。在晚間於室外用膳,更添寫意。入夜之後,湖面變得漆黑一片,卻在光線的照射下,湖面多了無數顆猶如星光般的閃爍光芒。它們交織在一起,便成為一幅繪有豐富多采、浩瀚無疆的宇宙的天然畫作。在這裏,我彷彼聽到這些星光正向本人呼喚,在這裏表達本人對追求理想的支持。這些星光,向本人訴說一個重要信息:「光明戰勝黑暗!」因為黑暗勢力正在蠢蠢欲動,想方設法妨礙本人追尋理想;但是,光明會把遍地黑暗統統照亮,並以希望之火將一切黑暗燃燒殆盡。而我的使命,便是以行動打破枷鎖,證明的教研之路是值得走下去的,不枉此行。

 


兩餸飯(燉煮雞球及咕嚕肉)、凍奶茶 $34

 

從這個用膳體驗,更能體現於本人簡樸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理想的堅持。在很多人眼中,「頹飯」是不入流的菜式,難登大雅。打個比方,很多教職員喜歡把工作桌裝飾得美輪美奐,放置大量的照片;但是,在我的工作桌,卻簡陋不堪。這不是因為本人愛潔淨、愛整齊,而是本人要奮力作戰,決心捍衛理想,只需本人的雙手,即可向別人傳達本人的想法,自然不用花巧裝飾。用膳也一樣,既然高貴食材和廉價食材,都是美味可口、可以果腹,那麼自然沒有甚麼藉口去享用那些高檔美味,還是留待本人慶祝大事時,才間中破費享用吧。所以,我平日自帶飯堂、故意外出點便宜餐點,甚至兩餸飯,是我的生活日常,並不全是為了省錢。因為正餐已可滿足本人的需要,自然沒有吃零食之習慣,除非這些是免費的,但可遇不可求,也是本人的一大特色。

 

有「代價」的奢侈享受?

雖然隨着時間之發展,有很多本來很奢侈的享受,現在都變得平民化,例如鐵板餐、外國旅遊。不過,講到參加高檔晚宴,不論中式還是西式,至今仍是奢侈享受,動軛已是三位數字。若果您收到這些高檔晚宴之請柬,您可能大感高興。不過,去這些高檔晚宴特別是婚宴是有代價的,絕非無本生利。如果是婚宴,至少都要給新郎新娘給一封禮金,以示尊重。金額不可以多,更加不可以少。有些婚宴還有服飾要求,甚至要講流利外語,以方便交流。畢竟,晚宴跟酒吧、咖啡室一樣,都是社交場合,享用食物是只是一個享受,是視覺上的體驗,重點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本人於浸大畢業前,便已自掏腰包,參加一個由大學舉辦之高桌晚宴,當作自己的畢業晚宴。在高桌晚宴,雖然我很重視「食」的一環,但也透過高桌晚宴這個平台,了解很多東西。所以晚宴也是情報收集站,可以算是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1026日,本人參加了一個晚宴,雖然不用封禮金,但絕對是所有晚宴中,代價最為高昂的。上文提到,我是一位中學教學助理,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養家,而是爭取升學機會,拿到教育文憑,甚至是博士學位,以成為一位出色的教育學家,達成未圓的理想。不用多講,這個晚宴是跟學校有關的。話說在927日,有教師表示因本人協助國民教育組全力跟進口述歷史比賽之文件提交工作,為表謝意,參與口述歷史探訪的校友,決定邀請負責老師及學生參加校友會舉辦之晚宴。然而尚有一席空缺,該教師打算把這個席位預留予本人,費用則由校友贊助,詢問本人是否願意參加。由於晚宴當日即1026日,為港大及教大開放日,原本計劃在開放日進行「專項研究」;但考慮到晚宴直接影響之後搶攻教育文憑,甚至影響本人在學校的影響力和軟實力。即使晚宴與開放日時間不重疊,但最終顧全大局,只好犧牲該天做「專項研究」的時間,參加晚宴。於是便有了1019日在中大不得不用盡時間,由日間到晚間都躲在圖書館做「研究」,午飯和晚飯都要在大學解決之特別情況。

 

由於決定在1026日參加晚宴,於是也將之升級為「鳳凰行動」的首要行動項目,加以重視。隨後再從其他教師談話內容,意外得知將會有多名教師在場,進一步確定這場晚宴非去不可。最諷刺的是,筆者竟是唯一一位出席晚宴的教學助理,而且並非為了工作而出席晚宴。雖然在學校的歷史上,可能不是史上第一人,但也間接反映本人於該校的實力甚至影響力,已跟一般老師無異。表面看來,這個是教師肯定本人在某項工作的付出,所以才邀請本人的,實際上另有內情。

 

之所以另有內情,在於根據本人過去一年的執業經驗,這樣的工作最多是教師事後邀請本人,找一天到學校附近餐廳用膳,能夠到茶樓吃點心,已經是驚喜,還要可遇不可求。小編不排除是為了充撐場面,所以邀請本人去晚宴,但換作一般教師也可以,故此排除在內。真正的原因,是為了肯定本人在過去一年的付出,而該教師也一直支持本人追尋夢想,希望本人攻下教育文憑。所以便以晚宴有空缺為由,邀請本人,表面是感謝本人在某工作的付出,作為「煙幕」並合理化邀請本人是感謝本人過去一年付出之事實。當然這樣的分析或多或少涉及陰謀論的成分,是真是假也不得而知。總之,本人便在陰差陽錯的情況下,莫名奇妙成為晚宴的「座上客」,參加這個本來只有校友、學生和教師出席的校友會晚宴。

 

雖然這樣講是有點以偏概全,事實上,教學助理在別人眼中只是「底層馬仔」,在學校地位不高;但部分學生或會當他們是老師。他們主要都是負責多項支援工作,由於職權有限,能夠參與教學工作的機會不多。龐大的工作量,居高不下的工作壓力,令他們難以抽空認真思考將來,或者備課、製作屬於自己的教材等。所以不少教學助理的任期都很短促,經常換人、易主,能夠當三年甚至五年,代表他留守教育界的強烈決心。其實,教學助理一樣有方法於學校生存,做到與教師平起平坐、互相合作,甚至是互相利用。但要做做到如此效果,需要教學助理擁有出色之工作表現,熟知學校的教務措施,甚至校內的主要人物和勢力異常熟悉。

 

不過,這樣可能弄到自己元氣大傷,若果為了成為教師需不惜一切拼命工作,硬要做比別人多兩倍甚至更多的工作,這個代價也相當高昂。近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弄到自己承受極高工作壓力,近乎天天於家中處理公務,更一度影響工作室的正常運作,甚至引起部分教師的強烈關切。正因為這種「玩命」付出,才逐步令自己變成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枝柱」,進而提升自己在學校的地位,近乎與老師平起平坐,能夠有更多主動參與學校活動、教學工作的機會。也被主管欽點,擔任教學助理的「隊長」,承擔更多教學助理相關的行政工作,責任更大,甚至因為「隊長」身分需要奉校方之命收拾殘局,接手離職同事的不少工作,維持學校正常運作。小編不想以「隊長」自居,故自稱為「召集人」、「同僚中的第一人」。跟往年一樣,工作方式、風格照舊,沒有太大改變,跟其他教學助理也沒有太多交集,反而是與教師的交流更加豐富,變成一位「無名無實」的教師。不但工作性質漸漸「變質」,也漸漸與學校產生革命情誼,變得更加倚賴學校的力量,開始成為本人為了當上教育學家,而推動長期鬥爭之重要舞台。

 

1026日下午6時,晚宴會場開放予參加者登記,而我則在附近逛一段時間後,才慢慢抵達會場。到達的時候為下午610分左右,之後便登記入座。由於本人很早便到達會場,大部分教職員尚未到達,加上本人所在的位置鄰近校長等一眾特別來賓,但遠離教職員專用桌,製造出那麼近又那麼遠的距離,非常適合本人上演一場「驚天大匯演」。只要所有主角全部到齊,便開始奮力演出,把會場變成另類的「鬥爭平台」,想方設法把我的理想、心中的想法,傳達給在座的校友、學生和教師,再等候其他教師意外發現本人的存在。因此,小編必須先隱藏身分,在後面跟其他賓客交流,保持低調並表現自然,然後再守候目標人物的到來。太快亮出底牌,容易被人視為功高蓋主,以為自己是一個主角。而這個也不是本人的造勢大會,只好低調進行會場。這個計劃,是好是壞,仍存在變數,但相信可以為本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下午7時,晚宴開始,是次晚宴採中式規格。跟小編於大學參加的西式晚宴,可謂大相逕庭。西式晚宴一般是按前菜、餐湯、主菜、甜品、飲品的次序享用。因為是學校舉辦的高桌晚宴,需要顧及學生的需要,只提供清水,以及在享用甜品後,有熱咖啡及熱茶供應,以及在提供一個麵包籃供賓客享用。除了麵包籃內的麵包要跟其他賓客分享內,所有菜式都是設計了一個賓客獨自享用,是次晚宴也只提供一個主菜。並且有不少餐桌禮儀要遵守,例如放置餐具的方式,會表達不同的意思,享用食物的方式也很講究,例如用手把麵包擘開,不用使用餐具。所以在參加西式晚宴之前,小編需要花時間重新學習基本餐桌禮儀,好使自己可以「文明」地參與這場高桌晚宴。在大學時期享用的高桌晚宴菜式,如下所示:

 


出席高桌晚宴時的名牌,直至現在仍然保留,作為本人成功往浸大畢業之印記

 


本人於2023525日參加大學舉辦的高桌晚宴

 

前菜

田園蔬菜配千島沙律醬

Garden Green Salad with Thousand Island Dressing

餐湯

意大利什菜湯(Minestrone

主菜

(三選一)

香煎𩶘魚柳配賓尼士汁

Pan Fried Filet of Snapper with Bearnaise Sauce Accompanied with Mashed Potato and Seasonal Greens

法國紅酒燒雞

Coq Au Vin Chambertin Accompanied with Mashed Potato and Seasonal Greens

番茄義大利麵

Spaghetti Napolitana

甜品

意大利咖啡慕思

Tiramisu

飲品

咖啡或茶

*每桌有一個麵包籃及供應水

2023525日高桌晚宴菜式

 

而在中式晚宴,菜式數量比較多。光是本人參加的晚宴,便有4個前菜、1個中式湯羹、3個主菜、2個主食(11麵)及1個小食。所有菜式都是一整碟、一整碗的方式端上,部分菜式由服務員分送,將食物平均分配在數十個小碗,賓客直接拿取即可,減少因分送食物所引致的混亂場面。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賓客利用公筷子自行夾取食物。而中式晚宴最大的特色是圓形大桌上的轉盤,如果想吃的菜式位置偏遠,便可以用轉盤旋轉至合適位置。雖然本次會場有酒類供應,但因本人視喝酒如亂性,以及酒有特別宗教含義,神聖不可侵犯,所以便喝茶和喝汽水了,也算是為在場的同學立下好榜樣。另外,中式晚宴的餐牌,菜式名稱可謂充滿想像力,需要推敲究竟有甚麼菜式,期待感高;相反,西式晚宴便直接明暸,入座的時候,已可知道有甚麼,期待感反而減少。以下是當日享用的菜式,為免大家不明白本人享用甚麼菜式,已把菜式名稱進行「翻譯」:

 

前菜

五種燒味的拼盤

翡翠螺炒帶子(配菜有蜜糖豆、彩椒)

炒釀蟹拑配炸蝦片

冬瓜釀瑤柱配炒生菜

中式湯羹

金黃色中式湯羹(配料有海鮮、燕窩等)

主菜

蠔汁鵝掌炆冬菇

清蒸海星斑

脆皮燒雞

主食

櫻花蝦炒飯

鮮菌炆伊麵

小食

果仁曲奇、迷你笑口棗

飲品

紅酒、白酒、清茶、水、汽水

 

綜合本人兩次晚宴的用膳體驗,本人認為,無論晚宴形式如何,雖然二者用的多是高端食材;不過,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簡單烹調,即可成為高級料理。所以,本人享用的菜色,其實都很貼近大眾口味,不算小眾。此外,兩種晚宴相近之處便是有服務員隨時斟酒、斟茶、斟水,用須賓客自行補充,在本人參加的大學高桌晚宴,因為沒有酒類供應,所以只會為賓客的水杯斟水。至於今年參加的中式晚宴,則同時有紅酒、白酒、清茶、水、汽水供應。服務員會向您詢問喝甚麼,之後才安排斟酒還是其他飲品。如果是汽水,便會在賓客的見證下開啟罐裝汽車,再倒在賓客的酒杯。如果是清茶,則用茶樓茶杯盛茶,所用的茶葉自然是中式茶了。

 

晚宴的重點是校友的團聚,而本人在晚宴的任務很簡單,便是當「TA模範生」,營造與教師、學生和校友共襄盛舉的景象。畢竟小編當了「佈景板」也將近一年,知道「佈景板」不是本人的造勢工具,而是讓校方用來記錄重要時刻,並突顯學校的實力。正如上文提到,參加晚宴是為了把我的理想、心中的想法,傳達給在座的校友、學生和教師。晚宴過後,筆者認為達到預期目標,特別是校友,在其他教職員的協助下,成功在校友面前塑造本人在學校勤奮、努力的形象。雖然未有進一步機會,向校友闡明目前的鬥爭原則及目標,但已經很足夠,只要有更多人知道本人正為未來努力奮鬥,深信在不久將來,將會成為本人達成理想的重要動力,當更多人關注本人的奮鬥,自然會有人以行動支持本人的教研事業,共同開創光輝的未來。

 

晚宴於下午935分完結,跟學生、教師們簡單進行一些對話後,大約下午10時便各散東西。由於本人身份特殊,是唯一出席晚宴且不是校友和教師之教學助理,所以在部分教師發現本人竟然在會場出現時,瞬間「炸鍋」,即時透過社交軟件詢問本人出席晚宴的目的及原因。畢竟,我不是正式教師,只有一位普通不過的教學助理,故比較擔心本人需不需要超時工作。隨着本人現身晚宴一事被部分校友於晚宴完結後數小時內,迅速於Facebook「開心Share」,在「大氣電波」的助攻下,這則「猛料」開始在教師圈子傳得沸沸揚揚。隨後於星期一復課首天,再有部分教師就本人出席晚宴一事,向本人求證出席原因,也有部分是口頭慶祝本人有出席晚宴的機會,可算是「徹底炸鍋」,但與本人預期效果,威力不大,但這個晚宴的威力仍然有一定功效。

 

此外,本人列席晚宴,也等同於宣布本人在學校的「江湖地位」,加上部分與會教職員與本人關係匪淺,意昧着本人在經歷將近一年的深耕細作、辛苦經營後,得到階段性成果。不但成功建立具「差異化」的TA形象,還進一步將本人打造成一個「品牌」。一位TA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品牌」,是前所未見,因為建立自己的「生招牌」,本身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算是本人,都至少花了一年時間,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生招牌」,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打造「新品牌」需要與其他「品牌」有區別,必須與其他TA不同,才可以成功。成功列席晚宴,便是與其他TA作區別的因素,敢於挑戰戶外任務,也可以是區別因素,只要有越多可區別因素,「差異化」便越明顯。現在,本人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正好反映過去一年來的工作成果。今後,仍須繼續努力,捍衛這個辛苦建立的「品牌」,以此作為達成理想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直到永遠。

 

結語

晚宴過後,屬於本人的鬥爭尚未結束,本人需要重回學校,繼續朝着教育學家的目標奮鬥。晚宴只是其中一個「翻盤」機會,如果要鎖定勝局,仍須本人更加努力,尋找更多「翻盤」機會才行,一個不夠便要兩個,兩個不夠便要三個,三個也不夠便要十個、一百個、一千個,只有緊緊抓住機會,勝利則近在眼前。深信在不久將來,在上天的保佑下,終可修成正果、最後凱旋回歸母校,跟母校一眾教師,一同分享辛苦得來的成果。

 

2025未來展望

展望將來,筆者為了成為教育學家,2025年將繼續以升讀PGDE為目標,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爭取機會開展《師範教育紮記》的準備工作。本人亦須盡全力完成「Python程式編寫證書」,為未來任教電腦科目作準備。而工作室也準備在2025年大展拳腳,除了加快製作教學筆記的進度外,也需要爭取時間盡快寫好足夠篇數、用於緊急連載安排的篇章。至於《力量研究系列》、《深度分析系列》,也希望盡快恢復撰寫工作,讓工作室維持可持續發展。工作室正密切留意事態最新發展,按照最新形勢採取適切措施,讓本人以致工作室,都可以見到希望,最終美夢成真、名流青史。

 

誠心盼望一切順利!

 


*上圖由版主以CANVA自行製作

 

聖誕快樂

 

Sam Wong敬啟

20241225